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桡骨远端肿瘤的体会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u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报道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大块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采取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19例,其中7例采用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修复. 结果 术后经1~6年随访19例,X线显示骨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为4.9个月.2例在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行截肢手术,其余17例无复发,移植骨愈合良好,无肥大,腕关节外形接近正常.肢体功能评价按Enneking等提出的标准:优良率84.2%. 结论 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是治疗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对有软组织侵犯者采用带监测皮岛既能观察腓骨血供又能减少肿瘤复发。

其他文献
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显微外科为海南省惟一编制健全的手外科治疗中心,开展手外科、骨外科及显微外科工作有近30年历史,是全国最早开展手外科及显微外科工作的单位之一,目前已成为海南省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科室现有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拥有床位40张,治疗范围包括手外科、与显微外科技术应用相关的骨外科及部分体表整形外科。
期刊
2007年1月,我们对1例右足纵形离断实施了再植。患者,男,39岁,右足被电锯纵向锯断5h急诊人院。右足内侧足体由跑趾外侧至足跟内侧1/4处成纵向完全离断。手术采用顺行法,吻合足底弓动脉、足底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及足底、足背神经等。术后所植足体成活。术后1年随访,患足活动感觉良好,行走自如。
期刊
我们自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应用显微外科治疗神经鞘瘤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期刊
目的 探讨游离串联皮瓣在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本组12例病例均为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有大面积骨外露,创面面积最大45 cm×21 cm.最小36 cm ×15 cm.彻底清理创面后,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串联两块游离皮瓣覆盖创面,其中小腿内侧皮瓣串联背阔肌皮瓣2例,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2例,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背阔肌皮瓣8例. 结果 皮瓣全部存活,10例创面
患者女,32岁.因车祸致右踝关节软组织缺损1.5个月入院.检查:右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创面4.5 cm×6.0cm,伴有外踝与距骨以及踝前肌腱外露。
期刊
1966年杨东岳等[1]完成我国第一例第二趾移植拇指再造,为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开创了先例.Cobett(1968)、Buncke(1973)、Tamai(1974)分别报道了(足母)趾移植拇指再造成功的个案.Morrison(1980)选用(足母)趾甲皮瓣移植治疗拇指皮肤套状撕脱的再造,使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进入了新时期。
期刊
发现一个判断皮瓣血运的新体征,取名为“压圈征”,经查阅文献未见报道。方法:5ml针管截断,用其断端轻压皮肤数秒钟,抬起,观察受压皮肤颜色的变化。正常皮瓣,压迫物迅速抬起后,受压部分出现一个压痕圈,压痕圈皮肤由苍白变淡红,压痕圈内皮肤由潮红变淡红,趋于周围皮肤色泽一致,谓之压圈征阴性。动脉危象时,压迫物抬起后仅出现一个压痕圈.
期刊
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9年3月以来,采用重建生理性和非生理性血液循环的方法进行指甲1/3以远指尖部位的微型组织块再植56例,疗效满意。
期刊
患者 男,23岁,工人,2007年12月14日15点30分因切纸机挤压切割致双手十指完全离断,伤后4 h入院.查体:血压16/10 kPa(1 kPa=7.5 mmHg),一般情况好.右手,拇指于近节指骨处完全离断,近节指骨碎成5块;示指于近节指问关节处离断;中、环、小指由近节指骨处离断,软组织及骨缘整齐,中、环、小指间均有0.5 cm的指蹼相连.左手,拇指于近节指骨斜型离断;示指于中节指骨处离断
期刊
2002年7月至2008年4月,我科采用带血管蒂皮瓣及游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4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