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在的主要观点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d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演进
  从词源上看,“虚无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虚无化”指的是完全毁灭和消失的过程。雅克比在1799年第一次使用了“虚无主义”这一词语,意指唯有我们感官所获得的存在者才能现实地存在着,其余一切皆为虚无。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虚无主义”准确无误地切中了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就是说,伴随着资产阶级时代的到来,以资本为主导的物的世界取代了价值世界,成为人们普遍的追求对象,这一切的发展为“虚无主义”的盛行创造了条件。
  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党进行拨乱反正、进行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再度“复活”,内容主要体现在诋毁毛泽东和批判毛泽东思想上。诋毁和污蔑共产党的领导人及其思想是西方政治势力“西化”策略的一贯手段,在成功促成苏联解体之后,西方敌对势力趁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的契机大肆丑化毛泽东的形象,从而达到宣传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目的。例如,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一书中,将毛泽东与秦始皇相比,将新中国与秦朝相等同,书中认为“中国共产党打算建立的是一个统治一切的改良主义政权,而秦朝则强调由一个思路清晰、道德和精神优越的管理阶级来维护秩序和进行永久的统治,两者直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此外,“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吹者在贬低毛泽东和批判毛泽东思想的同时,竭力抹杀中国文化,认为中国要走现代化的道路的唯一出路就是融入西方的“蓝色海洋文明”,无条件地接受全盘西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国改革开放已见成效,并开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弱化了传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中国社会一度迷失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现代意义,再加上全球盛行的自由主义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思想渗透,致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全面泛起,波及了史学研究、文艺研究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现今,伴随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社会的渗透,产生了诸多危害,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加以清除,还原历史,不能使其成为西方侵蚀我国思想的工具。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危害
  (一)“历史选择论取代唯物史观”
  质疑、淡化乃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主张用历史选择论取代唯物史观。历史虚无主义者反对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张用历史选择论取代唯物史观,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偶然性,企图以此来否认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從而达到否定中国革命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必然性的目的。
  (二)“虚无中国传统文化”
  否定中国古代历史,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乃至否定中国文明的起源。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方面,《河殇》是最典型的代表。从《河殇》的主题来看,历史虚无主义与 “全盘西化”的思想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该片认为,中国文化的内在机制具有超稳定性特征,不存在自我更新的可能性,是只能走向 “自杀”模式的 “黄土文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只有 “愚昧和落后”,唯有将上溯到古希腊文明的西方文化的基本理念引入中国,全面拥抱“蓝色文明”和“海洋文明”,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这种所谓的中国文化“结构性缺损”说,实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全面否定。
  (三)“告别革命论”
  历史虚无主义鼓吹者主张以 “现代化”式取代 “革命范式”,提出“告别革命”论。为了否定中国近代史上革命的正当性和进步性,历史虚无主义者将革命与现代化完全对立开来,宣称以“现代化范式”代替 “革命范式”,即主张以现代化取代革命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经过这样的所谓 “范式”转换,近现代史上的革命和改革便成了制造社会动荡、破坏经济发展、阻碍社会前进的消极力量。历史虚无主义者明确提出 “告别革命”论,认为 “革命容易使人发疯发狂,丧失理性”, “革命残忍、黑暗、肮脏”,“中国在20世纪选择革命的方式,是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由此,他们表示,“我们决心告别革命, 既告别来自左的革命,也告别来自右的革命”。历史虚无主义所谓的范式转换说,就是要取消所有其它研究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具有否定主流学术和意识形态的政治诉求,其实质是要否定中国革命发生的正当性和进步性。
  (四)“否定社会主义”
  质疑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 否定社会主义 建设的成就。历史虚无主义者从“告别革命”论出 发 , 必然走向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和建国后几十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他们否定五四运 动,认为五四运动使中国离开了“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主流”,走上了“以俄为师的歧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搞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搞的只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后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只是一系列错误延续的 “荒唐史 ”等。他们歪曲改革,把改革视为对社会主义的否定和对资本主义的“补课”,强调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补新民主主义的课,强调自由主义的经济制度才是最好的,鼓吹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等等。
  (五)“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
  历史虚无主义者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或掩盖它的本质和主流,把它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通过攻击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历史中的曲折和错误,来否定当前党的领导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以反思“文化大革命”为名,否定整个新中国的历史,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历史虚无主义者还集中精力诋毁、否定无产阶级领袖人物。他们不惜歪曲历史,刻意把无产阶级领袖丑化成 “封建暴君”;或用历史唯心主义曲解历史,把无产阶级领袖描绘成争权夺利的“政客 ”;或任意编造绯闻,把无产阶级领袖丑化为“小人”;他们还片面夸大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进而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其实质就是要否定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和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
其他文献
【摘要】: 诗学与禅学的相互渗透,是千年之前佛种东传,并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糅合之后,所绽开的最绚丽多彩的花朵。不论是南禅宗的顿悟还是北禅宗的渐修,不论是机锋峻烈还是静默观照,禅宗对于中国古代诗歌都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唐朝重要的习禅诗人——王维为代表,试通过具体分析其诗歌中“云”与“月”的意象,进一步发现禅宗对于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唐代诗歌)的渗透,以及其具体表现为在艺术思维上对于
期刊
【摘要】: 建构主义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康德在哲学领域中发动了哥白尼革命,开创了建构主义传统,即主体所认识的是主体所建构的客体。随之经过黑格尔对康德进行了批判继承了建构主义理论,马克思赋予了建构主义的新的内涵即在马克思的视城中,主体的建构其实就是主体的生产劳动。皮亚杰进一步发展了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主义
期刊
【摘要】: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变革中,党建工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贯穿整个过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拨乱反正,坚定的执行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道路,这样党建工作才能更加健康的发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之后,我国的党建工作从本质上产生了改变,这种变化的分析需要从内容与特征两方面进行总结。  【关键词】:新时期;党建工作;研究  党建工作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与
期刊
【摘要】: 秦及汉初的刑罚体系是文景刑制改革的基础,由主刑、辅刑构成,两种刑罚体系在社会不同层面,对维护秦汉统治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秦及汉初刑罚体系主体的是主刑。  【关键词】:秦;汉初;主刑;死刑  在秦及汉初复杂的刑罚体系中,哪种刑罚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称为主刑,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比如“富谷至、韩树峰的观点,就会发现二者对于‘正刑’的特点的描述中,冨谷至强调独立性,而韩树峰强调刑名的‘正式’性,
期刊
【摘要】:本文重在探讨理学与宋代之前哲学思想的关系,以推理阐释的方式论证了理学是以孔孟的“人性伦理”为核心,参考老庄哲学的宇宙论与认识论为之作出了修正。  【关键词】:理学;孔孟儒学;老庄思想;融合;修正  宋明理学作为维护封建社会后期政治统治的思想武器,在中国历史上粉墨登场并生生不息地演绎了七百多年绝非偶然。一切事物的发展皆有其运行规律,理学是在旧有思潮中孕育的,是“旧思想经全盛以后,如果之极熟
期刊
【摘要】: “权能分治”思想是孙中山先生在革命过程中所提出来的关于国家政治权力的一种学说,它是对民权主义的又一大创造,其所构建的政治体制后来被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所继承。但随着“训政”的实施,“权能分治”思想中的“政权”与“治权”也已开始逐渐被国民党当局所控制,“权能分治”思想同样难以逃脱沦为南京国民政府实施一党专政工具的命运。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权能分治;政权;治权  “权能分治”思想
期刊
【摘要】:卡西尔认为,神话一开始就是潜在的宗教。在认识能力低下的时代,只有借助神话来抵抗对死亡和对自然现象的恐惧。此外,卡西尔还依据宗教的演变,提出了三种神祗:瞬息神、功能神和人格神。神话与宗教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说神话是早期的宗教。  【关键词】:宗教;神话;神  一提及神话,大多数唯物主义者认为神话是虚构的、虚幻的故事。而实际上,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神话是一个民族对宇宙万物、人类起源的理解
期刊
【摘要】: 《向导》关于武装斗争思想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武装斗争力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这一时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工农运动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并且认识到了“只有全国工人、农民、兵士之联合的大暴动,”[1]才可以取得革命的胜利。  【关键词】:《向导》;武装斗争:革命  《向导》(1922年9月—1927年7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机关报,始于1922年8月召开的杭州西湖会议。《向导》从创
期刊
【摘要】: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包括硬实力的发展,还包括软实力的发展。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后,各国经济的发展既是带给国家物质的增长,更是蕴含着文化繁荣的因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我国文化安全密切相关,不可分离,我们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的过程中,更要遵循基本原则,坚定指导思想一元化,实现文化多样性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认真落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指导思想;
期刊
【摘要】: 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是我们解决好一切问题的前提。结合农村当前实际状况,借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经验,根据农民群体的特点,选择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是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任务。  【关键词】: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实路径  第一, 积极丰富人才资源。  农村地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比较少,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凤毛麟角 ,当前,农村居民的老弱病幼人口比例大,鼓励和引进有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