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的疗效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482a3710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的该种病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临床实践证明,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临床疗效确切。相较于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更具有优越性。中药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领域方面更具有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中药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又称为慢支,属于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该病症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中医学领域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产生过程均与脾、肺以及肾等三器官具有紧密的联系[1]。该病症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肺气不降、肺气虚、肾不纳气以及脾虚痰聚等原因引发患者喘、痰和咳。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同时伴有喘息与气短。患者在早晨与夜晚间隙表现的更为明显。在此时刻,患者痰量会增多。患者患有该病症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但是在病情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患者安静时也会出现气短,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2]。可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为50-77岁,平均年龄为61.3岁。患者的病程有10-41年不等,平均病程为23.1年。所有患者均检查经符合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的临床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咳嗽、咳嗽程度、气喘的轻重以及气喘持续的时间。
  1.2.1观察组患者
   观察组患者采用宣化降平清利汤进行治疗。该药物的组成部分为炙甘草6g、杏仁8g、白前10g、大生姜皮8g、射干9g、厚朴9g、陈皮6g、炙麻黄12g、半夏7g、茯苓皮9g、腹皮12g、桑白皮10g、牛子8g、紫苑10g、苏子12g。针对外感风热而诱发的患者应当添加连翘与双花。有风寒感染的患者增加防风、羌活、荆芥。如果患者在咳嗽的过程中出现黄色痰液还应添加黄苓与石膏。针对津亏痰干的患者在药物中添加花粉、沙参与麦冬。阳虚水泛者加温阳利水之品;胸高气促,额汗如珠,四肢厥冷之喘脱者加益气回阳固脱之参、附、姜、麦冬、五味子。患者每天水煎服一剂。
  1.2.2对照组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注射疗法。选择青霉素320-410万U/日,静脉滴注。链霉素每天1g,每天分2次肌肉注射。患者在用药后的3天无任何效果,就改用洁霉素。每天静脉滴注洁霉素4-5g。如果有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应该用洁霉素静脉滴注,洁霉素每天静脉滴注的量为1.2-1.9g。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当服用甘草片、必嗽平以及氨茶碱。
  1.3疗效判断
   在患者治疗一定的疗程后,依据《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患者治疗效果。患者治疗显效:咳嗽、咳痰、气喘以及肺部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间断性咳嗽、少痰气喘偶尔发作,但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治疗有效:患者咳嗽、咳痰、气喘以及肺部体征有所改善,但是在程度上没有显效显著。患者治疗无效:患者咳嗽、咳痰、气喘以及肺部体征均无明显的变化。
  1.3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都采用了SPSS17.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运用t的检验原理,计数资料主要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
  注:P<0.05 ,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慢性支气管炎已经成为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基本能够。老年患者抵抗感染的能力较差,并发症较多[3]。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对老年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是临床实践中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病症的治疗方法[4]。从中医学范畴中可以看出,慢性支气管炎的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多痰,属于中医学指出的“痰饮”病。采用宣化降平清利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相较于西药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5]。
  综上所述,临床实践证明,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临床疗效确切。相较于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更具有优越性。中药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领域方面更具有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鸿彦.滋养肺肾、祛湿化痰法治疗老年与老年前期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173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0(4):43.
  [2]陈卫民.氨溴索联合干扰素γ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J].河北医学,2010,16(12):1439-1442.
  [3]徐斌,应瑛,胡惠智,等.清金宁肺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热)106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5):34-36.
  [4]耿嘉玮,乔会秀.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证候的关系[J].环球中医药,2012,5(8)582-584.
  [5]方春仙,杨珺超.中医体质类型与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519-521.
其他文献
在体重刚开始往上“长”的时候就及时发现,并采取减肥措施,往往能收到显著效果。出现下列情况,常提示有体重增加趋势:稍稍运动就喘不过气来,有疲倦无力感,动不动就汗流浃背,出现下背,髋部及膝关节疼痛。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技术治疗慢性尿毒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4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血液透析组(HD)20例,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FD)20例。结果:两组血清Na+、Cl-,K+,CO2-Cp,Ca2+ ,P较透析前相比,下降显著;Ca2+ ,P含量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后,HFD组和HD组较透析
期刊
血小板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当血小板数减少到50*(10的9次方)个/升以下时,特别是低至30*(10的9次方)个/升时,就有可能导致出血,皮肤上可出现瘀点瘀斑。血小板不低皮肤上也常出现“乌青块”者不必过分紧张,因为除了血小板因素外,血管壁因素,凝血因素,以及一些生理性因素都会导致“乌青块”的发生,可去血液科就诊,明确原因。
期刊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能反映采血前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标。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7.0%作为治疗达标的标准之一,老年人可略放宽标准(7.0%~7.5%),中青年人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或更低,提醒: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可减少20%! 因此,即使是无法达到上述标准的糖尿病患者,也应尽可能将糖化血红
期刊
如果符合上述标准,则已是糖尿病患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糖治疗,千万不要因为糖尿病“没什么感觉”而拒绝治疗。血糖如果不好好控制,全身各器官都会受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分析2011年9月-2014年9月救治的18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病人的病例资料,分4组:保守组;单侧开颅去大骨瓣组;双侧开颅留骨桥组;双侧开颅去骨桥组。入院GCS评分,住院期间采用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分;3月后回访,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保守治疗组预后最佳,单侧开颅去骨瓣组其次,双侧去骨瓣两组3月预后无明显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机理。结果:两组病人心功能较治疗前均好转,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径(LV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联合趾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治疗高位BPH合并大膀胱结石的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80名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危BPH合并大膀胱结石患者,对其实施HOLEP(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联合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增生前列腺组织均成功切除,并取出膀胱结石。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为(57.65±15.66)
期刊
当空腹血糖超过该标准时,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显着增加,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事件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提醒:空腹血糖> 5.6毫摩/升者应尽快去医院查一次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定是否有餐后血糖升高因为在糖尿病早期或糖耐量受损阶段,空腹血糖可完全正常。
期刊
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的9次方)个/升称白细胞增多,小于10*(10的9次方)个/升称白细胞减少。一般地说,急性细菌感染或炎症时,白细胞可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会降低。感冒、发热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细菌感染引起,为明确病因,指导临床用药,医生通常会让你去查一个血常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