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风流时代

来源 :悦读悦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piaos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离我们久远的年代,我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这就是中国历史的春秋时期,对于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乱世。在这个乱世中,出现了春秋五霸这样的乱世之主,而在这几个霸主的兴衰跌宕中,就为我们再现了春秋时期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那么,通过这些当年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林林总总的事件,我们能看到怎样的一幅春秋画卷呢?
  
  那么我们现在要做一个历史的回眸,要看一看这段历史,在整个我们的文明史当中它的地位。第一点,这是一个权力下移、历史倾斜的时代。我们历史经过夏、商、西周,西周建立了礼乐文明,但是这个体制到了春秋时期,大厦倾倒,所以这是一个倾斜的时代。在这个倾斜的时代,有人挺身出来,有人就没落了,这是一个方死方生,新的因素在长,旧的因素在消的时代。那么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什么?是权力的下移,这就像在高山顶上放一块石头,石头能在高山顶上存在,是因为它维持着一种平衡,结果这个平衡打破以后,这个石头向下滚落,那就是越滚越快,加速度,不滚到地下不算完。这是历史大势,孔子给这个时代做过评价,今天看非常准确。他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天下有道时,文武大权在周天子手中,无道就转移到了诸侯手中。诸侯崛起,这是开始,权力丢给了大夫,大夫崛起了。早期人物搞会盟打仗都是君主带兵,大夫专权超过五代就完蛋了,这时,家臣就会夺权了。非要到新平衡出现才行,战国,再打破,才能九九归一。这一点是非常准确的。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段历史上权力下移,是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坠落的过程。这过程中出现许多人物,首先是五霸,个性分明,人人不同。齐桓公跟好人学好,跟坏人学坏。鲍叔能让他对管仲尽释前嫌,可是管仲死了,就不行了。让人感慨。宋襄公许多行为不是出于德行,是照猫画虎,别人怎么做他就学。不管国家安危,不管升斗小民,得讲面子。说透了是面子作怪。历史上他的霸业是笑柄。晋文公磨难多,长心眼。整个过程中,一副明君姿态,善听意见。流亡太多,有心理阴影了。心眼就多了。忧虑多。孔子说过,这种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对他,“好谋而惧”,才能细心思考问题。他心思薄,爱记仇,没良心。《左传》纪事时,不脸谱化,像他就是寡恩。秦穆公善担责任,大臣犯错误,他都能担起来。像对孟明,他不责备,自己认错。用人不疑,是大德行。这方面他做得好,死前也是做了坏事,拉人殉葬。这是秦风俗不好。楚庄王这人,静如处子,能忍,也能伸,在斗权臣上有智。事儿上见。先占一个理,有智慧在。历史由各种力量与势力组成。你收拾若敖家族,楚庄王事儿上见,再收拾你,这是特点。还有,霸主,思想要看谁高,楚庄王应该更高,他面对尸首,认为一个诸侯,现在是靠力量与异国打,也没胜,武这种德行来看,没一件德,死在战场上的人都是忠君为国。这是内战,搞什么纪念碑?这显示出他对战争的理解之深刻。显出超越性的悲剧性的东西。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值得我们学习与避免。
   先轸,脾气大,却有智慧。他脾气大,崤之战后,他大骂君主,这是不礼貌的。最后自己只能战死,这是有格的表现。这时期的人物,像南宫长万,一次跟鲁庄公打仗,抓了他,他回到宋国后,一次与君主下棋,君主取笑他说,你不过是俘虏,他抄起棋局砸君主。杀了君主,出门,仇牧看见他杀了君主,他一剑就杀了仇牧,仇牧的牙齿被打得飞出射到门上。南宫长万惹了祸,他在宋国待不下去了,逃,把母亲放在车上一晚上跑了260多里,跑到陈国。这是春秋早期。各国都不容他。陈国也怕他,知道他好色,于是陈国人,找些女孩与他喝酒,用犀牛皮包起他来捆着,从陈国拉到宋国,结果手打出来了,脚踢出来了。奇特偏执。春秋好多这样的怪人。
   当然还有一方面,这个时代重礼乐重文雅,这是文采风流的时代,不是写诗,是展现风采,这是礼乐文明的熏陶。今天有许多规矩,来自古代。像到人家去,看到门口两双鞋,要扬声,告诉人家我来了,不要让对方再谈不想让人听的东西。古代席地而坐,腿得收起,喝汤不能瞎搅和。再如,客人来了,不能提供住处,就不要谈。没有就不问。这是防止无聊。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像韩厥,在车上站着别人一眼能看得出来他是君子。这是好习惯。今天自由了,但是有些场合还得讲究,像光膀子,周礼要求不能光,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像赋诗言志,有时不能直说,不文雅,得赋诗言志,《诗》在当时贵族中流行,得会赋,得会听。伍子胥灭了楚国,申包胥是好友,俩人闲聊时,伍子胥说要灭楚,申包胥说你能灭,我能兴。后来果然亡了楚国。申包胥来到秦国,哭秦廷,请秦发兵救楚。他扶着宫墙哭了七天,秦派人来念诗,《无衣》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听懂要发兵了,不哭了。这是文雅。这时期重文雅重礼仪,延续西周礼乐文明发展。有魅力呀,出了许多人物,他们欣赏做派。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它是周王室衰落,周王室和诸侯国之间的力量平衡被打破所出现的一个结果。所以在这个时代,交织着新与旧,激荡着血与火,它是产生英雄的时代,也是展现人性黑暗的时代,它有奇人与奇事,奇情与奇志,它也产生义士与勇士,英雄和懦夫,那么,在诸侯争霸的背景下,我们该怎样看待春秋这个时代呢?
   一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尊王)攘夷了吗?没有。这是规律,一种文明建立起来时,大家会奔着你来。战争过后,这些人会居住并接受华夏文明。这是文化融合的大时代。融合的第二阶段是魏晋南北朝,到元朝时到了高峰。民族融合是中国文化的功能,无论是谁,只要接近就被同化,感染。这说起来是中国文化诞生后的历史责任。这个时期,鄋瞒有三个首领,侵害鲁国,鲁国只得派叔孙得臣去打侨如,射瞎了眼睛,另一个扎了他的喉咙,他倒下后,据说身长九尺,大概相当于两三米。叔孙得臣后来给儿子取名为叔孙侨如。这是文明的规则,在不断融合中成长。春秋史上有“魏绛和戎”,无终来请和,晋悼公当政,认为不要和,魏绛说还是和吧。我们和戎后,保存力量就可以对付别人的争霸,晋悼公听了。跟边地民族搞和谐,这是重要的民族经验。八年后,九合诸侯,他感谢魏绛,赏赐半部音乐。魏氏家族從此有金石音乐。还有戎子驹支,在晋国生活,范宣子在位时,抓他,他不愿意,念诗,《青蝇》,“无信谗言”,有德行的明智君子不听谗言。这是《诗经》中的一章。可以看到文化融合的深切。
   二是华夏文明影响的范围扩大。中国两字有人认为来自秦音,吴越崛起,来自晋国培植。楚国也培植越国,文明就在这样的纠缠中成长。春秋后期历史的活跃点就在东南,文化在扩大。
   三是春秋后期出现三大思想,孔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也应该在这时期,《孙子兵法》也是这时产生。春秋后期是争霸的积极结果。后来才有百家争鸣,因此春秋是充满魅力的大时代。
其他文献
十多年来,许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刘嘉忆的报告给这一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一个否定式的回答,彻底解决了Seetapun的猜想。    刘嘉忆(本名刘路),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2008级本科生。  继2011年上半年他攻克一个十多年悬而未决的国际数学难题后,不久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结束的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他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在会上做了40分钟报告,报告了他在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成
期刊
某种程度而言,与其说我们是被那些来自底层的歌声所感动,倒不如说是在歌声中感受到了改善生活的勇气。    北京通州一家饭店的烤串杂工小沙,改编并演唱的《加州旅馆》在网络热传,6天内已有270多万条点击。此歌激起众多70后、80后的共鸣,网友发帖鼓励其称“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专业的弹唱,也没有成千上万的粉丝欢呼雀跃,烤串杂工的一曲改编版《加州旅馆》却赢得了无数的赞誉和鼓励,感动
期刊
秋瑾牺牲在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六(1907年7月15日);1905年4月3日同盟会先驱邹容死于上海狱中,年仅20岁;同年12月7日,同盟会会员陈天华投日本海自尽,终年30岁;1906年12月31日,同盟会会员刘道一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2岁……一段段黑白影像构成如文献资料般的画面,串起那些我们或许曾经熟识,又或许已被淡忘的名字。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
期刊
何妨每周克服对某一非善意表达的使用,比如本周力戒说“废话”,下周力戒说“去死”,再下周力戒说“你有病啊”……    我听说,2001年,中国大陆一位语言学家在年轻人中做过一个流行语调查,在前十名流行语中,“恶心”、“白痴”、“变态”等词语赫然在列,高居第二位的竟是“去死吧”。汉语真的在变成越来越“快意”的语言。  因为成长经历中普遍严重的利比多压抑,也因为现实生活中缺乏基本安全感,我们中国人有一种
期刊
闾丘露薇用大量篇幅讲述“两个利比亚司机”“办报纸的年轻人”“战争中的媒体”“卡扎菲的雇佣兵”等战争角落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在写到班加西街头的孩子们时流露出怜悯的情绪,这种写作风格与国内众多战地报导注重宏观叙事的风格相去甚远。    《利比亚战地日记》是闾丘露薇以日记的形式记述的其从进入利比亚到离开利比亚期间的采访见闻,以每日事态的发展作为基本线索,真实记录了处于战乱中的利比亚的种种场景和战争背景下
期刊
【导读】 时隔一年之久,继《可爱的洪水猛兽》之后,韩寒的最新杂文集《青春》终于在11月9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简体版,而繁体版早已在去年于台湾畅销。据悉,该书首印超过60万册,已经卖出10种语言的版权。选择在11月9日新书上市是韩寒的用意,因为119是火警电话,他要为这个日趋寒冷的社会拨打一次火警警报。这本收入他两年来文章的文集,既有他的博客文字,也有他从未发表的文章,还包括两次他的公开演讲内容。
期刊
正是这些命题一起组成了人生的多棱镜,人类在此间才显得重要。在读过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以后,你从来不会感觉渺小。     时隔37年后,瑞典人把诺贝尔文学奖搬回了自己家: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6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宣布201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二战后斯堪的纳维亚最重要的作家之一、80岁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这也是近10年来诺奖第八次颁予欧洲区的作家。结果公布后,守候在现场的媒体发出
期刊
我不是听到这张专辑才想写乐评的,而是再次听了陈升的《牡丹亭外》这首歌才蓦地想起了黄磊的《等等等等》。只因为《牡丹亭外》的一句歌词:写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  假正经和真无情,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下大多数人的一种状态,所以,从厚厚的灰尘中翻出黄磊的这一张音乐,才愈加能体会到其中的诚恳和真挚。  黄磊的专辑我至今只买了这一张,还是那年头流行的磁带,磁带盒子封面上的他穿着厚厚的棉衣,短发,低头,背后
期刊
在澳大利亚记者埃利斯眼中,邓文迪是中国制造“最成功的出口品”。她把自己从一个中国的简朴生活地,发射到当今世界最富有、最有权力的家族企业中。在30岁之前,她便完成了这次大跃进。    20年前,她只是新闻集团香港公司的一个小实习生,冲着比自己职务高很多的管理人员这么说:“你好,我是邓文迪!”这是一个令人熟悉的打招呼方式。如今,她是全球媒体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鲁珀特·默多克的夫人,见到记者,语气还是这样,
期刊
黄山脚下的西递村,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村中胡姓一脉,千年繁衍,生生不息,恒守着几乎一成不变的古韵。  去西递旅游,最好能遇上雨。西递的雨,很像徽州老太太垂髻上的簪花,虽历经千年,依旧柔媚做骨,软得能融去一切。  站在村外看雨,不管是哪个季节,那里的雨都显得分外明亮,好像身心充盈着太多的阳光。随着雨水进村,街巷又深又窄,两边都是楼房,经雨洗濯的青石路面墨光照影,抬头看天,发现落下的不是雨,而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