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策略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2203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由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学生深入参与,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达到最大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尤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通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显著提高。本文着重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地位;体现
  自新课改以来,让学生自主化地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努力的方向。要想实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主动放权给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还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促使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一、尊重主體,主动参与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不仅教师需要适应角色的转变,学生也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习惯性地等着教师“喂食”,而懒得去“自主觅食”,也尚未掌握有用的学习技巧。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扶着学生走路的双手撤回,让学生逐渐适应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具体而言,抽象的数学学习需要大量的感性素材做支撑,而这些感性素材的获得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增设动手操作环节,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大量感性、直观的认识,使得学生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许多学生认为“角的度量”很简单,但是却又常常出错。于是,在课堂上,我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角的度量方法,从错误中积累经验,最终得出正确的度量方法。首先,我让学生阅读课本中测量角的方法,然后利用手中的直尺画出一个又一个角,再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度数。之后,我再让学生展示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判断他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指出问题所在。如此一来,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了大量的经验积累,最终学会了角的测量方法。
  二、创设情境,搭建平台
  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离不开教师为其创设有利的教学条件。创设情境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和交流等活动,让数学学习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而不是学习的负担,以此促使学生逐渐产生要学好数学的愿望。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尽情享受学习的过程,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例如,在学习“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我就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台。上课伊始,我以“过节送礼物”的情境引出面积的概念,由此话题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面积。之后,我又引导学生亲手触摸书本、桌椅等的表面,感受面积的概念,并合理地推测面积的计算方法,等等,促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到了数学教学活动中来。
  三、关注过程,增强体验
  传统应试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过多地把关注点放在了成绩和分数上,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然而,从人的认知规律来看,知识是由过程积累起来的,没有过程的体验和积累,就难以结出丰硕的果实,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只会是一知半解,并不牢固。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上,要放慢学生的学习步伐,放大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去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充分地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式来制作长方形,并通过围绕中心点旋转长方形,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长方形虽然位置变化了,但是大小形状却没有发生变化。之后,我又引导学生亲手制作长方形,并说一说长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征,然后再寻求办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促使学生充分地感受了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每个学生都有着无限的潜能,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使用有效的方法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最大化,这也是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打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华明.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7).
  [2]林宏滨.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6(09).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现今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与创新,新课程改革逐渐运用在教学中,对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要求变得更高。语文是较为基础的知识内容,学生的语文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更会对学生的素养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对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为学生构建实效性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性研究  引言:  现今,高中语文知识中包含较为丰富的文化内容,对学生
期刊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实施高效率的古诗词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更好地赏析中华传统文华,更有助于教师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因此,实现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基于此,笔者从古诗词教学目标明确化;古诗词教学内容解读深化;古诗词教学方法多样化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进行讨论,希望有益于各位教师。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期刊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计算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计算能力,那么他的数学成绩也无法得到非常有效的提升,而小学阶段则是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最好阶段,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计算基础,那么在进行之后的数学学习时就会游刃有余,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其他知识技能,学生的成绩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计算重要性;加强练习
期刊
摘要:从古至今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教书育人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书,讲授书本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二是育人,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培育和塑造,努力使小学生成为国之栋梁,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而品德教育却是我们老师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是从品德教育方面入手,谈谈如何教书育人。  关键词:品德教育;心灵沟通;软硬兼施  小学生的德育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教育难题和关注点。教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有重要的影响,并取得了优秀成果,在教学发展中,平板电脑逐渐加强与教学之间的结合,从多个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平板电脑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优化数学课堂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平板电脑;优势;问题  引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初始阶段,学习基础知识并不是数学学习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中可供教师应用的资源与传统教学时期相比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丰富。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了解多媒体技术对改善教学质量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要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通过合理的指导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合理问题;生活情景;教学难点  在传统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供
期刊
摘要:通过对英语学情与学生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有机结合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化技术,以实现互动式课堂教学,通过云平台为学生端传输微课、音视频、图片与作业,传输学生作品到云平台等模式开展教学,同时以微课与Flash作为辅助开展教学,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资源互动,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鲁科版;小学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以Country Life课题为
期刊
摘要:随着国民意识的提高,教育事业将教学重点由知识的传授、成绩的提高逐渐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全面能力转移,而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开端,教师应当运用丰富的教学能力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为轻松,教师在课堂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课堂意识,遵守课堂纪律,另一方面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对科目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中提出小学语文课堂的开展,可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及思维能力。为此,本篇文章重点针对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展开探讨,从而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引言: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未能以学生为主展开教学,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呈下降趋
期刊
摘要:“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曾经这样说过。这说明,问题意识是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但是现如今,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都只是教师享有的权利,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接受提问,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进行解答是现在最多被使用的教学方法。这样就造成了填鸭式教学,学生们只是被动接受学习知识,提出问题的意识严重的缺失,这在极大程度上减弱了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