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_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那月明风清之夜,独坐幽篁,调弦弄琴。两袖清风,朗月疏星,风声竹声松声,声声合琴韵,人世间风雅之事莫过于此。
  
  在古中国,“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古琴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伏羲时代,古琴自此绵延而下,沿着历史的河床流淌数千年,最终在东方文化中形成积淀,成为天下独绝的中国琴道。中国琴道因了厚重悠久的历史,因了整个民族对琴的厚爱和认同,古琴自此深深地凝铸了中国文化。
  古韵绵长
  古琴一般用百年以上的桐木、杉木为面板,梓木为底板。旧木的使用使古琴在质料上获得历史感与苍古美。古琴经过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往往出现各种不同的断纹。有断纹的琴音质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琴由于所使用的木料和特殊的制作方法,其音色就较其它乐器古朴、苍劲、低沉、浑厚,具有历史风韵。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般宽约六寸,厚约二寸。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就构造而言,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明代冷谦《琴书大全·琴制》有九德之说,可作为评判古琴的标准。一曰“奇”:谓轻、松、脆、滑者乃可称奇。盖轻者,其材轻;松者,扣而其声透,久年之材也;脆者,质紧而木声清长,裂纹断断,老桐之材也;滑者,质泽声润,近水之材也。二曰“古”:琴音淳和淡雅中有金石韵。有淳淡而无金石韵,则近乎浊;有金石韵而无淳淡声,则止乎清。三曰“透”:谓发音清亮绵远而不咽塞。四曰“静”:谓之无杀飒以乱正声。五曰“润”:谓发声不燥,韵长不绝,清远可爱。六曰“圆”:谓声韵浑然而不破散。七曰“清”:谓发声如风中之铎。八曰“匀”:谓七弦俱清圆,而无三实四虚之病。九曰“芳”:谓愈弹而声愈出。
  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虽不必尽信,但可以肯定的是史料中的制琴者都是古之圣贤者。古之圣王是以“德”作为其人格生命的表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圣王同时也是音乐家,换言之,古琴应该不止是一种乐器,它的价值也不在于演奏,而在于修身养性,进而教化天下以通神明之德。
  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行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古琴音乐能够制造恬和的心境,它的声音“大声不震哗而流漫,细声不灌灭而不闻,平和、中正、舒适、悠闲,合于中和之道”,所以“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古人认为“颐天地之和,莫先于乐,穷乐之趣,莫近于琴”。早期的古琴并非士的专利品,但春秋战国士阶层崛起后,琴与士的关系开始得到确认。魏晋以后,琴逐渐脱离民间,成为主要流行于士及上层社会的乐器。中国古代有“士必操琴,琴必依士”的现象。
  清丽而静,和润而远
  古琴的音乐风格是倾向含蓄的、古淡的、抒情的、典雅的美。古人亦说古琴“难学、易忘、不中听”,“琴到无人听时工”。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即所谓的清丽而静,和润而远。
  古琴绝不少诗情画意;若论体玩抽象,亦不让游走笔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这也是为什么古琴最适宜于夜阑人静时弹奏,因为这样的环境才能与琴乐的风格和它所追求的意境配合,才能体味到其中变化无穷、余音绕梁的美妙韵味。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堪称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拿出古琴,弹唱起来。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司空图在《诗品·典雅》里说:“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可见绿荫幽鸟、白云飞瀑的幽静环境再杂以知音好友的聆听对于弹琴者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情。
  择幽静处而鼓琴,以简静指法体悟琴境。何谓琴境?白居易有《清夜琴兴》诗言:“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这种描写古琴琴境之超然空灵的琴诗还很多,比如阮籍的《咏怀诗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还有李白《幽涧泉》:“拂彼白石,弹吾素琴。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心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客有哀时失志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乃缉商缀羽,潺湲成音。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幽涧泉,鸣深林。”琴境中所蕴含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遐思绵绵。这正是:削木制琴奏妙乐,纤指繁弦音韵长。
  欲将心事付瑶琴
  古琴逐渐演变为文人雅士自娱修身的工具,它们或出现在文士的陋室书斋,或出现在羁旅归舟的山林月夜,或由于宴飨酬唱的助兴之需而出现在文士的觥筹交错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众多好琴之人都与隐逸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想对现实有所作为的庄子,为无数隐士开辟了一条“隐心”的道路,他认为“鼓琴足以自娱”。嵇康、阮籍等竹林隐士,都是善琴之士。田园隐士陶渊明“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几度遭贬的王维,过着参禅悟佛,亦官亦隐的生活,与好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的确,中国古代文人集“琴、棋、书、画”于一身,审美理想要求古雅、含蓄与个人内心的自省。琴使人可“性然自怡,处穷独而不闷”,最后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隐士大都追求清虚、恬淡的生活,注重修身养性,力图摆脱世俗生活的庸俗和繁琐,这无疑又使古琴与隐逸走到了一起。
  古琴大量琴曲中都表现山水诗意之境,使得有着隐逸情结的士人们,无论处于何处,都能通过弹琴体味山林之乐。这使抚琴者产生一种万物融合、浑然无间的感受。如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古琴多以山林修竹、清风明月抑或幽窗鹤影来做烘托陪衬。所谓“横琴当月下,压酒及花时”;“风起松花散,琴鸣鹤翅回”。这种轻松闲适的恬淡之情不仅是隐士们所追求的生活境界,也是他们于千载外向我们传达的鼓琴一曲所富含的生活意趣。闲来无事他们可以“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忧思难解他们可以“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即便是积郁于心、怀才不遇他们也可以抚琴而高唱“此志谁与谅,琴弦幽韵重”。这就是所谓的古琴“平心”。欧阳修说“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苏轼说“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平心”。很多时候,士人们所捍卫的“道”是无法实现的,唯有“仰天长叹,援琴而鼓之”。他们只得隐没在琴曲中,以“隐”的方式栖身于丘壑,在园林山水中抚琴自娱,寄托自己的忧愤和情思。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潇湘水云》
  南宋浙派琴家郭沔创作。当时元兵南侵入浙,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象,便激起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而创作此曲,以寄眷念之情。
  《广陵散》
  《广陵散》被推测为以战国时期聂政刺韩相为题材的大型器乐叙事曲,它以磅礴的气势、庞大的结构,表现了一种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
  《广陵散》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它,进行了整理,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又回到了人间。
  《渔樵问答》
  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了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
  《平沙落雁》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阳春白雪》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意。
  《胡笳十八拍》
  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去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这曲《胡笳十八拍》据传为蔡文姬作,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阳关三叠》
  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全曲基本上用一个曲调反复变化,叠唱三次,故称“三叠”。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编而来,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
  《醉渔唱晚》
  《醉渔唱晚》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所作的琴曲,全曲描绘了渔翁豪放不羁的醉态,素材精炼,结构紧严,是一首精致的琴曲小品。奇音妙趣,描写醉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编辑 田静)
其他文献
互联网出现并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快捷,它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而互联网+的提出更是将互联网的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
随着油服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近些年科技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科研项目立项数目也不断增加,科研项目创新管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特别是结题验收,是检验科技创新
本文主要从经济的视角讨论当前中国的经济崛起,以求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当前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议.
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长期性激励.它着眼于未来,协调股东和经理人员的根本利益,是一种有效的激发人力资源积
在旅游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自助游出行方式,而支撑自助游的旅游环境也正在慢慢完善和发展,如今国家对智慧旅游的提倡,进一步推动了自助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尤其对
本文试就如何改变审计传统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以适应新时期对审计人才的需要,从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
规范基层干部使用和管理工作,是促进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基层干部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国有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基础.
咳喘是小儿常见症状,许多疾病可以引起咳嗽和气喘,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百日咳等。现分述如下。 Cough is a common symptom in children. Many diseases can cau
近年来,信息化迅猛发展,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了制造业物流信息化,同时使其面临一些挑战,本文针对当前物联网信息化背景下对当今制造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施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存在的风险,必须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行风险分析,并建立国库集中支付风险预警体系。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