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诉讼遮蔽下的既判力遮断效——以民诉法解释第248条为中心

来源 :西部法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ys0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诉法解释第248条并非重复诉讼适用上的例外,而是关于既判力遮断效的规定,应当将既判力遮断效从重复诉讼中剥离出来独立发挥作用.不受既判力遮断效排斥的对象不是“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的“新的事实”,而应当是“法庭辩论终结后”的“新的事由”,该“新的事由”必须构成前诉作为判决基准的要件事实且该要件事实能直接决定判决结果.对于法庭辩论终结前不可预见的事由和后诉行使已经成立的解除权的部分事由,可以例外地不受前诉既判力遮断效的排斥.在确定既判力遮断效的适用范围时,应根据既判力客观范围与诉讼标的的大小关系分别讨论其适用
其他文献
我国自然保护地法治建设经历了法律试行、试点授权到法制化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数量繁多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制度.通过对自然保护地制度变迁和制度效能的剖析,我国自然保护地制度绩效缺乏、制度缺位、制度拥挤、制度冲突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出于形式与实质意义上的体系化考量,有必要加快《自然保护地法》立法步伐,规定共性制度、面上制度、一般制度和特殊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地的制度选择、制度耦合、制度协同、制度查漏补缺等工作.同时,要坚持立法克制精神和立法理性,加强自然保护地制度体系的完备性、稳定性、管用性,消除自然保护地管
意外伤害保险之意外具有外来性、突发性与非自愿性三要素.在意外的举证责任分配上,学理多认为应采“区分”法,即将外来性、突发性分配于保险金请求权人,而将非自愿性分配于保险人.实体法上意外三要素系一整体,而程序法上将意外三要素区分证明,完全祛除请求权人对非自愿性要素的证明责任,这一做法与规范说下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法理并不相符,与我国的司法实践亦不相吻合,极易诱发实践中出现错误认识.事实上,意外三要素的证明乃保险金请求权人主张权利成立的必然要求,但基于衡平考虑,可对属于消极事实的非自愿性要素实行举证责任减轻规则,
在危害公共卫生犯罪中设置危险犯是实现早期预防的需要.我国《刑法》中的“危害公共卫生罪”采取了三种危险犯设置形式,即抽象危险犯、准抽象危险犯与具体危险犯.其中,抽象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