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的故事

来源 :启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ip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科全书书名杂谈
  古代的百科全书有过各种奇特的书名,如“锦簇书”、“万花集”之类。严肃认真的学者爱用“宝鉴”之类的书名。
  我国古代百科全书性质的书称为类书。类书最正统的书名是“皇览”、“御览”、“大典”之类,直到19世纪末才有“百科全书”这一词由西方传入,那是经日本转口的,又与我国传统书名“全书”一词相结合。
  人们一提到百科全书,立刻就会联想到一个“大”字:大百科全书。最初可能是受“大英百科全书”这个旧译名的影响。这个“大”字,其实说的不是书的部头大。《中国大百科全书》当初定名时,原也有要区别大、小百科全书的考虑,但它的第一版达74卷,也堪称“大”了。
  百科全书在书名上冠以“小”字而称“小百科”,可能有三种含义:开本很小的袖珍本百科全书;开本不太小的单卷本案头百科全书;为小读者编的部头不一定很小的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最长的书名
  如果英国人也要找一位自己的“百科全书之父”,那就非伊弗雷姆·钱伯斯莫属。钱伯斯百科全书在英国先后出了7版,持续了24年,而且在意大利出了9卷本的意大利文版。它还差一点在法国出了法文版。如果说,英国的钱伯斯百科全书的书名长得出奇,那么布雷顿拟就的法文版书名就长得不可卒读了。书名长,是当时西方出版界的一种时尚,可能因为那时广告业还不甚发达,出版家必须赋予书名以广告的效应,恨不得把书的内容及其诱人处都塞进书名里。钱伯斯百科全书的法文版如果实现,那么世界百科全书出版史就会保有一个书名之最的记录。这个书名大致如下:
  “百科全书,或包含神学、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和技术名词术语和事物解说,并对各种器物、制品种类和性状加以描述,以及对各种天然和人工产物的作用的说明,对神学、哲学、数学、医学、考古学等诸学科体系、学派、观点,并介绍古今学术名著、史籍、词典、报刊、回忆录等之综合词典”(这个书名实在太累赘蹩脚,这里可能译得不十分准确)。
  
  “爱情”和“原子弹”
  百科全书不是语文词典,也不是生活指南。百科全书是知识工具书,它的条目应该是具有百科内容的知识主题。查百科全书查不到一般语词的释义,也查不到无百科知识内容的词语。
  在百科全书编纂史上有这样一个洋例子,颇能说明百科全书的这种性质。一二百年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前译作《大英百科全书》,在最初几版,曾收有“爱情”的条目,并且用了5~6页的篇幅来“解说”爱情。早期《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这个条目颇重感情,讲到恋爱的人们如何柔情脉脉,花前月下;情人之间怎样情意绵绵,倾诉衷肠;表达爱意的情书应该怎样书写,等等。但是,第14版以后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可能感到这样的内容不太像百科知识,于是便撤掉了“爱情”条目。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在书中新增“原子弹”条目,而且占了相当于原来“爱情”条目的篇幅。
  有一位读者甚至为此大为愤慨,致图书编辑部表示抗议,指责编辑部藐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而热衷于宣扬杀人武器。总编辑约斯特回答得幽默:“对于爱情,读百科全书不如去亲身体验;而对于原子弹,则以读读书本为好。”
  摘编自《百科全书的故事》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编辑/刘伟
其他文献
本文从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敢不愿和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现象入手,着重分析大学生产生表现自我障碍的主客观原因,提出克服和纠正的有效措施,以引导大学生健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座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读书,是万事之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作为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连续6年在两会上提出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中如是说。  可见,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一个国家来说,读书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国家的富强和腾飞必然要以知识
韩寒,一个影响力甚高的“80后”。10年前刚出道时,因叛逆、张扬的个性,引起广泛关注。有人断言“他的路最长走不到三五年”。然而,十年后的今天,韩寒不仅没有销声匿迹,牌子反而越发响亮。  他的博客点击量全球名列前茅,吸引不少知名品牌到其博客上做广告;他以业余车手的身份加盟中国最好的车队,连续两年夺得冠军,收益不菲;他还是中国顶级的畅销书作家,尽管他写作很随意,写过后从不回头看、更不修改,但并不影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