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博物馆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d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这个高冷神秘的所在,让人得以在一个观感特殊的空间内,站在当下打量历史。而那些没有博物馆的城市,就仿佛没有历史,没有自己的故事,这就很尴尬了。
  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是埃及亚历山大博物馆,那是当时集博物馆、学院和图书馆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搜集一切知识”是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口号,这让亚历山大城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中心。
  世界上现在最有名的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它最初也是從收藏图书开始的。伴随着日不落帝国的崛起,很多英国人到世界各地劫掠,而他们到手的宝贝很多都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了。这个博物馆里有数量惊人的埃及和中国文物,每一件文物背后,可能都有一个屈辱的故事。因此,大英博物馆,可以说是另一层意义上的“大英帝国”。它不但反映了历史,也反映了“文化征服”的世界观。
  英国是世界上最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大英博物馆也是现存最早的博物馆,中国敦煌价值连城的壁画,被连“买”带抢进入到大英博物馆,这虽然让中国人难以接受,但是对那些古老的壁画来说,作为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能够较好地保存下来,也是不幸中的万幸。要知道,中国自己的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要到20世纪初才开始存在,它是清帝国崩溃的产物,本身也经历了诸多波折。
  如今,博物馆不但是一个国家的标配,它也是有文化底蕴城市的标配。博物馆不但能让你看到历史,它本身就有等待被讲述的历史。如今,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博物馆,有些博物馆甚至是私人的,如果你喜欢收集知识、收藏过去,愿意与人分享,你就可以开一家博物馆。博物馆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在思想最深处,它是自私与分享两种欲望的交织。从最初的据为己有,到最后拿出来共享,这是人性的升华。
  博物馆总是属于城市的,即使古老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建筑,也是一个场所,让市民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它给人以安慰,虽然人生短暂,但是总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可以保存千年。在那些文物身上,依附着古人的灵魂。它让观展的人感到谦卑: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真的各方面都是最好的吗?
  对都市人来说,到博物馆看展览,已经成为时尚生活的一部分。2017年初开始在成都举办的敦煌展,观展人数在短短数月内已达到几十万。很难相信,在周末,会有几万人排队进场看一个展览。成都人的生活是最市井的,但是却对看展览有这么大的热情,甚至让主办方都感到意外。
  那部著名电影的名字起得非常好,《博物馆奇妙夜》,和博物馆有关的一切都是奇妙的。
其他文献
在2017年,中国文化界似乎涌动着一股复古的潮流。  电视剧《大秦帝国》第3部的播出,让这部剧的剧情到达高潮,它讲述的是一个古代版“大国崛起”的故事。秦始皇的世界观,虽然有相当大的争议,但是仍有积极进取的一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天下”统为一体,可谓奠定了此后2000年中国的格局,我们始终把统一看成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大明王朝1566》時隔10年后的重播,则别有一番意味。它关注的是一个陷入
期刊
酪,原本是游牧民族的典型食物。西漢时期的中行说曾说:“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氵重酪之便美也。”将酪为代表的“胡食”和“汉食”对立,鲜明表达自己对汉朝文化的厌恶和对匈奴人“汉”化的担忧。不过在汉食被“胡”喜爱了300年后,胡食也被汉人所接受。到了魏晋,贵族们甚至为了捍卫“酪”的荣誉而在《世说新语》中留下了几场经典的“口水仗”。
期刊
公元214年,刘备入主成都,221年在城北武担山南设坛祭天称帝。263年,后主刘禅开城投降,这半个世纪的风云给成都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成都也因此而名闻天下。  蜀汉皇宫何处寻?史料记载蜀汉皇城在武担山之南。武担山位于现在新华西路原成都军区大院内东南角,原是一个高约20米、宽40米、长100余米的小土丘。刘禅即位后,扩建皇城。蜀汉灭亡不久,西晋文学家左思写《蜀都赋》对蜀汉皇宫有所描述:“结阳城之延阁
期刊
春秋战国之前,世外桃源般的古蜀国,偏安一隅十分神秘。古蜀历史上曾有过数条著名的蜀道,北通中原的有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南下滇越的有五尺道、灵关道,水路则有岷江道与三峡水道。这些古道中,金牛道是最引人注目的,就在于它是古蜀国最早的一条“官道”——全长二千余里的金牛道,是古蜀接通外界的重要通道。  这条古蜀道从源起、修建到畅通,始终被蒙上了一层神秘幕布,留下了荒诞不羁的传说:一个是“石牛计”,一个是
期刊
他没有耀眼的光环,但他的画作细看起来都无比精彩。  时势造英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然而,在英雄的身后,却有更多的无名英雄。这种现象在绘画史上也是如此。今天熟悉明代绘画史的人,每每讲到明代绘画,总会对一些大师和画派印象深刻。比如吕纪、林良的宫廷花鸟;谢环、李在的院体山水;戴进、吴伟的浙派。除了这些职业画家之外,董其昌和明代后期的陈洪绶一类文人大家,也是必须要提到的。可是,这些开山创派的大师
期刊
离开加拉帕戈斯24年后。《物种起源》诞生。直到临终之时。达尔文都坚信.荒蛮又原始的加拉帕戈斯是他思想的起源,是《物种起源》的起源。  英国军舰“贝格尔号”在1831年8月被再次(首航在1826年-1830年)派往南美洲进行一次环海考察,然后取道太平洋、印度洋返回英国。“贝格尔号”的船长罗伯特·菲茨罗伊,时年26岁,正准备寻找一个能够陪他三年航海生涯的旅伴。  达尔文科学领路人亨斯罗教授收到了剑桥大
期刊
两位刺杀者的冲锋枪卡壳后,海德里希并没有让司机加速离开而是命令他减速停车。然而.他并不知道旁边还有一位埋伏者,站在不远处的库比斯将英国产的破甲手雷朝着海德里希的座驾扔了过去……  今天到布拉格旅游的人,大都流连于布拉格广场的流光溢彩,城堡、教堂与皇宫的华丽与沧桑,还有卡夫卡故居、伏尔塔瓦河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积淀……这些都是布拉格这座享誉欧洲的金色之城的魅力所在,也映衬着捷克民族的风范气质。那些与景
期刊
曾经有两位科学家与X射线擦肩而过,最终是伦琴凭借敏锐的观察力、科学的预见力、准确的断力和高超的实验力抓住了这一契机,伦琴因这个伟大的发现而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透视世界万物包括人体的内部构造,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愿望和幻想。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开展科学实验时,偶然间发现了一种具有极强穿透力的射线,他以数学中的未知数“x”来命名这种一时间还未能准确掌握其物理性质的射线。自x射线被发现以来,在很多领
期刊
如今国人戴眼镜者比比皆是。在清代,戴眼镜还是一件稀罕事儿。  眼镜究竟是从欧洲传入中国,还是由中国传入欧洲的,一直都有争议。明代文学家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叆叇》中记载:“提学副使潮阳林公有二物,如大钱形,质薄而透明,如硝子石,如琉璃,色如云母,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是何宝贝能使学官大人看书不吃力?答案是:“此叆叇也”,“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使两块镜片都
期刊
皎洁明星高,苍茫远天曙。槐雾郁不开,城鸦鸣稍去。始闻高阁声,莫辨更衣处。银烛已成行,金门俨驺驭——这首《早朝》诗,在王维诗作年谱中,被专家编入“未编年”,也就是不知道是哪一年写的。它和另一首五言律诗《早朝》被编为《早朝二首》。如果将它们和王维在天宝初年所作的《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合并来看,唐朝的早朝制度便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据《唐六典》卷四《礼部》所记,唐前期实行常参制,即每日朝参,简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