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KRA S基因突变女性生殖道同期发生的黏液上皮化生和肿瘤1例

来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b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性,44岁,自觉腹部包块半年余入院就诊。妇科检查:盆腔触及一直径17 cm包块,上达脐水平。遂行经腹左侧附件及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患者于术后11个月及19个月在外院行超声随访,两次超声随访发现右侧附件直径由4 cm迅速增大到14 cm。后行全子宫及右侧卵巢切除术。该患者无P-J综合征及家族史。人乳头状病毒16种高危型HPV-DNA检测均呈阴性;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均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ENPF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基于GEO数据库、TCGA、Oncomine平台及临床HCC样本探索CENPF基因在HCC中的表达情况,运用GEPIA平台绘制患者生存曲线;基于TCGA数据库,采用GSEA软件分析CENPF表达相关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与正常肝组织相比,HCC组织中CENPF基因呈高表达(P<0.001)。CENPF表达与HCC临床分级、病理分期呈正相关,与HCC患者总生存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呈负相关(P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并行心脏原发性肿瘤切除的12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将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与之对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126例。良性肿瘤中黏液瘤103例、脂肪瘤1例,另有22例未能明确肿瘤类型。术后病理诊断:恶性肿瘤(均为肉瘤)3例,良性肿瘤125例。良性肿瘤中黏液瘤119例、脂肪瘤5例、血管瘤1例。良性肿瘤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
目的探讨SIAH2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IAH2的表达,统计分析SIAH2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颈新鲜组织中SIAH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评估患者预后因素。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癌旁正常子宫颈(5.0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48
例1男性,18岁,因反复鼻塞半年入院。专科检查:鼻中隔稍偏向左侧,右侧中鼻道新生物,呈息肉样,质软,双侧下鼻甲肥厚。全鼻窦CT冠扫示:右侧鼻腔、筛窦肿瘤。临床诊断:右侧鼻腔肿物,良性可能性大,鼻息肉?不能完全排除恶性肿瘤。于2010年1月20日全麻下行鼻窦内窥镜下右鼻腔、鼻窦肿物切除术+左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双下甲等离子消融术。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DPP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索GEPIA数据库中甲状腺癌数据集,分析DPP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另选取2018年1~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存档的PTC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石蜡组织标本进行验证,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PP4在PTC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DPP4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DPP4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DPP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
患者男性,43岁,因腹痛1周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为阵发性隐痛,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1周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向左肩背部放射。体检:腹部平软,有腹部压痛,无明显定位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肾区叩痛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CT显示:肝右叶小囊性灶,胆囊壁轻度增厚,内见点状高密度影。
例1女性,67岁,突发意识不清、昏迷。颅脑CT示左侧枕顶叶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术中见左顶叶机化血块伴畸形血管团样组织。例2男性,7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不清。颅脑CT示左侧脑出血。术中见左侧额顶皮层下血肿,脑皮层血管出血,皮层及血肿质地较硬,考虑血管淀粉样变性,不排除血管畸形。例3女性,66岁,无明显诱因头痛、意识不清。头颅CT示右侧颞顶枕叶出血,中线移位(图1)。
类器官于2009年由Sato等[1]首次报道,其能较好地模拟体内细胞三维生长的生理条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研究并成为最具前景的实验技术。肠道病理的药理学、毒理学或微生物研究中常采用人或小鼠肠道组织进行肠类器官培养[2]。肠类器官培养成为研究和治疗肠道疾病可行的方法[3],也是一种全新的消化道疾病体外研究模型。
目的探讨室管膜瘤(ependymomas,EPN)中H3K27me3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E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3K27me3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部位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表达差异及与肿瘤预后的关系。结果48例EPN中男性19例,女性29例;30例位于脊髓、5例位于幕上、13例位于后颅窝;WHOⅠ级4例、WHOⅡ级33例、WHOⅢ级11例;48例EPN中9例预后不佳(7例复发、2例死亡)。EPN标本GFAP、Olig-2、EMA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100%、11%
患者女性,45岁,9个月前因咳嗽,发热10余天入院。查体:左侧锁骨上区可触及1枚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RBC 3.66×1012/L,Hb 89 g/L,WBC 7.17×109/L,PLT 445×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114 mm/h,C反应蛋白(CRP)79.6 mg/dL,IgG 21.1 g/dL,IgA 6.73 g/dL,IL-6<1.5 pg/mL(正常<7.0 pg/mL);ELISA法检测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