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民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若干思考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赣、闽等地畲族民歌音乐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在各级各类学校音乐课程教学中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现通过对畲族民歌音乐资源的概述,重点指出相关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两个突出问题,即开发能力较低、民族特色不强,并试图通过政府保障、学校努力、教师参与几种形式,有效解决这两方面问题,从而让畲族民歌音乐课程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教育引导功能。
  [关    键   词]  畲族民歌;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038-02
  在很多版本的音乐课程标准中,都提到了特色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善于把本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应用于音乐课程中来,成为各地、各校、各教师都应认真探讨的课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小体会到民族音乐文化的无穷魅力,形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在音乐综合素养方面取得更大的自我突破。现以福建省畲族民歌音乐资源为研究个案,指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畲族民歌音乐资源概述
  (一)畲族民歌音乐来源
  畲族是以狩猎和农耕为传统的南方少数民族,自一千多年前起,有部分畲族人由广东省潮州市原始居住地迁徙至闽东一带,自此世代生息于高山林间。畲族有语言而无文字,依靠汉文记事,自称“山哈”的畲族人民因为深处山中,与外界交流不便,平时以唱山歌为重要的文化方式,无论是平时生活,还是田间劳动,又或者是节日歌会、喜庆吉日等,均有山歌飞扬相陪伴。因此,畲族民歌可谓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本民族、本地区重要的民间文化遗存。畲族生长环境以高山坳及山坡地为主,烧畲、垦畲、种畲是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也体现在民歌之中,无论是种田、开山,还是砍柴、烧炭、纺织,都可在民歌中找到缩影。此外,人们还会把生产知识与生活哲理融于民歌语言当中,像“田塍一丘连一丘,思量引水灌禾丘,勤劳人崽做何食”“三月清明讲育秧,割草踏田田土壮,田土肥多千头大,秋来收割谷满仓”,让畲族民歌显现出了极强的生活意味。
  (二)畲族民歌音乐类型
  畲族民歌包括历史传说、生产生活、礼仪祭祀等多个类型,兹简要概述之。在历史传说方面,民歌以讲述民族起源、发展、迁徙、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为主,比如《封金山》《八仙歌》《高皇歌》《明清大事记》等都属此类。在情歌方面,族内青年男女可依固定曲谱演唱,或者按照当时场景临时改编,如《同心歌》《成双歌》《芙蓉歌》《十念少郎》等都属此类。在劳动歌方面,有描写农业的《种田歌》,有描写林业的《采茶歌》,有描写副业的《织布歌》和《养蚕歌》等等。在风俗仪式歌方面,婚俗歌、丧俗歌都极具本民族特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借镬歌》《齐声呼》等。在故事歌方面,民间歌者将汉人小说、戏曲故事移植过来,进行了民族化的改编,像《白蛇传》《孟姜女》等民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在儿歌方面,《启蒙歌》《学字歌》《细崽百岁歌》比较有代表性,它们既有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功能,也同时展现了畲语民歌的风貌特点。
  (三)畲族民歌音乐特点
  首先,畲族民歌通常在歌词格式上可分成七言绝句与三条变两种类型,七言绝句突出了一、二、四句同韵的特色,这一点和诗词格律类似,而三条变为畲族民歌所特有,三条意为三段叠唱,其间语义有同有变,类似于《诗经》的三叠,同时用增加衬词的形式,给歌者创造思考的时间,让不押韵歌词具有连贯性。
  其次,畲族民歌以五声调式为主,偶尔有四声和六声调式出现,题材均为四句,且第二乐句重复模拟第一乐句,各乐句下又可再分小分句,一、三分句旋律类似,第二分句拉长结构,最后终止于第四分句的主音。
  最后,畲族民歌不具备固定节拍,或者单纯复合拍子,或者复合拍子与散板相结合,节奏灵活随意,一音对一词,可以一字一音的平叙,可以先紧后松,也可以先松后紧,均视内容变化而做调整。
  二、畲族民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突出问题
  闽东等地有丰富、独特的畲族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上述畲族民歌音乐资源类型、特点的丰富性,使其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具有极大的潜能,当地各校也普遍注意到畲族民歌音乐资源的优势,但在实践操作中,却有两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资源开发能力薄弱
  以闽东为代表的畲族特色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工作,一定要借助各级各类学校与教师的配合来实现,然而根据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所提供的数据表明:当地民族歌曲专职音乐教师不多,虽然各校都视情况需要配备了专职音乐教师,然而教师不懂民歌、没有研究过民歌的情况比比皆是,一些学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较低。与此同时,因为缺少实践创新的能力及机会,部分音乐教师只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普通的音乐歌曲指导,而无法胜任民歌音乐资源的挖掘与应用工作。
  (二)资源民族特色匮乏
  近些年来,因为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有关的文件,当地已经意识到了民族民歌音乐資源开发的价值,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正在积极开展本土畲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工作,并力争让畲族多种类型的民歌走入音乐课堂之中,用于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并同时起到传承与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情感的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却凸显出另外一个问题,即学校所开发出的音乐课程民族特色不足,主要表现在内容比较单一,畲族民歌的选择范围较窄,缺少真实生态环境下富有民族性、民俗性和地域性的生动文化资源支持。   三、畲族民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之解决
  畲族地区应当在少数民族音乐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注意到各级各类学校在上述两方面所表现出的突出问题,分别从政府保障、学校指导、教师参与几个角度开展工作,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一)政府保障
  为了做好畲族民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各级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主动采取有关措施,比如要增加教育与研究经费的投入力度,给畲族民族地区民歌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支持。其次,成立以民族民歌音乐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要目标的研究中心,专门负责指导音乐资源搜集和整理工作也很有必要。最后,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出台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为鼓励学校与音乐教师开展本项工作,完善特色音乐课程而服务。
  (二)学校指导
  当地学校要针对本校音乐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发挥出民族民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指导功能,比如首先要认真制订相应音乐课程资源收集整理计划,使接下来的音乐教学教研活动能够积极开展,只有学校做好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等的指导工作,让音乐理论能够同艺术实践有机融合,才能全面调动包括音乐教师在内各有关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使之能够积极投入畲族民间歌曲资源的研究工作中去,从而达到理想的民歌音乐资源开发目标。比如民歌资源研究尤其是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难度很大,专业性很强,学校应当在此环节注意对教师的能力培训,为将来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奠定基础,特别是与丰富多彩的时尚文化比较起来,畲族民歌难免显得单调枯燥,无法适应新时代青少年的娱乐要求,很多民歌都面临着生存的困境,此时应当如何进行资源收集,要给教师以充分的指导。
  其次,学校还应当在专题研究方面发挥作用,畲族民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受限于相关人员的时间、精力与认知,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学校应当有目的地制订专题研究计划,让前期收集到的不同地域民歌专题得到妥善应用,比如学校可要求教师以不同地域畲族民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具体民族生态背景、风俗习惯、文化结构、风土人情的分析,给民歌资源的恰当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三)教师参与
  政府保障与学校指导都是宏观工作,具体的任务要由教师来完成,所以畲族地区音乐教师理应主动承担起民歌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重任。为此,首先教师需要将收集到的民歌音乐资源进行整理,以便能够在恰当的教育教学时机加以应用,使之在课程体系、教材创编以及教学模式变革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例如,当进行教材创编时,教师可以选取那些能够代表不同地区音调特征、不同演唱方式和演唱内容的民歌,比如经典的《拦路情歌》,对唱的《解放歌》,二声部的《时节歌》等,给学生全面了解畲族民歌提供机会。
  其次,当地音乐教师应当向畲族民间艺人、专家学者进行学习,主动掌握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以及与民族歌曲相配合的民族器乐和舞蹈等方面知识技能,从而提升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举例来讲,当教师有唱法创新的需要时,可和当地民间艺人进行探讨,传统畲族民歌演唱方法包括了简单的真声与假声两种类型,并不做更具体的划分,而新畲歌则基于传统类型做出了音乐元素的调整,拓展高低音区,并对节奏节拍、曲式结构等进行调整,教师如有唱法创新需要,可与畲族民间艺人、专家学者进行探讨,明确创新的限度,在不脱离传统的前提下,使歌曲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民族文化真正和现代文化相融汇。
  四、结语
  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十分丰富,仅以畲族为例,赣、闽等地的畲族民歌资源是当地的文化瑰宝,所以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学校、教师的作用,彼此协调配合,积极参与到相关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让既有课程体系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让民歌资源发挥教育引导的优势,共同解决好本文所提到的开发能力较低、民族特色不强两个问题,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淳尹.闽东畲族民歌“福宁调”音乐形态探析[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24-25.
  [2]刘淳尹.畲族音乐在地域性高校教学中的形态研究: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黄河之声,2016(11):58-59.
  [3]褚小波,柯兴.本土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9(8):46-47.
  [4]李治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多元化构建:民歌的多模式引入[J].大众文艺,2019(5):25-26.
  ◎編辑 王亚青
  ①基金项目:2018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职业院校专项)“基于畲族民歌中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践”(课题编号JZ181178)。
  作者简介:曾柳娟(1978—),女,汉族,福建古田县人,本科学历,福建省福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畲族民歌。
其他文献
[摘 要] 论述中职校园欺凌以及防治校园欺凌的现状,分析防治校园欺凌的对策。从健全防治校园欺凌的运行机制、重视防治校园欺凌的课堂渗融、加强防治校园欺凌的心理干预、搭建防治校园欺凌的宣教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了防治校园欺凌的有效对策。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14-02  为
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建设中,国有企业发展对国家整体经济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国有企业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思政工作是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相关单位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确保
将思政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中职生的舞蹈课程,在民族民间舞蹈单元,从深度挖掘、课堂组织、中职生心理投射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将民族认同、政治认同、爱国爱党、文化
关键词:网络舆情危机;演变特征;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預警方案
[摘 要] 思想教育工作作为电大新时期教学发展的重要引导力量,是促进学生思想行为积极向上的强大动力,但目前电大思想教学工作并不受重视,导致电大学生思想行为上的缺失性问题难以及时被发现与解决,在电大特殊教学模式下,更难以发挥出思想教学价值。在新形势下,电大学生思想消极被动、价值观念偏差等问题层出不穷,亟须从当下电大教学实际出发,探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以促进电大学生更积极面对工作、生活与
[摘 要] 教育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校重视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这一基本性质,“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计划是新课标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是语文基础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将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分析透彻,发掘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促进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在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将道德精神培养融入语文教学中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并且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落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趋势下,语文教师要把握创设学习情境的策略,不断探索优化学习情境的方法,开展自主、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
[摘 要] 在中职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不喜欢文言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字词句的基本识读理解存在障碍。这是古今文化差异的结果,也是学生文化水平不高的结果。故此,教师进行文言文字词句教学需要有更创新的举措,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字词句的寓意用法,激发学生对字词句的探究热情,消除字词句认知理解的障碍阻力。通过多彩的字词句教学,相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学习能力。  [关
具体阐述了创客教育的现实背景以及该教育模式的基本理念,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作为研究目标,对创客教育在核心素养层面的现实作用进行分析.始终将文化和发展需求结合起来
当前,国家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日益重视,良好职业习惯养成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上对幼儿的影响,其发挥的作用都是巨大的.中职院校与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