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悲悯的人文关怀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他的小说在经历了形而上的历史叙事、喧嚣世俗的城市书写之后,最终回归日常,关注当下。毕飞宇敏锐地看到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相爱的日子》中他所关注的依然是人,人的生求,人的发展,人的尊严,人的“舒展”,作者把悲悯的目光投向了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
  [关键词]毕飞宇 小说 悲悯 人文关怀
  
  在经历了哲学的形而上的历史叙事、喧嚣世俗的城市书写之后,毕飞宇最终回归日常,关注当下。毕飞宇曾经说过,他的创作母题是伤害,“我的所有的创作几乎都围绕在‘伤害’的周围”。这句话透露出一个明确的信息:他关注的是被伤害的人。所以,他的作品中一以贯之的精神指向就是人文关怀。用毕飞宇自己的话说,在他的心中,第一重要的是“人”,“‘人’的舒展,‘人’的自由,‘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人’的欲望”。
  《相爱的日子》写的是极小、极简单的事,一对大学毕业后还没有找到工作的青年男女在一个酒会上偶尔相识了,都是“蹭饭”的身份,让他们彼此靠近,醉酒后他们睡在了一起,并且一起在大排档“共进晚餐”,然后各奔东西。如果小说到此结束,不过就是写“一夜情”,那就没有什么深意了。毕飞宇是经营短篇的高手,接下来,小说中的女孩生病了,一个人在地下室孤伶伶地熬了许多天,直到男孩打电话过去。后来,“他”和“她”的关系相对稳定了,“一个星期见一次,一次做两回爱。”他们没有同居,却越来越亲了。“她”回了一趟老家,他们一起领略了“小别”的胜境。在缠绵之后,“她”从手机里调出两张相片,和“他”商量自己嫁给哪一位好,“商量”的结果是嫁给离过一次婚,有房有车,有一个七岁的女儿但收入要高一些的男子。“她”走的时候“他”没有送,而是把“她”留在床单上的头发拣起来,绕在指尖上,感到食指疼时把头发撸下来,点着了。“人去楼空,可空气里全是她。她真香啊。”没有大悲大喜,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摇曳生姿,甚至没有事件。然而小说中随处可见的细节和看似漫不经心的心理叙述,却让我们认识到这篇小说绝非像表面看上去那样简单。
  小说把主人公的相遇安排在一个公司的酒会上,“她”是来蹭饭的,“蹭饭是假,蹭机会是真,蹭着蹭着,遇上一个伯乐,或逮着一个大款,都是说不定的”。朋友们早就说了,像“我们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最要紧的其实就是两件事:第一,抛头;第二,露面。”来自农村的“她”,大学四年后,“眼光早已经和图纸一样精确了”,但这又能怎样?“她”还不是要利用一切途径去寻找“机会”——工作的机会、嫁人的机会。在南京这个繁华的都市,“她”只能住在一间小地下室里,发烧烧得瞳孔“晶亮晶亮的”也舍不得去医院,因为“一趟就是四五百”。生病了只能一个人硬熬,以致房内“满地都是擦鼻子的卫生纸、纸杯、板蓝根的包装袋、香蕉皮、袜子,还有两条皱巴巴的内裤”,而人躺在床上,“眼窝子已经凹进去一大块了”。没有工作,没有亲人,孤苦无依,前途渺茫,这就是“她”的生存景况。所以即使不生病,她也是“一脸的寒意,有些黄,眼窝子的四周也有些青”,明显的营养不良。至此,一个“漂”在都市的女大学生形象立在了我们面前。
  然而,“他”的情况似乎比“她”还糟:和“她”是校友,24岁了,留在南京只能下半夜在菜场为摊主们搬运蔬菜,为了这个工作,“他”让摊主们“摸了摸他的肌肉”。大学毕业了,“工作”时靠的是肌肉,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思考点什么了。“他”经常想的是,“要是考不上大学反而好了,该成家成家,该打工打工”,现在回去,能做的只有外出打工,“与其回去,再出来,还不如就待在城里了”。“他”一定懊悔死了自己的勤奋刻苦,一定懊悔死了自己的成绩优异:“他怎么就‘成龙’了呢?他怎么就考上大学了呢?一个人不能有才到这种地步!”“一个人不能有才到这种地步!”一个农家孩子,十几年寒窗苦读,大学毕业后却沦落到“回家过年的能力都没有”,这句话中包含着怎样的酸楚与无奈?考上大学反而不如考不上大学,这是闹剧还是悲剧?如果说是悲剧,是个人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我们的国家真的是人才过剩,人才多到需要用本科生去做搬运工的程度吗?
  令大学毕业生们最怕的还不是生存的艰难,而是前景无望。“他”在一次面试后激动地对“她”说:“她怎么能那样看我?那个女老板,她怎么能那样看我?就好像我是一堆屎!一泡尿!一个屁!”而“她”为了留在南京,从大三开始,遇见过数不清的眼睛。“对他们这些人来说,这个世上什么东西最恐怖?什么东西最无情?眼睛。有些人的眼睛能扒皮,有些人的眼睛会射精。会射精的眼睛实在是太可怕了,一不小心,它就弄得你一身、一脸,擦换都来不及”。这就是昔日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毕业生们今天的生存状态,在一次又一次的所谓“面试”中他们遭受的不仅仅是拒绝,有的简直是人格的侮辱,这就绝不再是个体的悲剧了。
  其实,这篇小说还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小说的叙述有很大的展延性,有很宽广的叙述空间。比如只写了“她”的蹭饭与住所,对“她”的“工作”只字未提。一个未婚的青年女子,独自一人生活在城市,她何以为生?再如结尾写“她”就要嫁人了,“他”为“她”穿好衣服,“她”走了,“他”把“她”的头发烧了,小说也就结束了。这是否意味着“相爱的日子”也就结束了。还有,“她”回老家后发生了什么?为何“回了一趟老家”后就要嫁人?是对前景绝望了还是另有苦衷?第二,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不能不去思考的一些问题:在看不到“锦绣前程”时,“她”可以选择嫁人,“他”怎么办?小说结尾,我们似乎看到了“她”的“前途”——嫁人,但我们不知道“他”会如何。另外,他们的相爱难道仅仅是性,是相互安慰,相互慰藉,是在艰难的岁月里让自己和对方轻松的一剂药?他们怎么能够那样理智、安静地面对“她”的嫁人?这是否能够看成现代社会对人性、对人的情感的一种戕害、一种杀戮?第三,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没有名字,只有代词“他”和“她”。毕飞宇说过他不过是现实主义作家,而此时的毕飞宇也早已不是有着先锋标志或者玩后现代主义的毕飞宇了,那么,这里的“他”和“她”就有了深意,有了更广泛的代表性,是个体,也是群体;是无数个“他”中的一个,“他”就在我们身边,“她”就住在你家楼下的地下室中。“他”和“她”将来都会有自己的家,“会有的吧。总会有的吧。”他们会长大的,这一段“相爱的日子”也许是他们的成长之痛。
  
  参考文献:
  [1]汪政,毕飞宇.语言的宿命[A].地球上的王家庄[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2]毕飞宇.青衣问答[J].小说月报,2000,﹙7﹚.
  [3]姜广平,毕飞宇.毕飞宇访谈录[A].跨世纪文丛[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
  [4]毕飞宇.《玉米》后记[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268-269.
  (作者单位: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事件取样法对30名2~3岁在园儿童的穿珠活动过程进行观察研究。观察结果为教师在2~3岁儿童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教师应根据儿童穿珠活动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创设合适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以促进儿童在穿珠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促进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  【关键词】穿珠活动 精细动作 事件取样法    一、前言    穿珠活动是指用细绳穿过一定深度和直径的洞眼将各种形状、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 要: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一项教学科研行为,在课题研究中,教师针对一个教育问题或教学行为,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论证,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取得教育成果。在这样的调研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越来越丰富,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又提高了一个层次,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得到提升,这些教育科研课题不断促进了参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  
“活力四射的课堂里,同学们时而认真地自学着内容,时而激烈地讨论着问题,教室里笼罩着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一个个课堂就是一个个片场”,这是湖南省洪江市安江第二完全小学(以下简称“安江二完小”)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几年来,该校秉承“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构建高效新课堂,用独有的“五步”教学新模式,演绎着课堂中那一幕幕灵光闪动的
【摘要】 在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养成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阶段,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高中学生在对于古典诗歌的学习方面热情不高,甚至持抗拒态度,这需要教师在诗歌学习时使用良好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其对古代诗歌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课堂学习中,语文教师应将学习方法教授于学生而不是仅对例文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出现考试时一塌糊涂的现象,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何以有趣
[摘要]:传统英美文学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常常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内。运用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手段,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提高课堂容量,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教学中,教师可实现一个完整单元的整体教学,甚至是跨度很大的对比教学。也可根据教材内容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英国文学教学 应用
【摘 要】在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需接触大量以纳米级大小的微观结构,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使学生方便、灵活、细致地进行观察。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经应用到大多数学科的教学当中。在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还可以使学生轻松、准确掌握所学的内容。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教学
宋代抱球童子俑是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童子俑拿着已经被踢破的球胆,也就是内胆,说明宋代足球已经有内胆的存在了,而且可以随时更换。这种球古人叫蹴鞠,蹴就是踢的意思,鞠就是球。  蹴鞠起源于战国时期,汉代十分流行,汉代的鞠是实心球,用毛纤纠结而成,相当于一个毛线团,当时是女性的运动项目。还有一种鞠是外面裹着皮革,里面填充毛草,比较皮实,适合军队训练与六人制比赛用。东汉文献记载了蹴鞠的现场,说明
摘 要:什么样的体育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纪律、安全问题、教学质量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课堂纪律是前提,课堂安全是保障,教学质量是结果,缺一不可,层层递进。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让有效课堂教学深刻地影响学生终身体育发展,让有效教学的实施促进教师的成长。  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纪律好,体现教师的课堂管理到位;教学质量突出,彰显教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这两个因素体现了
[摘要]文章分析了传统社会实践模式的不足,针对通信类院校对信息通信技术(ICT)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行业特色与专业特色,探讨了校企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过程与经验,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ICT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实践教育 创新教育 ICT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早从“精英模式”发展到了“大众化”教育模式。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被称为信息通信技术(ICT)时代,面对着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