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传统造价管理方式存在的症结,提出了运用全过程造价管理、全要素造价管理、全风险造价管理和全团队造价管理四项造价管理方法进行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
[关键词]:全面造价管理 全过程造价管理 全要素造价管理 全风险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0-0133-01
1、 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和投资效益。全面造价管理促使参与建设过程的每个人去关心其工作是否能使工程造价得以有效控制。
2 、我国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造价管理过于片面
我国现在工程造价的确定,从概算到预算还是按照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等部分进行划分的,是一种间接的和比较粗放的造价管理方法。
2.2 重技术和施工阶段、轻决策和设计阶段
据统计,在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中,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高,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75%~95%,造价管理应该贯穿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直到项目竣工结算。传统的造价管理方式更多的关注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与控制。
2.3 忽视全生命周期成本
如果想要使投入的金钱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就必须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建设成本、建成后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以及项目建成后所能产生的收益,决策者们必须要对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通盘考虑。
3、 全面造价管理理论概述
3.1 全面造价管理的概念
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全面造价管理的概念。全面造价管理就是有效地利用专业的、技术的专长与方法去计划和控制资源、造价、利润和风险,并使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又可把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管理阶段转化为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承发包与施工阶段、竣工与后评价阶段,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
3.2 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方法论的内容
本世纪初戚安邦教授提出了“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方法论”,这套方法论包括:全过程造价管理、全要素造价管理、全风险造价管理和全团队造价管理四个方面的管理技术。
3.2.1 全过程造价管理
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决算审计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根据工程项目的阶段性,一个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可以分解成各个阶段的造价。
3.2.2 全要素造价管理
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工期、质量和造价本身。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都与工程造价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们往往对直观的、量化的造价信息较为敏感,而对质量、工期信息却不易把握。因此,要进行全要素造价管理,就应当尽量使质量、工期要素量化,并与造价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管理。在工程项目全过程中,三个基本要素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一个工程项目的工期和质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工程项目的造价。项目工期的长短和质量的高低都会直接造成工程造价的变动。 要实现对于建设项目的全要素管理,就要分析和预测各要素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以及控制这些要素的变动以实现造价管理的目标。
3.2.3 全风险造价管理
全面风险造价管理主要包括四个相关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这四个阶段发生于项目的全过程。
传统观点认为风险管理是一个直线的过程,如下图:
而全面风险管理则强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发生于项目的全过程,它应该是一个连续的环状结构,如下图。
对风险的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工程,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风险,对风险管理应采取主动的管理方法。在风险发生之前甚至在建设项目实施之初,就应该预先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针对不同风险,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如果不很好的管理这些风险,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损失,最终转换成建设项目的造价增加,必须加强对全风险造价的管理。
3.2.4 全团队造价管理
全团队造价管理就是要在业主、设计方、施工方、工程监理、供应商等各方利益主体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建设项目完成,从而实现双赢。这种管理方法要求团队成员商定并簽署一系列的造价管理合作文件,适时地开展团队成员间的思想沟通与信息交换,保证全面造价管理团队的成员间的真诚合作与共同努力,实现建设项目造价的全面降低。
3.3 全面造价管理方法的特点
3.3.1 特别注重事前管理
四种方法都是在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前期通过周密的准备和计划, 制定出造价的确定的控制方案。前期工作力求具体、完整,覆盖建设项目的全部。
3.3.2 收集、加工信息是造价确定与控制的依据和关键
项目活动和过程信息是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关键信息,确定项目的活动内容和相应的资源占用情况,从而就能确定出工程造价。项目实施中三要素的实际数据是全要素造价管理中的关键信息,它们是指标体系分析的对象,分析后的信息又成为对各要素进行管理、控制的依据。全风险造价管理需要建立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便于收集、处理和存储各种风险信息,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项目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全团队造价管理需要信息交换和沟通,形成一个为了一致的最终目标而努力的团队。
3.3.3 管理过程的动态性
工程造价的确定依据和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都是在不断变动的,若以相对静态的标准定额来管理工程造价,必然会与实际情况有偏差,不利于反映造价管理的成果。而全面造价管理则实时地掌握工程造价影响因素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
4、 全面造价管理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景
4.1 全面造价管理的局限性
工程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从理论上说,是相当科学、合理的。但是由于我国的目前情况,这套理论还不成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4.1.1 传统的造价管理影响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以标准定额为基础的工程造价管理,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完善。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颁布和推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程计价模式的变革。
4.1.2 全面造价管理方法的复杂性
实行全面造价管理的前期工作量相当的重,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都是相当大的,这些工作虽然能保证工程实体的形成过程最经济、最合理、最低风险地完成,但后期的节省能否抵消前期的高投入是不确定的。
4.2 全面造价管理的发展前景
总的来说,工程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方法是科学的,也代表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其基本的思想方法在某些项目中极具借鉴价值,未来应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5 、结语
全面造价管理自其被提出后尚未发展成熟,其理论与方法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学习、探索,并持续完善,能适应我国的国情,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 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 刘晓建.谈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作者简介:李庆国,1995年参加工作,服务单位为江苏省徐州市市政工程养护管理处。2005年取得中级职称资格。取得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国家注册质量审核员证书。
[关键词]:全面造价管理 全过程造价管理 全要素造价管理 全风险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0-0133-01
1、 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和投资效益。全面造价管理促使参与建设过程的每个人去关心其工作是否能使工程造价得以有效控制。
2 、我国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造价管理过于片面
我国现在工程造价的确定,从概算到预算还是按照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等部分进行划分的,是一种间接的和比较粗放的造价管理方法。
2.2 重技术和施工阶段、轻决策和设计阶段
据统计,在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中,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高,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75%~95%,造价管理应该贯穿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直到项目竣工结算。传统的造价管理方式更多的关注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与控制。
2.3 忽视全生命周期成本
如果想要使投入的金钱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就必须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建设成本、建成后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以及项目建成后所能产生的收益,决策者们必须要对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通盘考虑。
3、 全面造价管理理论概述
3.1 全面造价管理的概念
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全面造价管理的概念。全面造价管理就是有效地利用专业的、技术的专长与方法去计划和控制资源、造价、利润和风险,并使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又可把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管理阶段转化为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承发包与施工阶段、竣工与后评价阶段,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
3.2 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方法论的内容
本世纪初戚安邦教授提出了“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方法论”,这套方法论包括:全过程造价管理、全要素造价管理、全风险造价管理和全团队造价管理四个方面的管理技术。
3.2.1 全过程造价管理
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决算审计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根据工程项目的阶段性,一个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可以分解成各个阶段的造价。
3.2.2 全要素造价管理
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工期、质量和造价本身。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都与工程造价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们往往对直观的、量化的造价信息较为敏感,而对质量、工期信息却不易把握。因此,要进行全要素造价管理,就应当尽量使质量、工期要素量化,并与造价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管理。在工程项目全过程中,三个基本要素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一个工程项目的工期和质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工程项目的造价。项目工期的长短和质量的高低都会直接造成工程造价的变动。 要实现对于建设项目的全要素管理,就要分析和预测各要素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以及控制这些要素的变动以实现造价管理的目标。
3.2.3 全风险造价管理
全面风险造价管理主要包括四个相关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这四个阶段发生于项目的全过程。
传统观点认为风险管理是一个直线的过程,如下图:
而全面风险管理则强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发生于项目的全过程,它应该是一个连续的环状结构,如下图。
对风险的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工程,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风险,对风险管理应采取主动的管理方法。在风险发生之前甚至在建设项目实施之初,就应该预先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针对不同风险,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如果不很好的管理这些风险,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损失,最终转换成建设项目的造价增加,必须加强对全风险造价的管理。
3.2.4 全团队造价管理
全团队造价管理就是要在业主、设计方、施工方、工程监理、供应商等各方利益主体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建设项目完成,从而实现双赢。这种管理方法要求团队成员商定并簽署一系列的造价管理合作文件,适时地开展团队成员间的思想沟通与信息交换,保证全面造价管理团队的成员间的真诚合作与共同努力,实现建设项目造价的全面降低。
3.3 全面造价管理方法的特点
3.3.1 特别注重事前管理
四种方法都是在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前期通过周密的准备和计划, 制定出造价的确定的控制方案。前期工作力求具体、完整,覆盖建设项目的全部。
3.3.2 收集、加工信息是造价确定与控制的依据和关键
项目活动和过程信息是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关键信息,确定项目的活动内容和相应的资源占用情况,从而就能确定出工程造价。项目实施中三要素的实际数据是全要素造价管理中的关键信息,它们是指标体系分析的对象,分析后的信息又成为对各要素进行管理、控制的依据。全风险造价管理需要建立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便于收集、处理和存储各种风险信息,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项目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全团队造价管理需要信息交换和沟通,形成一个为了一致的最终目标而努力的团队。
3.3.3 管理过程的动态性
工程造价的确定依据和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都是在不断变动的,若以相对静态的标准定额来管理工程造价,必然会与实际情况有偏差,不利于反映造价管理的成果。而全面造价管理则实时地掌握工程造价影响因素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
4、 全面造价管理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景
4.1 全面造价管理的局限性
工程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从理论上说,是相当科学、合理的。但是由于我国的目前情况,这套理论还不成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4.1.1 传统的造价管理影响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以标准定额为基础的工程造价管理,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完善。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颁布和推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程计价模式的变革。
4.1.2 全面造价管理方法的复杂性
实行全面造价管理的前期工作量相当的重,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都是相当大的,这些工作虽然能保证工程实体的形成过程最经济、最合理、最低风险地完成,但后期的节省能否抵消前期的高投入是不确定的。
4.2 全面造价管理的发展前景
总的来说,工程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方法是科学的,也代表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其基本的思想方法在某些项目中极具借鉴价值,未来应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5 、结语
全面造价管理自其被提出后尚未发展成熟,其理论与方法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学习、探索,并持续完善,能适应我国的国情,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 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 刘晓建.谈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作者简介:李庆国,1995年参加工作,服务单位为江苏省徐州市市政工程养护管理处。2005年取得中级职称资格。取得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国家注册质量审核员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