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文化泽润师生心田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在观音山脚下、白莲河畔的罗田县匡河中学秉承“至善”办学理念,创新学校德育体系,开展知善、行善、扬善、积善系列实践活动,以培育“日行一善,善行一生”为目标,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至善”校园文化已延伸至全镇中小学、幼儿园,继而成为罗田县匡河镇的“一乡一品”特色文化。
  学校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从“善在校园、善在家庭、善在社会”三个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德育活动,用文化育人、活动育人。
  善在校园:学校文学社团组织创编活动。一个个“小编辑”“小作家”,设计《青春风铃》《人间有爱》《民风民俗》《善言善行》等栏目,定期出版《春晖报》《春晖》等读本,师生共同编写《至善》校本教材,编印“善言、善舉、善行”画册,引导师生寻善、学善、知善。
  开展才艺比拼活动。每年的国庆、元旦等节日,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绽放青春活力。
  开展读书演讲活动。开展“最美中国人”“我的中国梦”“善人善事”为主题的读书演讲比赛,“生活中的真善美”主题书画、手抄报、黑板报比拼活动,活跃校园气氛,点燃学生激情。
  开展“善”星评选活动。每学期,学校分师生个人开展“善德之星”“善能之星”“善教之星”“善学之星”的“四星”评选,针对集体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评选,并将师生的照片、事迹制成展板在校园张贴展示,树立身边的榜样,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作用。
  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每月举办一次,讲古今中外行善积德故事,讲爱岗敬业、爱国守法故事,讲自己或身边人的先进故事,讲个人善言善行的心理感悟,为教师思想交流、道德建设搭建新平台。
  异彩纷呈的校园活动帮助师生强化向善、从善的价值观,熏陶师生报效国家的道德情操。
  善在家庭:以“小手牵大手,孝廉一起走”活动为载体,要求学生在家与长辈们互讲孝廉故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长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给外出务工的亲人写一封感情联络信,填写“家校联系卡”,进行感恩教育,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善在社会:每周五的“清洁家园”活动,学校队组织师生走出校门,清扫街道、清运垃圾;重阳节组织学生代表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梳头、洗脸、整理房间、炒菜、做饭、捐款捐物;“扶贫日”“助残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开展“保护环境、善待小动物”社会调查,形成报告,撰写反思……教育学生“善在心中,日行一善”,培养学生“心存善念,口吐善言,手做善事”的良好品性。
  文化“积善”,彰显特色。学校积极探索校园文化传承的新途径、新方法,形成了以“善”文化为中心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评价文化”体系。
  环境文化沁人心脾。学校以高投入、高起点、高规格、大手笔、大视角建设整体育人文化环境,做到“音、形、景”动静结合,“听觉、视觉、感觉”协调统一。
  制度文化务实高效。制定每天10分钟日评制度,制订《学生善行规范》《教师善教规范》《班级公约》《四星评选标准》,使之相互配套,形成务实、完善的制度体系。
  精神文化催人奋进。学校定期编写《至善》教材,每生一册。录制大型活动纪录片,县电视台拍摄“至善”宣传片,教师制作“至善”微视频千余个,这些影像资料在班级群、家长群、朋友圈等平台广泛传播,让社会了解学校,师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大大增强。
  “至善”文化已成为凝聚人心的法宝,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匡河中学正向未来更美好的前景快速、健康地发展。
  责任编辑/周小益
其他文献
大自然是人类获取智慧的源泉,树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亲近自然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自然的魅力,而且可以锻炼其身体机能。我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树资源作为我
本文结合黑龙江地区有机作物业的种植情况和多方的案例调查,对有机蔬菜的概念和种植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从有关的种植技术出发,分析了有机蔬菜的种植前景,以期有助于促进有
电力自动化控制是在电力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下被逐渐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兴技术。低压配电系统作为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电源末端系统,应用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发挥好对应的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