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生存样态转型与“五四”新文学的兴起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机构和大众传媒是国家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执教和"卖文"(靠稿酬谋生)成为"五四"知识分子重要的生存样态,这使他们获得了相对"自由漂浮"的生存空间。学堂为教师传播新思想提供了重要平台,并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新文学的能力,确保新文学的生命力得以持续。稿酬为"五四"作家提供经济保障的同时,也为他们宣传新文化思想、参加论战赢得话语权。由"求仕"到"执教"和"卖文"的生存样态的改变为新文学革命兴起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动力。
其他文献
<正>"信息共享,互通有无"一直是"12316新农业新农人联盟"的公益宗旨。为了让联盟成员们借着羊年春节进一步推广和销售产品,近期联盟召开了第二次微会议——"过大年赚大钱",讨
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造成了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之间也具有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又造成了各自语言上的巨大差异。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工作,因而是一
法典化运动是历史的产物,这一理论前提为大陆法系多数法学家所倡导。但民法大儒萨维尼则认为,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产物,法律的成长是一个有机发展的过程。基于此,萨维尼对法典编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