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包容性增长的内涵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aiha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包容性增长旨在让所有人享有发展的平等机会,合理地分享发展的成果,现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包容性增长”和中国近年来提出的“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等思想,从根本上说是一脉相通的,都代表着世界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本文讨论其来源及意义,旨在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当中。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 内涵
  
  1. 前言
  2009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亞太经济合作组织上发表题为《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今年9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出席第五届亞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文件中,“包容性增长”再一次成为出现频率较多的一个提法,从而成为此会的一大亮点。
  “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最早由亞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的理论观点,当时由于意识到亞洲地区各国在普遍实现持续增长的同时,收入和非收入不平等状况却在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亞洲开发银行在“对穷人友善的增长”基础上,率先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理念。
  “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它涉及平等与公平的问题,包括可衡量的标准和更多的无形因素。寻求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包括以下一些要素: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等。
  2. 正确理解包容性增长
  在发展经济学的视野中,包容性增长理念有一个逐步生成的过程,这是一个从着眼“有利于穷人”的“亲贫增长”、从着眼于社会基层民众的“普惠式增长”逐步完善起来的过程。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里的“亲贫”和“普惠”不只是社会分配意义上的,它们作为“增长”的定语,是社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趋向的引导,其中格外关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在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中也屡屡提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特别是提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其实就渗透着“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强调“包容性增长”,是由我们践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发展理念所决定的。这是因为,单纯市场机制驱动下的经济增长往往是“嫌贫爱富”“见利忘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注“包容性增长”,不仅由“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所决定,而且是“全面市场”观的根本要求,具体来分析,其至少包含三层意思:
  首先,经济增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增长的速度,另一个则是增长率的方式。包容性增长既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强调经济增长的方式,二者同等重要。如果仅仅注重增长的速度而无视增长的方式,则可能导致过分增长而牺牲资源而导致灾难性后果,这一点上和可持续增长有相通之处,是对传统产业结构的扬弃升级。因此,还必须强调经济增长的方式,使增长成为基础广泛且包容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大多数人口的增长。
  其次,包容性增长应当是内涵性增长,这就要求应该以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充分就业为基础。不断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而不是直接通过收入再分配使个人被动地摆脱贫困。
  第三,包容性增长应当使人们平等、广泛地参与经济增长的过程并从中受益。促进人人获得平等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们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
  3. 包容性增长的意义
  中国对世界提出的“包容性增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正是处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重要调整的时期,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将从依靠外需型转为内需性的经济增长。因此,胡锦涛主席强调:“应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全社会就业水平,增强抵御危机和风险能力;加强社会保障网络建设,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旨在建立一个内需性的经济增长。
  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形势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对于中国的崛起,美国在政治军事遏制无法奏效的情况下,美国正在采取经济、外交等各种手段试图延缓中国崛起的步伐和规模。
  中国共产党人适时推出包容性增长的科学概念,至少有下述三方面的意义:第一:科学合理调度生产关系,有助于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心,使民众能够更积极的投入到国家建设当中;第二:提高各产业链的发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强出口经济,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第三:包容国内外环境,于外有助于适配国际形象,与国际接轨,于内有利于提高国民生产,为国内市场经济提供自由但规范的竞争环境。
  虽然包容性增长相对是个经济概念,但它与近年来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一脉相承。我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含义,只有更加全面、均衡地发展,才能使得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
  结论
  总之,推动包容性增长就是要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即从单一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就是注重人本精神,把经济社会发展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促进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从重速度向重质量转变,且在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中促进可持续发展;就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包容性增长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思维和新举措。推动包容性增长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构建和谐社会为最终目的的一项意义重大的倡导及决策。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徐迅雷. 包容性增长如何包容弱势群体[N].都市快报,2010-11-19(2).
其他文献
我国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从国家战略高度将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作为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近年来,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既缩短了海洋工程制造周期,又提高了
近年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新的产品不断取代旧的产品。企业需要更快的响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就必须和时间进行赛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原有的主要关注市场价格、成本、品质和服务,增加了响应时间的要求,即产品的交货期的要求,而且对于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机行业而言,产品的交货期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有超过价格要求的趋势。本文以辉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最主要的目标是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并购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必须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并为企业价值创造做出贡献。   自19世纪末
学位
国内外学者围绕着股利政策的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众多实证研究表明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很多。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可以把这些研究分为MM无关理论、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7-003-02     党的先进性是党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放眼世界,政治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科技革命不断深化,人类的社会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能力的载体,是企业知识与能力的体现,是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重要资源。对集团公司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集团公司管珲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母子公司在运营过程
摘 要: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在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的多重作用下积淀形成的、特有的办学特征。而在高校评估体制中,高等教育被物化为一套可观察的、标准化的评估指标。评估中,能够反应办学特色项目的“文本”,被指标化、标准化,从而忽视了高等教育本身的文化—历史的特殊性。以哈贝马斯的认知旨趣为出发点,探寻高校办学特色的本质,分析评估指标标准化与办学特色独特性的冲突。  关键词:办学特色
摘 要:中国古代文化的乳汁哺育了日本古代文化;但现如今被日本所引进、吸纳和消化过的文化波澜壮阔地流入中国,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切实体会到日本文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反哺”。本文以中国当代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日本“文化反哺”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影响。旨在客观的反映出日本文化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文化反哺”的物质因素及背后支撑的精神因素,进一步为处在信息多元化时代的当代大学生如何将世界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招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屡创新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但此道路充满了艰辛,而造成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深入剖析,希望通过探析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主、客观因素,能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 内外因原理 大学生自主创业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内外因共同作用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