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及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如何根据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以增加知识型员工的满意度,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型员工 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知识就是财富。企业80%的效益是由最关键的20%的员工创造的,尤其是知识型员工,他们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核心能力,他们的去留对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应转移到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上来。
一、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及特点
(一)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最早是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德鲁克给知识型员工的定义是:“掌握并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在当时,知识工作者主要是指经理或执行经理,但今天这个概念在实际使用中己经被扩展到大多数白领或职业工作者。而笔者认为知识型员工指的是那些进行知识的创新,交流和扩散及应用,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人。典型的知识型员工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科研人员、咨询人员等。
(二)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1、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
知识型员工一般都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拥有较高的学历,掌握了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具有开阔的视野,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个人能力素养。
2、需求的多样性。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有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的需求。知识型员工因为其特有的技能,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他们的需求集中表现在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两个层次上。他们更加注重他人、组织及社会的评价,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此,要留住知识型员工,就要注意满足他们多样性的需求。
3、工作过程独立自主、工作结果难以衡量。
知识型员工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从事的大多为创造性劳动而不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拥有宽松的、高度民主自主的工作环境。知识型员工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同样,因为其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使其工作结果具有不可测量性。
4、高流动性。
由于知识型员工掌握着特有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他们并不依赖于企业,如果他们认为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个人发展空间,便会选择离开,因为自身拥有技术就不会有失业的担心。因此,他们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二、激励的含义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它包含四方面的内容:(1)激励的出发点通过系统地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2)科学的激励工作应奖惩并举。(3)激励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员工个人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因此,激励工作需要耐心。(4)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末。企业组织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激励工作的成本。
三、对知识型员工实施的激励方式
(一)实施全面薪酬策略。
知识型员工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要实施全面薪酬策略。对于知识型员工,他们更多追求的是被尊重和自我实现。因此,工资、奖金一些外在薪酬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反而,像认可、领导信任、培训晋升等内在薪酬才是知识型员工更加关心的。因此,企业在设计知识型员工的薪酬时,要实行内外薪酬相结合的全面薪酬战略。
(二)实行弹性工资制。
知识型员工从事工作过程的独立性要求企业实行弹性工资制。知识型员工在工作中更倾向于拥有宽松的、自主的工作环境。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也为弹性工作制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弹性工作制的实施,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尊重,并且更有利于他们进行创造性生产活动。因此,企业可酌情对知识型员工实施弹性工作制。如弹性工作时间、在家办公等多种方式。
(三)充分授权。
知识型员工从事创造性工作,注重独立性、自主性的特点决定了要采用充分授权,委以重任的管理方式。知识型员工从事的大多为专业性工作,管理者大多对此并不了解,所以企业应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的授权,而不宜进行过细的指导和监督。此外,要为知识型员工独立承担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所需的资金、物资及人力支持。
(四)将个人、团队和组织激励有机结合。
知识型员工工作结果的不可衡量性决定了要实行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的激励方式。知识型员工很多时候从事的工作都是需要同事之间、团队之间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估、薪酬设计时,不仅要从员工个人业绩出发,更要从员工所在团队、组织的业绩出发,实现三方面激励的有机结合。
企业通过对知识型员工实行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极大地提升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满意度,从而促成企业内部良性循环,促进企业发展,让企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作者: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窦胜功,张兰霞,卢纪华.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肖华.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制度安排与策略选择.人力资源开发,2006(7).
[3]侯贵松.知识管理与创新.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4]崔保华.MBA人力资源整合精华读本.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型员工 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知识就是财富。企业80%的效益是由最关键的20%的员工创造的,尤其是知识型员工,他们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核心能力,他们的去留对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应转移到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上来。
一、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及特点
(一)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最早是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德鲁克给知识型员工的定义是:“掌握并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在当时,知识工作者主要是指经理或执行经理,但今天这个概念在实际使用中己经被扩展到大多数白领或职业工作者。而笔者认为知识型员工指的是那些进行知识的创新,交流和扩散及应用,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人。典型的知识型员工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科研人员、咨询人员等。
(二)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1、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
知识型员工一般都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拥有较高的学历,掌握了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具有开阔的视野,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个人能力素养。
2、需求的多样性。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有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的需求。知识型员工因为其特有的技能,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他们的需求集中表现在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两个层次上。他们更加注重他人、组织及社会的评价,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此,要留住知识型员工,就要注意满足他们多样性的需求。
3、工作过程独立自主、工作结果难以衡量。
知识型员工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从事的大多为创造性劳动而不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拥有宽松的、高度民主自主的工作环境。知识型员工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同样,因为其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使其工作结果具有不可测量性。
4、高流动性。
由于知识型员工掌握着特有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他们并不依赖于企业,如果他们认为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个人发展空间,便会选择离开,因为自身拥有技术就不会有失业的担心。因此,他们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二、激励的含义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它包含四方面的内容:(1)激励的出发点通过系统地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2)科学的激励工作应奖惩并举。(3)激励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员工个人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因此,激励工作需要耐心。(4)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末。企业组织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激励工作的成本。
三、对知识型员工实施的激励方式
(一)实施全面薪酬策略。
知识型员工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要实施全面薪酬策略。对于知识型员工,他们更多追求的是被尊重和自我实现。因此,工资、奖金一些外在薪酬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反而,像认可、领导信任、培训晋升等内在薪酬才是知识型员工更加关心的。因此,企业在设计知识型员工的薪酬时,要实行内外薪酬相结合的全面薪酬战略。
(二)实行弹性工资制。
知识型员工从事工作过程的独立性要求企业实行弹性工资制。知识型员工在工作中更倾向于拥有宽松的、自主的工作环境。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也为弹性工作制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弹性工作制的实施,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尊重,并且更有利于他们进行创造性生产活动。因此,企业可酌情对知识型员工实施弹性工作制。如弹性工作时间、在家办公等多种方式。
(三)充分授权。
知识型员工从事创造性工作,注重独立性、自主性的特点决定了要采用充分授权,委以重任的管理方式。知识型员工从事的大多为专业性工作,管理者大多对此并不了解,所以企业应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的授权,而不宜进行过细的指导和监督。此外,要为知识型员工独立承担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所需的资金、物资及人力支持。
(四)将个人、团队和组织激励有机结合。
知识型员工工作结果的不可衡量性决定了要实行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的激励方式。知识型员工很多时候从事的工作都是需要同事之间、团队之间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估、薪酬设计时,不仅要从员工个人业绩出发,更要从员工所在团队、组织的业绩出发,实现三方面激励的有机结合。
企业通过对知识型员工实行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极大地提升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满意度,从而促成企业内部良性循环,促进企业发展,让企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作者: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窦胜功,张兰霞,卢纪华.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肖华.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制度安排与策略选择.人力资源开发,2006(7).
[3]侯贵松.知识管理与创新.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4]崔保华.MBA人力资源整合精华读本.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