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有效管理?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根•威策尔/作者 张培辉/编译
  
  企业管理者该管什么
  
  是不是有的时候“管理者”不能被称为管理者呢?答案似乎是,有人虽拥有“管理者”头衔,但实际上没有做任何管理工作,甚至连任何工作都没做。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加拿大管理咨询顾问赫伯特·卡森认为:“现在,解雇一个无所作为的管理者,在他的位置上放个沙袋,比继续任用该管理者更加安全、更明智,利润也更丰厚。”英国行业技能发展机构发布的一份报告印证了这种观点,该报告称,英国金融服务业之所以绩效不佳,部分原因与该领域内许多公司中无所作为的管理者有关。
  那么,对于管理者无所作为的问题,公司应采取什么措施呢?律师兼历史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曾在具有讽刺意味的《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坚称: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让所有的人都能各司其职,而不是关注生产力或效率。美国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也主张,多数管理工作从本质上而言都是“非生产性”的,决定生产力的应是一线员工。
  多年以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如果从定义出发去理解,管理工作就应该是非生产性的。亚当•斯密就主张将经济活动划分为两个领域: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沿袭这种观点,许多经济学家也将管理者、企业家和资本家归入后一类。但出版商兼议员塞缪尔•埃杰顿•布瑞格爵士和苏格兰哲学家乔治•拉姆塞爵士等学者则认为,在保证工人劳动始终具有生产性方面,管理者扮演着重要角色。管理者自己确实不会创造财富,但他们却能创造合适的条件,使得生产性劳动蓬勃开展,促使财富被创造出来。此外,美国科学管理流派对管理者和员工做出了明显区分:前者的任务是计划、组织和指导,后者则按照管理者指令执行劳动任务。这个模型固然强调了管理的首要性,但仍然暗示了管理者从事的是非生产性工作,他们的工作是告诉他人如何具备尽可能高水平的生产力。
  美国电话系统设备高科技制造商西方电器公司首先针对工作场合中的人的动机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研究,正是这一研究结果完全否定了上述看法。研究者哈佛商学院教授弗里茨•罗特利斯伯格和西方电器公司高管威廉姆斯•迪克森最后得出结论,管理有两个主要职能:一是确保企业整体地专注于一个共同的经济目标;二是谋求“社会组织内实现均衡”,以激励员工为共同目标贡献力量,并从中获得满足感。罗特利斯伯格和迪克森的成就在于:他们扩大了人们对管理的理解,提出企業管理并不局限于上层。管理者的职责并不仅限于支持一线工作,更需要创造条件,保持一线的正常运转,并为激发一线员工开展高效的工作提供动力。这一真知卓见与奥地利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看法较为接近。德鲁克认为:“在每个企业中,管理者都是具有活力并能赋予其它因素生命的元素。如果没有管理者的引导,‘生产资源’只能是资源,永远无法转化成生产力。”
  
  何种程度的管理才是足够的
  
  然而,问题依然存在:何种程度的管理才是足够的呢?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曾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些线索。该调查发现,高绩效企业每10亿美元销售额背后的管理者数量要比低绩效企业少500人。在低绩效企业里,并非所有的管理者都对公司业绩的增长有积极的贡献。
  让我们回头去看罗特利斯伯格和迪克森的观点。他们提出,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就是管理三个方面:结构(或组织)、沟通和人员。通过西方电器公司这家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历程,他们阐释了企业确实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他们相信,管理者的目标之一是应对各种变革,协调处理好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如果让企业里的每一个人能够分享共同目标,并让他们了解自己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那就必须进行沟通。最后,员工的个人需要也要兼顾到,以确保他们有做好自己工作的动力,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个人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同时,西方电器公司的案例显示,在管理工作和生产力之间还存在直接联系,好的管理者可以让企业从员工发挥创造性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结构、沟通和人员这三要素反过来又促成了企业的成功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在员工激励方面,罗特利斯伯格和迪克森发现,管理者履行其激励职责的情况和员工表现之间,也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如果管理失败,那么整个公司也将失败;如果管理者表现出色,公司也会繁荣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大陆航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时任首席执行官的戈登•贝休恩通过使管理者与员工更密切地协作,并给予员工更多回应,从而改变了这家公司的管理文化。结果是,随着管理者与员工双方绩效的显著改进,一家衰败的公司迅速起死回生。
  
  管理职能与职位关系有多大
  
  罗特利斯伯格和迪克森还指出,管理职能与职位头衔通常关系不大,甚至完全无关。参与所有上述任务的人,无论是塑造组织、管理变革还是沟通与激励员工,他们每个人都是在执行管理职能。在当前情况下,这意味着公司内几乎人人都可能在执行管理职能,因此界定管理者与员工的区别也越来越难。日本一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下一个全球化时代——无国界世界中的挑战与机遇》一书中甚至主张,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层级划分应被统统取消。理由是,这种划分越来越不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另一方面,许多人被冠以管理者头衔,但事实上并未执行任何管理职能,甚至根本未执行任何职能,这种例子也屡见不鲜。
  有人建议,要解决绩效不佳和绩效缺失问题,培训或重新安排岗位可以成为一条途径。印度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就倾向于使用上述方法,而非简单一味地解雇员工。该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麦锡表示,如果管理者或员工无力胜任当前的工作,“我们会逐步将他们换至其它领域,以更好地利用其优势。当然此过程必须柔和,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到最后能发挥出每个人的最佳实力。”
  如果说激励很重要,那么自我实现价值在工作满意度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有人把授予员工“管理者”头衔视为对员工的一种奖励,但是,心理学家劳伦斯•彼得认为,如果晋升的职位超过该员工的能力,那么结果就可能非常危险。除了授予某人毫无意义的职位头衔之外,肯定还存在一些奖励其出色表现的更好方式。能执行上述管理职能的人员,无论其头衔或职位高低,都在为生产率与公司业绩做出贡献。如果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管理者本人,还是该管理职位,甚至是两者对企业来说都是多余的。与企业中的其他人一样,管理者必须“论功行赏”。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华北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整体发展战略,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公司上下呈现出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好势头。1997年至2004年,外部市场创收由5626万元上升到15383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由1.55万元上升到2.55万元;先后荣获集团公司“企业管理先进单位”、“基层文化活动先进单位”、“河北省双
期刊
十年前,雅安市政府招待所──雅安賓馆公开拍卖,曾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一些人认为,堂堂的国有资产流入民间,国企职工转而帮私人老板……这是历史的倒退。  争论留给过去,时间是最公正的老人。四川嘉祥集团自1996年买下这家宾馆后,当年就扭亏为盈,以后逐步发展壮大,成为雅安市纳税大户。宾馆职工在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尝到了发展的甜头。  雅安宾馆走过怎样的风雨历程,员工们又有怎样的心路历程?    春笋破土显
期刊
Stephen.M.Stum/作者 李香玉/编译      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员工跳槽现象较为普遍,这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明显的:一是使企业增加了重新招聘、培训人员的费用;二是劳动生产率很难保持稳定状态;三是很难保持稳定增长的客户满意度,更有甚者,频繁的员工跳槽极易导致客户流失。  导致企业留不住员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员工频繁跳槽与当前许多企业的管理过于
期刊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高层次选择,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决定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性因素,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较量。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面对一个常年亏损的企业,如何通过改造企业不良文化,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更新企业理念,走出困境,实现发展    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竞争力的动力源。在改造原有企业不良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着力点放在更新企业理念上。2002年6月改制
期刊
刘永炬——著名品牌战略专家,中国广告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品牌的重要性是当下众多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如何创建品牌已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就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问题采访了品牌战略专家刘永炬。  笔者:有一种观点认为,品牌是为企业带来好处或者是创造效益的方式或手段之一,而管理、营销、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也都能为企业带来效益。难道企业一定要做品牌吗?在其他
期刊
加拿大有一家与众不同的航空公司。人们时常会目睹这样一些情景:  当它的航班飞行在数千米高空时,空中小姐会通过扬声器给乘客们讲述一个又一个笑话,或者组织乘客们玩卷手纸的游戏,最后的获胜者可享受第一个下飞机的“奖励”。  当一个航班到达目的机场后,飞行员们会主动帮助乘务员清理旅客舱。如果是晚点到达,他们还会与搬运工一起卸下旅客托运的行李。  在这家公司的各个机场办公室,员工们上班时从来不穿西装,也不打
期刊
2005年10月26日《广州日报》文章披露,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研究发现野菜天绿香有毒, 呼吁市民慎食野菜。就在该文的右边,《肯德基仍售天绿香产品》的标题也异常醒目。  显然,肯德基又进入危机了。  近年来,从“非典”到禽流感,到苏丹红,再到“天绿香”,肯德基一次次陷入危机,又一次次成功走出危机,作为跨国连锁集团百胜旗下的肯德基,应对危机已经是非常成熟了。    2005肯德基危机四伏    2005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企业正在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打造驶向国际市场的航空母舰。随之而来的文化构建问题也摆上日程,有些企业重组后因为文化整合滞后而陷入困境。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资产重组后成功率徘徊在50%左右,其中失败者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2005年5月,我国西部地区石化行业重组大手笔之一——兰炼、兰化被整合为兰州石油化工公司,至今效果如何?其文化整合得
期刊
企业“拴人心”的策略基本原则有: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机制留人。下面结合《大染坊》一书中的生动案例,来寻找些关于盘活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启示。   《大染坊》中,陈寿亭生在兵荒马乱、内忧外患的年代,从事的是有利可图的印染行业。他不识字,却会用识字的人为他真心实意地干事。细分析起来,他用人、留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以下几点:想事做的给机会——东北难民白金彪等人只要给口饭吃就做事,陈寿亭当机立断抛出救命草
期刊
2006年1月21日, “2006全国企业文化(扬子石化)现场会” 在南京召开。现场会通过成果展示和案例分析,总结了扬子石化文化管理的经验与特色。   现场会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共同举办。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企业界、学术界、研究部门和媒体的代表参加了现场会   现场会上,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冯并充分肯定了扬子石化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