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物是古代人类在长期生活生产中产生的物质产品,是智慧和劳动相结合的产物与结晶,是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有力见证。文物充分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下的教育情况、生产情况、生活情况以及经濟情况,通过文物研究能够帮助人们了解特定历史阶段下社会的发展进程、重大变革、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制度。文物研究和文物保护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相关部门需要对文物保护给予高度重视,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相关工作。本文主要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对策,希望给予相关部门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优化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古迹遗址和历史文物保存和流传下来,其见证了我国古代历史的辉煌,更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研究价值。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以及文化内涵,是人们研究古代历史的宝贵资料,文物研究和文物保护属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虽然当前我国基层部门对文物保护十分重视,但在具体管理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对文物保护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提升思想认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完善和优化,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发挥文物的研究作用。
  一、基层文物保护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文物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以及严谨性,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操守具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当前,在基层文物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其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部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背景,在开展文物管理保护中,能力与岗位要求不符,导致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对文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次,一些管理人员对待文物保护缺乏责任心,没有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工作,导致管理工作缺乏严谨性,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文物保护经费不足
  文物保护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但是,当前,基层文物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保护经费难以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对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带来制约。同时,基层部门每年都要制定文物保护计划,在经费受限的影响下,计划难以落实到具体管理环节中,导致文物保护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三)管理方式陈旧落后
  通常情况下,文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对保护措施和管理方式具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在文物保护管理中,依然沿用以往的固化管理模式,管理方式陈旧落后,尤其在档案信息管理中,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管理缺乏科学性以及精确性。同时,基层管理机构之间没有进行有效沟通,文物信息无法高度共享,对文物保护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四)缺少科学管理制度
  制度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和指导,想要规范文物保护管理,需要以科学的制度作为支撑,但是,当前,基层管理机构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中,没有对制度建设给予重视,即使建立了相关制度,也没有将其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尤其在文物归类保管以及管理人员责任方面,没有对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责任进行划分,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五)宣传教育力度不足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缺乏重视,没有在社会范围内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导致人民群众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热情不高,部分群众缺乏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文物存在较为严重的人为破坏情况。
  二、优化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相关对策分析
  (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文物保护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想要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丰富管理人才储备,进而为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人才支撑。首先,相关部门要积极从社会和高校中吸纳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才,不断充实以及完善管理队伍,在内部构建良性竞争氛围,促使管理人员以端正积极的态度对待岗位工作,鼓励管理人员利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机会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岗位技能和专业知识;其次,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现有的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培训内容要涉及职业道德、岗位责任以及专业技能,向管理人员传授先进的文物修复技术和保护技术,提升其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工作中严禁出现违规以及违法行为,培养人员对文物保护事业的热爱,主动投入到文物保护中;最后,相关部门还要适当提升管理人员的津贴和补助,给予管理人员以关心和爱护,帮助其解决生活后顾之忧,培养管理队伍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保证文物保护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二)保证管理经费充足
  文物保护具有较强的公益属性,想要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要以充足的经费作为支撑,但是,当前在文物保护管理中,其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对文物保护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拓展经费来源,进而保证管理经费充足。首先,当地政府要给予文物保护管理以高度重视,并且结合当前文物保护开展情况适当增加管理经费,通过专项资金的形式加大经费投入,满足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其次,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到文物保护中,例如,与当地知名企业进行合作,鼓励其投入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凸显文物保护管理的公益属性;最后,发挥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积极拓展商业化管理模式,例如,与当地旅游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将文物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在筹集管理经费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升当地文物的社会知名度,实现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的双赢。
  (三)引入先进管理方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诸多行业和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在文物保护管理中,管理人员要大胆创新、主动求变,摒弃以往的固化管理模式,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提升文物保护效率和质量。首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文物数据库,将文物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文物管理,推动管理趋于规范化、标准化以及数字化方向发展;其次,制定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规范文物信息的储存、编排以及采集工作,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共享,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最后,互联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容易受到黑客、病毒以及木马的攻击,导致文物信息丢失或者破坏,管理人员要加强文物信息保护,确保网络的安全性,为了避免信息混乱或者丢失,需要定期做好备份工作。   (四)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相关部门需要结合文物保护管理的实际情况监理以及完善管理制度,并且将制度落到具体层面,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首先,制定文物分类保管制度,根据文物的使用朝代和先后顺序对其进行科学分类,如果在工作中遇到损坏严重或者不能辨别年代的文物,需要对其历史价值进行评估,按照制度要求进行保管;其次,制定文物展览制度,在文物展览期间,做好游客登记工作,避免在游客参观中出现文物损坏情况,对出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文物丢失或者损坏;最后,制定人员岗位制度,對于所有管理人员要明确其工作内容和岗位责任,通过制度调动人员参与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追究具体人员的责任,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以及全面开展。
  (五)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保护文物不受破坏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当地政府和基层部门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促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中。例如,基层部门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文物保护宣传,促使人们认识到文物的价值以及文物保护的积极意义;又例如,组织管理人员深入到社会以及学校中,通过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提升群众和学生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动员社会成员主动参与到文物保护中,不对文物造成破坏,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促进相关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是我国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见证,基层部门要认识到文物保护管理的重要性,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管理水平,保证文物不受破坏,推动文物保护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芬.关于文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以沁县文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3):98-99.
  [2]万秀珍.论榆阳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3):106-107.
  [3]陈健.当前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4):90-91.
  [4]曹丽梅.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3):88-89.
  [5]陈运涛.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0):92-93.
  [6]张占仓.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9(5):221-222.
  [7]李晓东.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分析[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4(4):48-50.
  作者简介:李洪飞(1977-),男,汉族,吉林省松原市人,馆员,本科,研究方向:文物保护。
其他文献
【摘要】短视频作为近几年最为流行的移动化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展示类型和内容编制模式,在带给博物馆宣传工作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博物馆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资源,不断提升短视频内容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与观众的信息互动,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  【关键词】短视频;类型;博物馆;宣传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短视频是继微博、微信之后,近年最为流行的移动化网络传播模式
摘 要: 高职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本文通过对体育能力的解释,体育能力的培养方法,以及体育能力中几个突出的特点进行阐述,得出要想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需要提高每个学生的体育能力。它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 体育能力 运动能力 终身
【摘要】在宗祠文化中,有关艺术符号的装饰相对较多,不同的艺术符号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对于民族文化的喜爱,也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关键词】湘西宗祠;装饰艺术符号;特点;传承  【中图分类号】TU25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湘西地区传统宗祠建筑装饰艺术保护及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9YBA274)的研究成果。*为本文通讯作者 
摘 要: 通过对高校《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实施的现状调查,作者发现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通过教学研究发现问题、找出对策,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探索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自主学习 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很多学校都建立了学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学校体育俱乐部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产物
摘 要: 本文参阅文献法,依据实际教学经验,分析运动能力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影响,探析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中的针对性应用,以期有效提高、加强体育运动能力弱势群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兴趣爱好。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研究对象达到期待的终身体育效果和激励自信的品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激励 运动弱势群体 激励机制  1.引言  “健康第一”、“快乐体育”是体育教育的主体指
摘 要: 研究表明,影响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民族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政策、教育思想、课程教学等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其中职业教育理念、思想和体育课程教学是影響高职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高职学生 体育价值取向 影响因素  1.问题的提出  学生体育价值取向是指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所表现的体育价值观念的总体趋向和认识,是当代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