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应付方式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tml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外语学习焦虑是“一种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这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显著的自我知觉、信念和行为的情感情结”,它是由于语言课堂的独特性而产生的。(Horwitz,1986)研究显示,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也经受着一定程度的汉语学习焦虑,并因此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钱旭菁,1999;张莉,2001,2002;张莉,王飚,2002)那么,留学生在面对汉语学习焦虑时,采取什么样的应付方式来降低焦虑程度呢?这些应付方式是积极的居多还是消极的居多呢?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应付方式作了初步研究。
  应付是个体在应激(stress)环境或实践中,对该环境或事件做出认知评价以及继认知评价之后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采取的措施。(肖计划,1992) 它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的要求而做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是个体与应激源之间的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刘宣文等,2003)
  很多学者对应付(对)方式的分类做过研究。(姜乾金,1993;俞磊,1994;肖计划等,1995;黄希庭,2000)综合他们的研究成果,根据应付方式的成熟、积极程度,我们可以把应付方式分成回避——自我责备——合理化——幻想——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六个不同的等级。如果我们把“解决问题”“寻求帮助”看作是成熟的、积极的应付方式,那么“回避”可被视为不成熟的、消极的应付方式。“自我责备”“合理化”和“幻想”接近于不成熟的、消极的应付方式。这些不同的应付方式反映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成熟程度。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参加本次调查的留学生共有215名,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间都已超过三个月。在186名完成有效问卷的留学生中,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为26岁。其中日本学生77名,韩国学生63名,东南亚学生22名,欧美学生24名。
  
  (二)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包括两个部分,即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和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应付方式量表。其中外语课堂焦虑量表由Horwitz 于1986年设计,已被证明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并得到了广泛运用。它由33个问题组成,主要考察学生在外语课堂上的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在本次调查中,问卷中的“外语”一词都改换成了“汉语”,因此该量表也可称为“留学生汉语课堂焦虑量表”。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应付方式量表是作者根据对部分学生的预测,再参考其他研究者的应付(对) 方式量表(姜乾金,1993;俞磊,1994;肖计划,1995;黄希庭,2000)设计而成的,量表共有21题,包括“解决问题”“求助”“回避”“幻想”“忍耐/合理化”“其他”共7类应付因子。具体情况见下表:
  


  量表提供了五个备选答案:“完全不用”“基本不用”“不确定”“偶尔使用”和“经常使用”。成熟、积极的应付方式题项分别计1、2、3、4、5分,不成熟、消极的应付方式题项则相反。学生的得分越高,表明他成熟、积极的应付方式越多。
  
  三、结果分析
  
  (一)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状况
  1.课堂焦虑量表的统计结果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留学生汉语课堂焦虑量表的最低分为41分,最高分为140分,平均分为89.51分。本文把80~99分的留学生归为中焦虑组,低于80分的留学生归为低焦虑组,高于99分的留学生归为高焦虑组。结果低焦虑组和高焦虑组的留学生都为50名,各占26.9%,中焦虑组的留学生为86名,占46.2%。分组结果与统计学上高、低、中组各占27%、27%、46%的比例大致相同,这说明分组比较科学。具体结果见下表: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26.9%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没有感到强烈的焦虑,但将近一半的留学生感到中等程度的焦虑,更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留学生感到较强的焦虑。这说明大部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经受着一定程度的焦虑,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2.课堂焦虑量表和应付方式量表间的关系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本次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应付方式量表的全距为48-87,其中最低分为48分,最高分为87分,平均分为66.18分,略高于理论平均分。高于平均分(取66分) 的留学生有96名,低于平均分的有90名,这说明常采用成熟、积极的应付方式的留学生略多于常采用不成熟、消极的应付方式的留学生。
  


  从表4中可以看出,应付方式量表总分与汉语课堂焦虑量表总分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越是焦虑的留学生,其应付方式越是趋向于不成熟和消极。
  
  (二)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应付方式
  1.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应付方式分析
  (1)留学生最常用的五种应付方式
  为了考察留学生最常用的五种汉语学习焦虑应付方式,本文首先统计了量表平均分最高的五个题项,分别为第20、17、11、2、1题。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5的数据显示,留学生在面临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时,主要采用的还是成熟的、积极的应付方式,“求助”比“解决问题”使用得更平常一些。在他们常用的不成熟、消极的应付方式中,最主要的是回避,尤其是回避考试。
  第20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我会自己查词典”是留学生最常用的应付方式,可看作是向词典等工具书求助。104名留学生选择了“经常使用”或“偶尔使用”,占总人数的55.9%。这是因为很多留学生都有双语词典,查阅词典,既方便又明了,能够随时随地解答他们的疑问。当然,也包括一些留学生怕给老师或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不敢多问别人,于是就求助于词典来自我解答。当问题得到解答后,他们就会感到轻松和放心,焦虑也随之减少。
  留学生第二常用的应付方式是第17题:“如果第二天要考试,我就用各种理由来请假”。这说明考试焦虑在留学生当中普遍存在。考试,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是可怕的、令人担忧的。在担心考试成绩而又无法有效提高它的前提下,很多留学生选择了回避考试。这样,他们就不用面对差强人意的成绩了。
  第11题,“我用一种比较放松的态度学习汉语”也是留学生常用的应付方式之一。如果留学生以一种放松的心态来学习汉语,不是把学习汉语看成苦差使,令人压力重重,而是把它看成一种有趣的经历或者个人的兴趣爱好的话,他就能更轻松、更自如地学习汉语,从而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本题结果来看,很多留学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有意识地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减少学习汉语的焦虑。
  第2题,“我常常和同学聊天,交流学习汉语的经验”,是留学生第二常用的求助方式,也是第四常用的应付方 式。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老师在下课后很难找到,家人又不一定能帮助他们,而同学一般与自己有相似的感 受。因此,很多留学生喜欢在课后聊天,交流学习汉语的经验。这样,他们既能述说自己遇到的困难,又能从 别的同学那儿得到帮助,或者帮助别人。无论是得到帮助还是给予帮助,都可以让留学生变得更有信心,从而减少他们的焦虑。
  第1题,“我每天预习和复习课文”是留学生第五常用的应付方式。87名留学生经常使用或偶尔使用这一方式。作为一种留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成熟的应付方式,每天预习和复习课文是很多留学生的必备功课。复习和预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并为下一次课做好准备。一旦做好了准备,留学生就会比较有信心,焦虑就会降低。不过,也有一些留学生,由于工作、家庭的原因,没有足够的时间每天预习和复习,这也许就是这一应付方式排在第五位的原因之一。
  (2)留学生最不常用的五种应付方式
  接下来我们考察留学生最不常用的五种应付方式。为此,我们统计了量表平均分最低的五个题项,它们分别是第6、10、7、16、9题。具体情况如下:
  


  从表6可以看出,留学生最不常用的应付方式都是不成熟、消极的应付方式,包括回避、幻想、忍耐/合理化等。这也说明了留学生在遇到困难,感到焦虑和紧张时,常用的是成熟的、积极的应付方式。
  第6题,“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我先休息一会儿,然后再学习”是对问题的暂时性回避。从统计结果来看,留学生很少使用这一应付方式。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留学生都觉得既然有问题就应该解决它,而不是放在一边过会儿再说。
  第10题和第9题考察留学生是否忍耐或合理化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结果表明不是。这说明留学生敢于正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想办法解决它们。
  第7题“我常常想象学会汉语以后的样子,以此来鼓励自己”是留学生第三不常用的应付方式。这说明留学生也不太使用幻想的应付方式,他们更关注的是目前的现实情况而不是未来的幻想状态。
  第16题,“虽然我心里很焦虑、很担心、很有压力,但是我从来不把这事告诉别人”处于留学生最不常用应付方式的第四位。这说明绝大多数留学生常常向人诉说自己的困难,通过倾诉发泄自己的情绪,同时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与第2题“我常常和同学聊天,交流学习汉语的经验”是留学生常用的应付方式相一致。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感到焦虑、担心或不安时,更多使用的是成熟、积极的应付方式。其中向词典求助和向朋友求助最常用,同时他们也通过有意识地调整心态、做好预习复习工作等方法来解决问题。比较少用的是回避、幻想、忍耐/合理化等不成熟、消极的应付方式。这说明,作为成年人,大多数留学生都拥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较成熟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四、结语
  
  现代教学理论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学习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个人。因此,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减轻学习环境的压力,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帮助留学生学会应付容易产生焦虑的环境更加重要。
  教师应该让留学生明白,焦虑在他们中间普遍存在。与学生直接讨论语言焦虑问题,使他们明白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并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已经被教师预料到的,这会使他们感到安心。(Phillps,1992) 同时,教师应该指出,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焦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留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减轻焦虑,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这会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教师应该和留学生讨论汉语学习的本质,纠正留学生某些错误的想法和观点。如果学生能意识到他们的想法和害怕是非理性的,他们会有能力以更加现实、理智的方式来解释容易引起焦虑的环境,最终选择降低焦虑而不是避开引起焦虑的环境。(Young,1993) 有个日本学生说到:“在日本人当中普遍有个看法,就是汉语的发音很难,所以我有压力。我总是担心失败,所以说得很少。”还有一名菲律宾学生提到:“学习汉语一年多了,还是不能流利地表达我的观点,这让我很失望”。这些关于汉语和汉语学习的看法,都给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对于前者,教师应该告诉他汉语声调不仅对日本留学生来说很难,对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日本留学生只要努力,同样可以掌握正确的四声发音。对于后者,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学习汉语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一年多的学习时间并不是很长。相对于他的学习时间,他目前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给自己制定一个更合理的目标。
  总之,留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找到更科学、更合理的应付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学习汉语的信心,提高降低汉语学习焦虑的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Horwitz, Elainc. K., Horwitz, Michael. B., and Cope, Jo. Am. 1986.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0: 125-132.
  [2] Phillps, Elaine M. 1992. The Effect of Language Anxiety on Students’ Oral Test Performance and Attitudes.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6:14-26.
  [3] Young, D.J. 1993. Creating a Low-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 What does the language anxiety research suggest?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5: 426-439.
  [4] 陈洪,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5] 黄希庭等,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1).
  [6] 姜乾金,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身心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4).
  [7] 刘宣文等,我国近十年来应付方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5).
  [8] 钱旭菁,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焦虑[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2).
  [9] 肖计划,应付与应付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4).
  [10] 肖计划等,587名青少年学生应付行为研究——年龄、性别与应付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3).
  [11] 俞磊,应付的理论、研究思路和应用[J],心理科学,1994,(3).
  [12] 张莉.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感与口语流利性关系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1,(8).
  [13] 张莉,王飙,留学生汉语焦虑感与成绩相关分析及教学对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1).
  (施仁娟,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以p,p'-二氯二苯三氯乙烷(p,p'-DDT)为参考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了14种有机磷阻燃剂(OPFRs)在不同温度(T)条件下的蒸气压(PGC)及其蒸发热.根据获得的蒸气压值,发现14种OPFRs的lo
“东西”是个日常用语,其中“东”读阴平声,“西”读轻声,有两个意义:一是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二是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欢的感情色彩)。人们常说的“买东西”,骂人时讲的“老东西”,称赞小孩时的“小东西”就属上述两义。那么,“东西”一词使用了修辞吗?  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东西”一词的最初含义。这里,我们撇开它的第二个义项不提,只根究一下它的第一个义项:为什么要把各种具体的或抽象
一、职业学校容易忽略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由于职业教育主要是以传授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培养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目的,职业学校往往容易忽略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我们要意识到,从语言的功能看,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际、传播信息的最基本的工具。现代社会更加强调语言是交际工具、思维工具、认知工具、文化的载体、信息的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在传递信息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
建立了利用双水杨醛邻苯二胺希夫碱(SALOPHEN)作为衍生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茶叶中Pb2+含量的方法.HypersilODS2C18反相色谱柱(250mm×4.6mm,5pm)为固定相,甲醇-水(80:20,
建立了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海绵文胸中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残留量。样品经均质处理后,用经脱水处理的乙酸乙酯超声萃取25min,过滤净化后,采用AgilentDB-624色谱柱(30mx0.32mmx1.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论语》就成书于这一时期,因此研究《论语》中的语言现象对于了解当时汉语发展情况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论语》中的副词系统,并从中管窥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汉语副词的使用情况。    一、《论语》中的副词系统    《论语》中共有副词56个,根据组合能力、句法功能和词义将其分析归纳为八类:否定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情状副词、敬谦副
《庚子西狩丛谈》是一部根据口述记录成书的见闻实录。因其“耳入而笔出”的特点,所以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其一是口语化特别强,保留了很多当时的语汇和方言土语;其二是书中有一些
一、安福地理位置及其方言简介    安福县隶属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全县总面积2793.15平方千米,共辖7镇12乡,东邻吉安县,南靠永新县,西和萍乡市的莲花县、芦溪县交界,北与宜春市的分宜县接壤。  安福方言属赣方言,安福从地理位置上看分为东乡、西乡、北乡、南乡、县城五片。其中南乡方言与其他地方方言存在较大差异,而与其临近的永新方言很接近。东乡、西乡、北乡、县城所说的方言大致相同,当属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