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小老板为什么忙 (二)

来源 :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8698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创业》创刊八年,帮助了成千上万的读者越过激流险滩,走过重重困难成为小老板。为帮助他们创业升级,本刊推出田友龙撰写的“小老板系列”,选登其中部分文章,以推动创业事业发展壮大。如果你在发展中遇到困惑、困境,欢迎咨询。咨询方式:1、登陆中国创业港(www.cncyg.com)创业论坛,提出你的问题;2、发送到电子邮箱:dzfwb@126.com,我们将给予解答。
   作者简介:田友龙,弱势品牌营销专家,终端营销专家,中国小老板研究第一人。曾服务过世界五百强企业,先后在《售销与市场》、《医学美容》、《中国经营报》《酒海导航》发表文章一百多篇。现为《销售与市场》专家团特约专家,《酒海导航》特约专家,食品领袖网特约专家,《创业》杂志特约专栏作者。“小老板沉思录”——《为什么你的公司没长大》于2012年1月出版发行。
  
  之四:无人可用
   小老板做企业一般开源无方,节流却有法。节流最高水平体现在用人上。多数小老板眼中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你不干总会有人干,干嘛要付那么多薪水。另一方面小老板太过自信,在他企业体系中自己是最重要也是最能干的人,他们只需要员工手脚,不需要头脑,干活的技术含量低,当然薪水就不会高。
   便宜用人,多数结果是老板受伤,小老板发现员工要么不干事,要么不会干事,要么干不好事,不得已只好自己挽起袖子干事。
   中国企业文化根植于家族,不管大企业还是小作坊家族化都十分严重。小老板多数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命,总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另一方面管人历来就是小老板的软肋,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相信亲人,即使鱼烂了也在锅里,因此关键岗位不是大姑子就是小姨子或者表舅子捷足先登了。
   小老板重用家族成员,其实也是身不由己,很多时候是压力和无奈。多数小老板创业通常获得家族成员在财务物务甚至人脉的鼎力支持,受人之恩必涌泉相报是中国人处事风格,用家族成员多是小老板还人情账的方式。
   家庭成员用多了,做企业就变成了家务事。即使是清官也难断家务事,何况小老板。这样一来,小老板就有更多的事情要忙了,辛苦自己是必然的。
   小老板有一个缺陷,企业成功让他们自我膨胀,让他们产生盲点,对缺点视而不见,或者把缺点当优点。于是小老板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不需要太聪明的人,他们用人的第一标准——听话,不能自作主张,事事请示汇报。而符合这个特征的人就是——庸人。
   小老板喜欢用庸人,其实妙不可言,首先工作不讲条件,唯老板马首是瞻,像块砖哪儿需要哪儿搬。其次庸人一般不会讨价,符合老板便宜用人哲学。
   老板法则:不当兵善当将
   中国企业家中,我最尊敬的是马云,他能创造网商的奇迹和神话,最大特点是当将。马云的商业江湖其实就是不当兵善当将。
   其实小老板要成长,就是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从当兵向将军最后向领袖的转化也就是做大做强的过程!创业成功后小老板必须放下,拒绝当兵——亲自干事,要学会当将——指挥别人干事,最后要学当领袖——让将军(人才)去干事,士兵(普通人)去执行,才有可能获得天下!
  
  之五: 不培训员工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事实上,大树底下不长草,英明神武的小老板手下几乎全是弱兵。环顾小老板四周,很少有员工能担当起大任。员工没有能力问题一定出在老板身上,因为多数小老板不培训下属,让员工不胜任。
   多数小老板对培训员工十分不感冒。“会了徒弟饿死师傅”这是古训,留一手几乎是任何一个行业的惯例。小老板认为做培训,结果大抵有二:其一,培养竞争对手;其二,为他人做嫁衣裳。有能力的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再加上没有社会契约精神,一些人为成功可以不讲手段,即使老板严防死守,他们也有机会带走客户自立门户。培训就是老板送枪炮给员工,让他们掉转来打自己。
   另一方面,年轻人初入职场工作很不好找,不得已先就业再择业,小企业门槛不高就成为首选。当然他们多数只是把这里当成跳板,一有机会就与小老板说再见,另谋高就,更有个别人直接加入竞争对手行列。这种情况下,有几个小老板还愿意培训员工?培训对于小老板来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小老板对培训不上心。
   小老板多数是明白人,他们也知道培训是最有价值的投入,也明白只有培训才能让员工获得提升。但另一方面,小老板办的是节约型企业,追求少投入多产出,最好是不投入就产出。培训花费不菲,回报慢周期长,不符合小老板的投资哲学。而且小老板用人也讲实用和实效,而且有一个具体标准: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小老板认为做培训不如招聘,让人换思路不如换有思路的人。但换人本身也有一定技术含量,多数小老板不是伯乐,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千里马。受制于地位和影响,小老板对优秀的人才又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最后小老板陷入一个怪圈:自己看得起的人,别人看不起,别人看得起他,他看不起别人,永远无人可用。
   小老板不培训员工,员工能力不足,当遇到事时想找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企业建立在个人能力之上,小老板就成为企业天花板,企业要么原地踏步甚至越做越小。
   老板法则:建班子
   做老板其实很简单,用柳传志先生的话就只需要做三件事——定战略,搭台子,建班子。做企业有一个基本法则,伟大的下属成就伟大的商业领袖。环境变了工具就会变,工具变了方法必须变,做老板必须进行转型。建团队是比发挥老板个人才干更重要的工作。
  
  之六:追求太多
   小老板忙小老板累,小老板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自从当上了老板就忙得一塌糊涂,基本上就是终日奔波时刻不得闲。干事总是三心二意:手里做一件,眼中盯一件,心里想一件,嘴中说一件,耳朵听一件。
   小老板事多,主要是想的太多!小老板有一个梦——做大做强做长!时间是药引,发酵着小老板的欲望人生,越久就越强烈。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奋斗不已。问题是一切伟大总是熬出来的,可是多数小老板没有耐心,于是他们选择做加法,企业就象一个筐,什么都向里面装。
   中国市场最大的特征一是大二是快,市场经济三十年,中国仍然是多种阶层,多种模式,多种消费文化并存,快是市场竞争的焦点,一不留心或稍不留心,不是创造神化就是创造奇迹,神话和奇迹一般诞生在机遇型而不是战略型市场。机遇型市场本身就是冒险家的乐园,机遇型市场竞争特点有三,其一、敢于抓住机会放手一博,胆子大比战略眼光重要;第二、跑马圈地多点出击,要销售不要品牌;三、抓大放小,粗放经营比精细管理更有效。
   成功使人变得更自信,如果缺乏监督就成为一种自负。小老板一成功就变得飘飘然,好歹也有几个钱,多少有几个帮手,似乎还多了一点点成功经验,与当年创业相比不是天壤之别也有十万八千里,还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加上做大做强的梦想太过于强烈,小老板通常没有耐心,追求速度,问题是任何行当都有其规律,小老板战车配件也达不到跑车标准,不是想快就快得起来的。于是小老板认为登山不如造山,有机会他们要造山,没有机会,他们创造机会要造山,结果中国小企业比大企业热爱多元化,小老板做企业,公司就是一个框,只要有法,什么都往里装。
   曾经流行一种观点——小的即是美好的。真实的小企业代表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品牌和市场份额,还不得不在政策和市场的夹缝中生存,基本上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好一点的也就是日子过得不好不坏,差一点的看天吃饭,更多是昙花一现。
   对比中最能找到差距,对于习惯了烧香拜佛陪笑脸的小老板,看到高高在上的企业家,总想到自己如何才能从奴隶到将军,成长的梦想十分冲动,只要一有机会,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小老板也要去闯一闯,我做大我愿意,我边做边看,亏损即使死也甘愿。
   有追求本是好事,追求太多就是坏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可以同时做好三件事,但不可同时做好十件事,你在一件事上用得多,另一件事情上必然用得少。对于事必躬亲的小老板来说追求太多是致命的。小老板通常铜头铁嘴玻璃胃,贪多嚼不烂,要么消化不良,要么被活活撑死,这就是很多创业时期小企业的共同命运。
   小老板贪多,其实并没为做大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没有系统的商业思维和战略眼光,于是他们信奉“船小好调头”,运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先探出一只脚,如果踩实了便走,踩不实,马上收腿。问题是在实践中摸成本比较高,小老板一般底子薄,企业弱,经不起过多折腾。多数小老板是无目标无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见势不对立马调头撤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结果多数人在明天晚上调头了,最终一事无成。
   老板法则:减法经营
   小老板一定要清楚认知自己,不要忘了自己的局限性,对自己能做什么,要时刻明白,对做不了的或不能做的,不理智的目标果断说再见。
   小老板资金有限,必须遵守二八法则,集中运用,向产出最大地方投入。小老板必须在战略及营销中学会聚焦,学会做减法,让业务保持简单,简单到可以复制。只有模式可以复制才能形成市场竞争力,才能长期把简单的事做好。长期把简单的事做好也就不简单,最后成就伟大的企业。
  
   书讯:研究小老板10余年,中国小老板研究第一人田友龙先生小老板研究力作——《为什么你的公司没长大》于2012年1月上市。定价48.6元,新华书店、机场书店、当当网均可购买。敬请关注!不要错过!
其他文献
同样都是做销售的人,业绩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市场做反复,反复做市场”,不就那么一点破事儿吗?拜访客户,看看销量,瞅瞅对手,填填表格。究竟有什么可创新的?   这个是极其普通的业务代表看到的想到的。但是这么想就错了,优秀的营销人就是在最平常的地方创新,每天问自己8个问题。    一、增加了哪些渠道和网点?    小李是冰淇淋的优秀业务员,善
期刊
进入陌生行业   合伙快餐创业,初见成效   我不是第一次创业,已经创业失败好几次了。2008年第一次创业开巧克力店,不到一年,赔了好几万。后来又做过别的,都以失败告终。像我这种农村的孩子,家里没什么钱,创业又老是失败,可想而知生活的艰难了。   2010年3月,我和朋友一起再次创业,做我想了很久的快餐生意,开一家专业外送的快餐店。我与合伙人对快餐
期刊
对于很多年轻的创业者来说,本身资金就不够丰富,因此在创业初期,如果能够保持低成本运营的状态,就会提高创业资本的利用效率。     学会充分利用资源共享或分享。   一名创业者或者一个创业团队,在创业之初,如果公司需要这个,大笔一挥“买”;如果公司需要那个,也大笔一挥“买”的话,毫无疑问就会增加添置各种工具的成本。这个时候,动动脑子,学会跟别人共享或分享一些资源,这样应该
期刊
作为零售户,每到节日期间,我都会举办一些促销方式。如累计积分,低价限量,赠送礼品,捆绑销售,限时销售等一系列促销手法,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有些促销手段被模仿的程度越来越高,来来回回没有新意,消费者就会有懈怠情绪,更抓不住顾客的好奇心理,自然不能很好的吸引顾客。   马上又进入春节黄金时节,我又开始考虑换一种新颖的促销方式,既能让消费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又能达到我预期的营销提升的效果。
期刊
很多朋友经常感叹身边的人能挖掘到好机会,而苦于自己没有找到这样的机会。也许,许多朋友不禁要问:好的机会该怎样去挖掘呢?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人做生意发达了,紧跟着一些沾亲带故的三姑六婆就蜂拥而至来投奔了。比如,一个人开了家不错的公司,接着他的一些亲戚就出现在公司里了。    这些人是在干嘛呢?这就是在挖掘机会。    如果你看到你大伯
期刊
有一幅照片:原野上,一位母亲用自行车推着孩子,漫天的风雪让母子变成了雪人。还有一幅照片:学校操场上,孩子从直升机上下来,跑向教室。图片的标题都是:送孩子上学。   不管穷人或富人都要进学校读书,而且都得老老实实地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但是创业失败的人都没有进过创业大学,没有进过创业中学,没有进过创业小学,甚至都没有自学过创业知识。   对创业者的调查显示:学习
期刊
北虫草,又称北冬虫夏草,俗称蛹虫草。北虫草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补药”。据了解,在虫草中的70多个种中,惟有冬虫夏草和北虫草的医疗价值最大、经济价值最高,所以在冬虫夏草野生资源大幅度减少、且无法进行商品化人工栽培的情况下,北虫草便成了一些骗子的炒作话题。一些媒体广告宣传的种植北虫草,一公斤能卖几千元,一亩能收入几十万的描述曾让很多创业者动心不已。其结果,只落得上当受骗,辛苦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期刊
作者简介:龙华:《创业》杂志主编,作家、策划人,下过乡、当过兵、有工厂、企业、政府、机关、报纸、杂志及创办多家企业的人生经历,长期从事平民创业活动,编辑创业资料数千万字。   “龙华观点”源于采访、调研、宣传、策划的上千家企业和指导、辅助、帮扶、追踪数万人走上创业之路的实践之中。“龙华观点”因此建立了中国平民创业的理论基础与思想体系,独创了“平民创业基本法”这一创业原则。    
期刊
英国船王老哈特,在选择儿子小哈特能否接班时,表现得犹豫不决,他拿不准儿子是否能担起船王的重任。于是他开始向世人征求意见,发布消息:凡是了解儿子的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看看小哈特的身上都有什么缺陷,尤其是那些致命的缺陷。   于是,小哈特就像被贴到墙上的一幅画,被人品头论足。小哈特身上的弱点和不足很快便被一一找了出来:首先小哈特的成长经历不够丰富,他几乎没有经过什么风浪,社会经验比起老
期刊
编者按:对于《创业》杂志的读者来说,刘稳利的大名一定不陌生,对她的洗洁精项目也一定不生疏。从2007年本刊报道该项目至今四年多时间里,许多创业者凭借洗洁精技术进入了创业队列,走上了成功之路。   2008年12月,刘稳利荣登本刊封面人物,成为平民创业英雄,她的创业经历感动鼓舞了成千上万的创业者。几年时间里,刘稳利毫无保留地教给读者技术,帮扶贫困创业者,带动了大批创业者走上了致富之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