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来源 :学问·科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ljgsdk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以“人和”为中心价值观,提出了一个系统的“仁政型”社会和谐理论。孟子的仁政学说是中国古代社会和谐理论的代表,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多方面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 孟子 和谐 现实意义 研究
  
  孟子是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反对用战争的办法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主张推行仁政,包括提倡民本思想、重视发展农业和商业、兴办学校、实施人伦道德教育、反对兼并战争、主张仁战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孟子仁政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探讨其主要内容,并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分析其值得借鉴和吸收的价值,总结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孟子仁政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1、战国时期的经济变革和政治风云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大规模革故鼎新的转变时期。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适应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特别是进行战争的需要,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战国中期以后,各国的改革基本告一段落,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严重阻碍了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管是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还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民和小生产者,都希望结束诸侯国的割据局面,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于是,孟子向当时诸侯国君们宣扬“定于一”、“王天下”。
  2、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
  随着经济政治的变革与科学文化的发展,到了战国中期,学术上也相应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针对当时天下动荡不安的形势,纷纷向诸侯国君突出自己安定天下的方案,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政治学术思想的大解放。孟子作为战国中期的儒家代表,虽然政治主张未被国君采纳,但受到了国君的尊重和资助,得以利用当时各国诸侯割据的局面,“各著书言之乱之事,以干世主”。
  
  二、孟子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
  
  1、以民为本,保民而王
  民本思想是孟子仁政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还提出了“民为贵”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2、实施仁政,发展生产
  孟子认为,一个国君要想得到人民的拥护,必须使人民有固定不变的产业,有安定富足的生活。“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方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在与梁惠王和齐宣王的谈话中谈到了制民之产的方法:五亩之宅,树之以丧,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认为,恒产只是从制度上保证人民必要的生产生活资料,避免了被剥夺、被兼并的危险,但如果统治者横征暴敛,继续征调民力扩大战争,人民仍然无法维持生活,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孟子在仁政中还规定了减轻赋税等内容。
  3、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商业生产,促进经济繁荣
  孟子把发展商业作为仁政的重要措施之一。他认为商业的发展是经济繁荣的一个标志,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减免关卡和市场的税收,才能使“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
  4、设教兴学,重视德育教育
  孟子认为好的政治措施不如好的教育更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要想得到民心,必须实施好的教育。孟子在仁政中也阐述了德育教育的内容: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设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5、反对兼并战争,主张仁战
  孟子认为兼并战争是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根本原因,对于兼并战争他坚决反对。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三、孟子仁政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从孟子仁政思想的本质来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社会公正和培养有道德的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点,因此本文从这三个方面探讨一下孟子和谐思想的现实意义。
  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
  孟子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关系,认为人之本源于自然,人要依赖自然、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同时人也不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而是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认识自然、利用自然。
  2、维护社会公正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在孟子看来,社会的不和谐起因于财富、权势、力量对比的悬殊,尤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社会成员以势挟贵,对他人的生存境遇漠然视之的时候,更容易引起社会冲突。“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培养有道德的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手段
  孟子认为,国家之安危、社会之和谐不完全取决于其贫富强弱,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风俗和道德的好坏,“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主张只有激发人们的道德感、羞耻心,才能使人们明辨是非,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孟子仁政理论中的和谐思想的精神实质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理论是一致的。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筑良好协调的人际关系,牢固确立诚实守信制度,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孟子仁政中的和谐理论提供了一种借鉴的思路。
其他文献
【正】 《考古学报》1985年3期发表的《南宋虞公著夫妇合葬墓》一文,为我们研究宋代贵族社会生活、丧葬习俗和官场仪礼等方面提供了很宝贵的材料,读后获益非浅。但报告关于石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群众对于居住环境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亟需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力度,同时对如何解决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的苗木病虫害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报告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集成创新要素资源,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集聚创新。实施8个"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
【摘要】大学生面临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巨大变化,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进而表现为心理失调甚至心理障碍。低年级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自我调适能力的不足,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三四年级好于一二年级。低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将影响到他们整个大学生活的质量、学业成绩及人格的健康发展。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做好大学
【摘要】新科技的诞生,为摄影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数码、网络自己新的摄影师群体逐渐形成的同时,以往的摄影师对传统摄影及媒体的依赖渐渐在改变,作为新时代的摄影家唯有顺应历史潮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才能指向未来。  【关键词】摄影;数码;网络时代    最近10年,数码及网络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数码相机使获得影象变得很容易,以前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正变得简单。上网对于普通大众不再是一个
【摘要】和谐社会必然会推动和谐企业的发展,只有和谐发展的企业才使职工同时在企业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向心力;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公司中发挥怎样作用、如何全面、有效、持续的发挥作用、以及工会组织应该作出哪些创新和努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本职工作就新时期工会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和谐发展工会工作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整体个员工队伍的运作情况息息相
摘 要:新时期,教育客体和教育环境都发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对地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是对地方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一种挑战。为了建设高效的辅导员队伍,地方院校必须做到数量配备标准化,选聘严格化等,构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地方院校 辅导员 队伍建设 机制    一、新时期地方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新挑战    新时期,教育客体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对地方院校
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小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而机动化出行需求的增长导致停车需求的增长,因此“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深入理解和分析停车行为机理是掌握出行者停车决策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合理的停车收费体系,能够引导出行者的停车决策,有效地缓解停车压力,释放道路交通资源。然而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现有的停车行为分析没有将各类停车决策综合考虑,无法分析停车区域选择、停车场类型选择和
从近年来新型作战概念牵引、机载平台限制、架构发展及技术推动4个层面阐述了网络化作战环境中射频综合的必要性,基于未来作战样式对于射频综合系统的能力特征需求进行耦合分
近年来,各种农业公园、采摘农场等在城市中迅速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市民青睐。蔬菜景观是农业观光的重要组成部分,观赏辣椒观赏期长,适应性好,观赏兼食用一体,可做为农业观光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