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芭蕾”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85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竹漂的发源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赤水河流域是中国南方远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1971年曾在桐梓县九坝紫山岗南麓发现“岩灰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此外还保存有自秦、汉起的古代文物,如岩墓、摩岩碑刻、石窟寺等。
  独竹漂,它是生活在赤水河畔的人们从长年累月的生产劳动中提炼出来的,历经上千年的传承发展演变而成的原生态体育活动。其最早是居住在赤水河两岸的人们为了解决交通出行问题而发明的。由于赤水盛产竹子,常常使用一根楠竹作为水上便捷的交通工具。这门绝技便世代相传下来。
  赤水河畔的楠竹是最好的独竹漂工具,不仅粗细均匀,而且承重量大。一根竹子可承重120斤左右,最多的可承重150斤。这可能也是独竹漂运动产生于赤水流域,并流传兴盛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人说它是“水上芭蕾”,有人称它是“一苇渡江”,现在这个被誉为“中华一绝,世界独有”的水上表演项目——“独竹漂”,赢得了中外游客的交口赞誉。你能想象得出一个人站在一根直径约20厘米,长约5米的竹竿上漂浮于水面划行,并且在竹竿上表演高难度的动作吗?这是在金庸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水上漂”功夫啊!
  据史料记载,独竹漂约起源于秦汉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时间。当时播州(今贵州遵义)盛产楠木,楠木为最好、最珍贵的建筑木材,为朝廷专用。当时朝廷派采木官,到刚刚开始被外界所知的播州原始森林赤水、习水一带采办楠木等。过去赤水河不通航运,楠木又很珍贵,遂每一棵木料委派一人或多人运送,到长江边再绑成排或用船运至江南,转运京城。在漫长的运木工作中,人们逐渐习惯站在独木上撑竿运送楠木,并竞争嬉戏、打闹而演变成为一种水上游戏。长期以后,就将这项活动作为民间娱乐游戏的形式固定下来,称为独木漂。
  到清初,楠竹发展起来,人们發现用竹比用木料更好,遂将独木漂改成了独竹漂,每年端午涨水时,习水土城的居民和城郊农民就会成群结对,在河里进行独竹漂比赛,如果有人掉水了,就会赢得一阵阵开心的笑声;胜利者则被簇拥着敬酒敬茶,戴上大红花,出尽风头。
  竞技比赛
  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独竹漂又称独竹舟,俗称划竹竿,表演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径大约15厘米左右,长约8米的笔直楠竹上作水上载体。手拿一根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的笔直小竹竿当桨,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或驾舟乘风破浪搏击激流险滩,或轻拈竹竿稳立舟上悠闲荡舟水面。其形其态美观大方,动作协调连贯一致。
  在独竹漂运动中,漂手们赤脚踩在漂流于水面的单棵楠竹上,手执一根细竹竿为“桨”,依靠细竹竿的划动实现水上漂行,并在漂行中做各种动作。不仅有列队、方阵的变化,还可实现倒退、转身、绕弯、换竿和“乘风破浪”、“金鸡独立”、“一字腿”、“劈腿漂”、“翘竿漂”、“弓步漂”等各种高难度的姿势。尽管水中的竹竿非常湿滑,但是漂手们却漂行水上如履平地。练习独竹漂不但能锻炼人们水上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还能激发人们征服自然的拼搏精神和勇气。所以,独竹漂无论从它的独特性、娱乐性、观赏性、挑战性,还是竞技性等多方面评价,都具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质。无论作为推广旅游表演,还是发展竞技比赛,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最近我有幸来到赤水河畔,看到身穿民族服饰的男男女女们来到岸边。水上漂浮着若干根大毛竹,只见十几名表演者各手持一根长4米左右的竹竿,蜻蜓点水般轻轻地跃到大毛竹上。竹子晃动了几下,就稳稳地停泊在水面上,人站在毛竹上如同沾了胶水,纹丝不动。他们用手中的竹竿一点水,大毛竹像离弦之箭,劈波向前,表演者漂行水上如履平地。随着大毛竹的加速,表演者们时而漂在一块,像远行的大雁;时而散开一边,如同天女散花;时而做着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高难动作;时而变换“劈腿漂”、“弓步漂”、“翘竿漂”、“倒挂金钩”、“金鸡独立”、“转身平衡”、“转呼啦圈”等姿势。看到这一绝技,岸上的游客拍手称绝,连我也看得目瞪口呆。
  表演后我采访了独竹漂的表演者小杨和小罗,讲起这段历史两人颇感自豪。小杨和小罗都是贵州遵义赤水地区人,从小在赤水河边长大,大约10年前,他们开始接触“独竹漂”,并被这项神奇的运动吸引。农闲时,他们就在练习“独竹漂”。小杨的哥哥杨德平是当地有名的“独竹漂”运动员,2000年时曾创下“独竹漂”6公里的吉尼斯记录,至今无人打破。在哥哥的指点下,小杨的“独竹漂”技艺提高很快。1998年时小杨参加贵州省农民运动会,夺得“独竹漂”项目银奖;在1999年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上,小杨所在的团体夺得“独竹漂”项目金奖。
  小杨告诉我,“独竹漂”最考验人的心态、体力和平衡力,三者缺一不可。还要能忍受严寒和酷暑,夏天顶着一头烈日,冬季脚浸在冰冷的水里,要是一不小心落水就成了“冰冻落汤鸡”。有很多“独竹漂”练习者,由于吃不了苦,都半途而废了。
  目前,小杨和小罗已能表演“劈腿漂”、“弓步漂”、“翘竿漂”“换杆”等各种高难度的姿势,常常令游客惊呼叫绝。他俩最大的心愿就是将“独竹漂”这门古老的绝技发展壮大,形成产业,为当地旅游业锦上添花。
  后据表演团团长介绍,“独竹漂”是运动员脚踏漂流在水面上的单棵毛竹,依靠竹竿划动实现水上漂行的一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表演必须选择竹子大头直径约18厘米,无扭曲,并要求运动员集力量、耐力、意志、协调为一身,手执一根竹竿为“桨”,才能表演好“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
  独竹漂是一项具有健身特点的水上体育技能项目,有很强的竞技性、观赏性和娱乐性,既可以进行技艺表演,也可以进行竞速比赛。练习独竹漂不但能锻炼人们水上的平衡能力、灵巧能力和运动能力,还能激发人们征服大自然的拼搏精神和勇气。
  独竹漂发展传承
  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时,就曾以独竹为舟渡过赤水河。20世纪70年代,独竹漂作为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和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群众性水上体育活动必须参加的表演项目。
  1998年,赤水复兴马鞍山发掘的汉晋时期的古崖墓群中,有一座墓穴的石棺壁上,就有一幅一人双手持竿立于一独木上的石刻图案。后有诗云:“茅台斜阳映赤水,残阳几叶贩酒船。独竹飞流飘然过,纤夫逆行步步难。”
  在一代一代的传承过程中,独竹漂逐渐发展成为竹乡小伙子代代乐此不疲的民间体育活动,成为竹乡姑娘们“巾帼不让须眉”的标志,也成为姑娘们心中仰慕的男子汉的标志。赤水独竹漂经过千年的沉积逐渐转化形成每年端午节与龙舟赛齐名的表演项目。
  独竹漂表演赛分单人、双人和团队表演多种。1999年赤水独竹漂队在北京第六届全国民运会上荣获金牌就是团队表演。单人双人表演注重个人技巧,比正划、倒划、转身、绕弯、滑行、换竿等技巧;团队表演则看重队形以及队列的整齐和有规律的变换,动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竞速赛主要是比速度和耐力,有短距离的横渡赛和长距离的顺流漂。
  2002年8月,遵义市组织“三节一会”,邀请国内外文史专家学者和旅游工作者赴赤水参观,途经习水县土城镇时,看到赤水河两岸人头攒动,呼喊声此起彼落。正在进行的独竹漂比赛引起专家、游客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建议遵义市予以发扬光大,推向世人。红花岗区是遵义市中心城区,区游泳协会主动引进独竹漂技术并开始刻苦认真训练,起初只是一些简单的站立动作,以速度和持久取胜。后来增加一些劈腿、单立和倒立等动作,并设立了世界上第一支女子独竹漂运动队。
  据了解,现在北京市、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浙江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庆市、河北省、云南省、福建省都组建了独竹漂队伍。
  2007年,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遵义独竹漂”从148个表演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表演技术类”金牌。当年贵州省就把此项目定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在红花岗区举办贵州省首届独竹漂大赛。
  2010年6月5日,独竹漂赛正式入选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遵义独竹漂运动队已发展为有男女队员110余人,能进行各种舞蹈表演和各种竞技技能的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一支特殊队伍。“独竹漂”已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2011年的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第一次被列入运动项目。
  赤水独竹漂是赤水先民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虽然高超的体育技能集娱乐性、观赏性、挑战性于一体,并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外来文化的侵入,人民思想观念的改变,赤水独竹漂如不加以保护,这项优秀传统的民间体育竞技仍将面临失传的危机。
  (编辑 王琳琳)
其他文献
成功的背后大多是一条崎岖坎坷的泥泞小路,只有走出泥泞踏上坦途的时候,才有权利庆幸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径……    2003年担任辽宁省人口计生委主任;  主持完成课题《辽宁人口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主编《辽宁省人口志》。    柔和的灯光下,李秀君开始了每晚照例的阅读。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蓝海战略》一书为企业甩脱竞争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这本颠覆传统战略思维的著作深深地吸引了辽宁省人口计
伍小斌,男,现年41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四川川东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川东片区)邻水收费站站长。  伍小斌的家庭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四口之家,虽然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全家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获得了川东片区公司领导和广大员工的普遍称赞。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伍小斌是
读《红楼梦》一书,看到第六十回提到了茯苓霜这种药:“他嫂子因向抽屉内取了一个纸包出来,拿在手内送了柳家的出来,至墙角边递与柳家的,又笑道:‘这是你哥哥昨儿在门上该班儿,谁知这五日一班,竟偏冷淡,一个外财没发。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余外给了门上人一篓作门礼,你哥哥分了这些。这地方千年松柏最多,所以单取了这茯苓的精液和了药,不知怎么弄出这怪俊的白霜儿来。说第一用人乳和着,每
印度菜概括而言就是一种“简单食材 主要调料 烹饪方式”的组合。而印度菜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多种多样的调料。印度人早已在日复一日的烹饪中熟练使用各种繁杂的调料,也正由此,造就了印度菜神秘而丰富的味道。  早就听闻印度菜的神奇,最神奇就在于它的调料——据说,印度菜所使用的调料几乎达到了“世界之最”的地步,每道菜的调料都不下10种。  印度人在食材的选择上比较单一,通常只是鸡肉、羊肉、海鲜和各类蔬菜;调料虽
高档潮菜食府动辄人均上千的消费将潮菜牢牢定义在“贵族菜”的标签上,其实潮菜最不缺少平民美味,潮汕人每天离不开的“杂咸”,就是潮菜里响当当的“中枢神经”。  旧时潮汕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咸菜瓮,简单说来,杂咸就是腌制类的海鲜和蔬果。潮汕杂咸是潮汕人的特色小吃之一,它们常见于潮人早餐的饭桌上。外形虽毫无特色,但却有着美妙滋味,跟潮汕白糜(即白粥)相搭配,在口腔中碰撞出清淡与咸香的味道,让人难以抗拒。  既
近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鸿鹰街道办事处大营社区成立了计生流动阅览室,大大方便了该社区居民接受计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有效普及了计生知识。  据悉,该计生流动阅览室的成立得到了卫东区人口计生委的大力支持与无偿赞助。阅览室主要以计生报刊、杂志、书籍、《计划生育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新《婚姻法)等为主要内容,辅之以经济、科教、文化、生活小常识等群众喜爱的书籍,无偿提供给居民阅读。为了方便居民阅读,阅览室
如何创办人民满意的放心医院?如何把医院办到人民的心坎上?河南省清丰县第三人民医院的做法是: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紧紧围绕“创优硬件建设、强化服务质量、惠及民生安康”这三张牌努力做好做强,使医院走出一片新天地,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2013年,医院业务收入达到2906万元,分别比2010年、2011年、2012年增长154%、70%、25%;年住院人数达到5516人,分别比2010年、201
近期,湖南宜章县计生委、文化局、计生协会精心组织2013年计划生育文艺宣传送戏下乡活动演出活动。  为繁荣新农村的节日文化生活,宣传婚育新风和计生惠民政策,该县高度重视计划生育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活动,县文化局安排专业人员编写婚育新风、计生惠民政策以及融合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等内容的文艺节目,并由专业水准的莽山艺术团专职人员排练表演,为广大群众送上50余场包括小品、情景快板、音乐剧等内容丰富的人口文化大
江苏省丰县师寨镇不断完善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依法行政、利益引导等方式方法,拓展服务内涵和外延,有效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一是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世代服务中心服务大厅电子屏功能,专门制作了“阳光政务电子展台”多媒体播放系统。利用村调频广播制作了人口计生广播专题节目,用U盘、SIM卡等电子介质或者网络传输的方式,实现节目的复制、传播,从而方便快捷地将人口计生法律
依法行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在依法行政的大前提下,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措施,把依法行政贯穿于人口计生工作的方方面面,让依法行政的观念深入人心。  当前,人口计生工作正经历一场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依法行政手段为主的嬗变,由于受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和长期以来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工作惯性的束缚,这个过程注定是长期艰难的,其直接表现为人口计生工作依法行政在基层遭遇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