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偏远地区以及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一直低于城市地区,并影响了我国整体教学质量的发展。虽然近几年国家已经逐渐将教育改革的目光转向偏远农村地区,并提出了一系列更为均衡和全面的教育理念,但是我国偏远地区的教育质量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大大影响了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那么偏远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到底应该如何有效的进行提升和发展呢?
关键词:偏远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质量
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也是衡量该校整体质量的重要标准,甚至可以说,学校的教育质量能够直接决定该校未来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見,教学质量对一所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许多偏远地区的小学教育质量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了日渐降低的趋势。就拿我所在的贵州罗甸县来说,本地的许多偏远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确实令人堪忧,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质量不佳。
一、偏远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较低的原因
(一)条件恶劣,教师质量较低
由于大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交通条件以及地理条件不如城市地区,许多质量好且能力强的老师更加倾向于在城市地区的学校进行教学,不愿意到条件恶劣的偏远农村地区来。这就导致偏远农村地区的老师大多是本地年纪偏大的老师,或者是由于自身质量不佳被城市学校所淘汰的教师,使得教师的整体质量和整体素质不佳,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条件不够良好
由于偏远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有限,能够用于提升教学条件的资金不足,导致基本教学设施不够完善,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二、重视教师质量的提升,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老师自身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本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教师质量的提升,组建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学校可以提升教师的薪资待遇,给出更加诱人的招聘条件,让一些素质更为良好的教师愿意到本校任职。另外,有关教育部门也可以大力宣传“均衡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将“缩小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差距”这一理念灌输给每一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及教师,让他们愿意去到条件艰苦的偏远农村地区进行教学;这些年轻且优秀的教师,能够为学校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从而带动本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除了招聘素质良好、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以外,学校还需要对本校原有教师的质量和素质进行提升与培养。例如学校可以严格检查老师的日常备课、教学工作情况,让老师的教学工作得到更为规范和严谨的管理以及监督;一旦老师出现工作态度散漫、偷懒的情况,学校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甚至给予一定的惩罚。另外,学校还需要要求每一位老师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在每一堂课结束后,每一位老师都需要对自身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深刻的反思,然后根据反思的结果对自身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此来积累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和开展教师观摩课、教师交流会,也可以安排本校老师到其他教学水平更高的学校进行学习和参观,和其他优秀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优秀教育方式,以此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学校也可以将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教育研究小组,一起进行课前备课、课后反思、教学研究等工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让所有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三、高度重视,加大支持力度
如果想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就必须让各个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整体的提升与发展。而偏远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想获得有效提升,需要从教学设施的完善、教师质量的提升、教学条件的改善等多个方面入手,但是要想完成这一系列任务,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国家就必须加大对偏远地区教育改革的支持力度,提高拨款的金额,以此来满足偏远地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与发展的资金需要。
四、加强家校联系,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在我国大部分的偏远农村地区,有许多家长为了改善生活条件选择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进行抚养。但是由于老人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往往会对其进行无条件的溺爱,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老人都很少对其进行教育和管教。这种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学习态度不佳、性格极端、品行不端等等。这给老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阻碍,也使得教育质量迟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教育,提升教育质量,老师就必须密切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进行家校合作式的教育,让家长充分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例如老师可以经常和家长的父母打电话、谈话,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反馈给家长。学校也可以经常组织和开展家长会、家长交流会,将每一位学生的在校情况如实的告诉家长,并和家长一起商讨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使我国整体教育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就必须让我国各个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更为均衡和有效的发展。作为偏远农村地区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提高本地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质量与专业水平,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翠兰,李小梅等.新时期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2).
[2]刘世民.错位与抉择——论农村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与路径[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5.
关键词:偏远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质量
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也是衡量该校整体质量的重要标准,甚至可以说,学校的教育质量能够直接决定该校未来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見,教学质量对一所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许多偏远地区的小学教育质量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了日渐降低的趋势。就拿我所在的贵州罗甸县来说,本地的许多偏远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确实令人堪忧,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质量不佳。
一、偏远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较低的原因
(一)条件恶劣,教师质量较低
由于大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交通条件以及地理条件不如城市地区,许多质量好且能力强的老师更加倾向于在城市地区的学校进行教学,不愿意到条件恶劣的偏远农村地区来。这就导致偏远农村地区的老师大多是本地年纪偏大的老师,或者是由于自身质量不佳被城市学校所淘汰的教师,使得教师的整体质量和整体素质不佳,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条件不够良好
由于偏远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有限,能够用于提升教学条件的资金不足,导致基本教学设施不够完善,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二、重视教师质量的提升,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老师自身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本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教师质量的提升,组建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学校可以提升教师的薪资待遇,给出更加诱人的招聘条件,让一些素质更为良好的教师愿意到本校任职。另外,有关教育部门也可以大力宣传“均衡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将“缩小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差距”这一理念灌输给每一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及教师,让他们愿意去到条件艰苦的偏远农村地区进行教学;这些年轻且优秀的教师,能够为学校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从而带动本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除了招聘素质良好、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以外,学校还需要对本校原有教师的质量和素质进行提升与培养。例如学校可以严格检查老师的日常备课、教学工作情况,让老师的教学工作得到更为规范和严谨的管理以及监督;一旦老师出现工作态度散漫、偷懒的情况,学校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甚至给予一定的惩罚。另外,学校还需要要求每一位老师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在每一堂课结束后,每一位老师都需要对自身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深刻的反思,然后根据反思的结果对自身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此来积累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和开展教师观摩课、教师交流会,也可以安排本校老师到其他教学水平更高的学校进行学习和参观,和其他优秀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优秀教育方式,以此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学校也可以将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教育研究小组,一起进行课前备课、课后反思、教学研究等工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让所有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三、高度重视,加大支持力度
如果想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就必须让各个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整体的提升与发展。而偏远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想获得有效提升,需要从教学设施的完善、教师质量的提升、教学条件的改善等多个方面入手,但是要想完成这一系列任务,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国家就必须加大对偏远地区教育改革的支持力度,提高拨款的金额,以此来满足偏远地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与发展的资金需要。
四、加强家校联系,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在我国大部分的偏远农村地区,有许多家长为了改善生活条件选择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进行抚养。但是由于老人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往往会对其进行无条件的溺爱,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老人都很少对其进行教育和管教。这种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学习态度不佳、性格极端、品行不端等等。这给老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阻碍,也使得教育质量迟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教育,提升教育质量,老师就必须密切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进行家校合作式的教育,让家长充分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例如老师可以经常和家长的父母打电话、谈话,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反馈给家长。学校也可以经常组织和开展家长会、家长交流会,将每一位学生的在校情况如实的告诉家长,并和家长一起商讨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使我国整体教育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就必须让我国各个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更为均衡和有效的发展。作为偏远农村地区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提高本地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质量与专业水平,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翠兰,李小梅等.新时期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2).
[2]刘世民.错位与抉择——论农村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与路径[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