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轨顶面伤损漏磁信号缺陷识别方法

来源 :电子测量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dj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钢轨的安全对于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越来越重要.聚焦于钢轨顶面缺陷的漏磁无损检测技术,在已有的双检测板结构和滑靴式承载机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纵向阵列式传感器缺陷检测方法,改变以往通过采集信号幅值绝对大小识别缺陷的方法,使用多个传感器输出的相对大小来识别缺陷,推导了各个传感器之间的最佳距离,试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振动干扰,提高了单个缺陷的识别精度.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工艺参数的变化对挡圈成形过程中变形扭转的影响,主要基于ABAQUS软件采用有限元动态显示积分算法建立了挡圈三维模型.首先,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工艺参数对挡圈变形扭转
基于DEFORM-3D和UG/CAD的模具设计方法,针对数码分段开关外壳在单工序模具生产过程中高成本、低生产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多工位级进模具代替单工序模具的设计方案.分析了数
以两种材质(2219铝合金及2A14铝合金)、8种厚度规格(4.5~9.5 mm)的航天运载火箭用铝合金椭球瓜瓣构件产品为研究对象,以板坯减薄率、壁厚同板差及型面偏差为技术指标,通过理论计算、软件辅助等手段设计完成了一套通用的充液成形模具,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全部规格的椭球瓜瓣构件进行充液成形工艺仿真,得到了板坯成形后的技术指标参数。通过对模具进行仿真回弹补偿优化,并结合后期生产试验进行验证和改进,成功优化了一套可实现两种材质、8种规格的椭球瓜瓣构件制造的充液成形模具,板坯成形后,减薄率≥3%、壁厚同板差≤
汽车板冲压成形过程中,高强钢的翻边、扩孔等边部变形多数在拉延变形工序后进行,以原板的扩孔率来评价材料的边部变形能力往往误差较大.基于此,选取了两种成分体系的先进高强
为解决TC6钛合金精锻叶片的变形问题,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并结合实际生产,对精锻工艺、模具补偿及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分析TC6钛合金的高温压缩应变行为的基础上,给出了具
为了提高数控转台液压伺服双马达系统的同步控制精度,设计了一种改进PSO算法和共反馈同步误差校正控制方案。共反馈同步误差校正控制方案利用主反馈误差来实现对跟踪误差的控制,并通过同步误差完成马达控制系统的反馈补偿,以达到更高的同步控制精度并提升运动性能。通过仿真分析得到:采用改进的复合控制方式获得了最小系统超调和稳态误差,并且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位置响应稳态。利用改进PSO算法调试同步误差校正通道的PID超调量为2.385,调节时间为0.872 s,稳态误差为5.822×10-3,ITA
为了满足高效地制造单件或小批量的个性化、多样化、大型化的三维曲面钣金零件的市场需求,开发了一种新的柔性成形技术——曲面辊弯成形技术。该工艺采用一个上柔性辊和两个下柔性辊作为成形工具,并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调整柔性辊的轴线形状,通过柔性辊的旋转,钣金同时在纵向和横向上发生弯曲,可以实现连续成形。阐述了曲面辊弯成形的原理及其实验装置,进行了典型的双曲面零件——鞍面件和凸面件的成形实验,并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成形曲面件的成形精度、光滑度及厚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成形曲面件具有良好的
简要介绍了径向锻造的起源和基本原理、实现径向锻造的工艺装备及径向锻造机的发展。根据径向锻造工艺的要求及锻造设备的结构特点,分析并选择了几种主要的径向锻造机主机的性能评价指标(锤头的同步度、锻造力、锻造频次、锻造精度、过载保护、运行费用和维护成本等)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针对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4种不同主机结构的径向锻造机(GFM SX型、GFM SKK型、GFM RF型和SMS MEER SMX型)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分析主机的基本结构原理和结构特点,综合评价了其对锻造工艺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径向锻造机国产化
为迎合社会与人们的需求,建筑电气的功能复杂性提升的同时,不仅使有色金属材料使用量增大,也造成了极大的用电负荷,电线电缆的大量使用造成火灾频发的情况。建筑电气火灾险情主要由电线电缆造成,是建筑火灾的重大安全隐患。因此,有色金属材料革新助力改善建筑电气火灾险情是必不可少的。近几年,我国建筑企业在电气的设计方面不断规范、不断完善,许多阻燃耐火的电线电缆陆续投入应用。
在Gleeble-1500D热模拟实验机上对Ti-6Al-3Nb-2Zr-1Mo合金双态组织进行热模拟实验,变形温度为850~1050℃,应变速率为0.010~1.000 s-1,变形量为60%;根据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峰值计算得其热变形激活能Q为786.609 kJ·m-1,并构建本构方程,最后在动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热加工图;利用金相显微镜(O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显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在热加工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