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曾是富贵公子哥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59年的人生不都是现在人印象中那般穷困潦倒、艰难苦恨,至少他的前半生跟其他太平盛世中的公子哥一样度过。富裕的家境为杜甫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优渥的成长环境——
  整整1300年过去了,杜甫的名字依然活着,和他的诗歌一样。但人们所熟悉的杜甫生活颠沛流离、体恤民间疾苦的诗人,却仅仅是他人生的一个片段。
  
  打猎和唱歌中度日
  实际上,杜甫59年的人生不都是现在人印象中那般穷困潦倒、艰难苦恨,至少他的前半生跟其他太平盛世中的公子哥一样度过。
  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官僚家族。先祖为晋代大将军杜预,也是著名学问家。祖父杜审言为武则天朝的著名诗人,因此杜甫曾经自豪地说过“诗是吾家事”。父亲杜闲历任兖州(今属山东)司马,奉天县(今陕西乾县)县令。富裕的家境为杜甫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优渥的成长环境。
  在杜甫两岁多的时候,母亲过世了,但是幼年的杜甫并不缺少母爱。忙着做官的父亲把他寄放在洛阳的姑母家,姑母待她胜过亲生。大约在杜甫3岁的时候,他和姑母的孩子同时染上了疫病,姑母尽量照料他,自己的儿子却丢了性命。长大后,杜甫与人谈起,常常泪流满面。
  杜甫早慧,6岁时跟随父亲观看过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令他印象深刻。公孙大娘是当时著名的舞蹈家,书法家张旭看过她的演出后,草书大进,后世尊称为“草圣”,而杜甫最后也被人称为“诗圣”。
  杜甫7岁就会写诗,他曾在诗中自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十四五岁的时候,他开始与文士及官员交往,出入翰墨场所,得到前辈褒扬。不过,那时的杜甫,可不是一个只会摇头晃脑背诗的“书呆子”。他自己写诗说:“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可见,那时的他是多么顽皮好动!
  20岁以后,杜甫过着漫游的生活,那是唐朝文人的风尚。他先是在南方吴越等地,后在山东、河南一带,结交名流,张扬声名,对自己的才能相当自信,自谓“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此时,大唐社会欣欣向荣,年丰物足;年轻的杜甫雄心万丈,他登上泰山,写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豪气万千的句子。
  那时的杜甫,家底雄厚,虽然没做生意没做大官,也不愁生计。他到了洛阳,在自家祖陵所在的首阳山下,建了一座庄园,一边读书一边与当地人士交往。
  744年3月,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经过洛阳,与杜甫相识。闻一多先生有一段非常诗意的论赞:“我们该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4000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难得的模范丈夫
  富裕闲适的生活中,爱情也如期降临。29岁时,杜甫娶了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19岁的女儿为妻。司农掌管钱粮,通俗地说,杜甫的岳父是县财政局副局长。杨氏的名字我们不得而知,但他们夫妻非常恩爱。
  在中国古代男权专制的时代,男子纳妾是十分普遍的事,所谓忠贞不渝的爱情往往只是一时的甜蜜。杜甫却能做到与杨氏一人厮守一生,他们的爱情像潺潺的流水一样,虽然没有惊涛骇浪,称不上轰轰烈烈,却永无停息。
  杜甫成婚之后没几年,他的父亲过世,经济来源一下子没了,生活日益穷苦。再后来,唐朝战乱,杜甫一家四处逃亡,贫穷、疾病、频繁的分别与担惊受怕成了这个家庭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但再苦、再穷,杜甫都没有抛下过杨氏,杨氏也始终以娇弱的肩膀扛锄头种地、背行囊逃难,夫唱妇随。
  杜甫没写过传唱千古的情诗,但在历代诗人中,作品里出现“妻”字频率最高的可能就是他。他为妻子所写的最著名和感人的诗歌当属《月夜》。756年,杜甫在长安求官,将妻儿寄放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妻舅处。一天晚上,杜甫写下了《月夜》一诗,诗中后4句专门倾诉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当时的杜甫已经44岁了,成婚多年,诗句却如同新婚燕尔中的人写的。
  759年,关中大旱,饥荒蔓延,正在同谷(今甘肃成县)落脚的杜甫一家陷入从来没有过的饥寒交迫状态。他写了悲伤的诗句,催人泪下:“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天寒地冻,为了妻儿,杜甫不得不拣拾橡树果子为食,不然就去挖地里的野芋头。
  (据《环球人物》)
其他文献
作为现代油画的经典作品,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它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历史瞬间定格在画布上。然而《开国大典》命运却异常坎坷。它数次被迫修改,其作者董希文也因而饱受磨难——  受命创作  195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纪念日。中央决定举办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其中之一就是举办党庆画展。中央美术学院受委托完成一批表现新中国的油画,其中有巨幅油画《开国大典》。 
期刊
七出,七去(也称七弃)是在中国古代的法律、礼制和习俗中,规定夫妻离婚所时所要具备的七种条件,当妻子符合其中一种条件时,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即离婚)。七出一词要到唐代以后才正式出现,但其内容则完全源自于汉代记载于《大戴礼记》的“七去”,又称作“七弃”。七去的内容如下:  一、“不顺父母”。 亦即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大戴礼中所说的理由是“逆德”,在传统中国,女性出嫁之后,丈夫的父母的重要性更
期刊
说隋炀帝是个极其好色之人,说他下扬州,让800个美女给他拉纤,胡教授认为,都是民间传言,“其实他只有两个夫人,生了三儿一女,而唐高祖有41名皇妃,唐太宗也有35个,如果隋炀帝也如此,那岂止只有三儿一女?”   千余年来,隋炀帝的口碑很差,他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无度的昏君之一,并且铁案如山。真是如此吗?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胡戟教授为读者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对于隋炀帝,历代以昏君视之,他自伴随亡隋
期刊
袁世凯得势后,曾有取清王朝的天下而代之的想法,为此,他还扒掉了自己的祖坟围墙。  事情还得从袁世凯的经历说起,袁世凯生于咸丰九年(1859年)八月二十日。年轻时科场失意,22岁弃文从军。曾随军东渡朝鲜平叛。甲午战争后,被李鸿章举荐到小站编练新军,掌握了一支7000多人的武装力量。从此,逐渐为清廷所倚重。1908年光绪皇帝及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溥仪继位,醇亲王载沣摄政。载沣因为反对袁世凯的很多新政措施
期刊
如今,当人们为了做成一件事,却苦于自己资源不足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寻找赞助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赞助”。  当然,这赞助不是你想要人家就会给你的,所以选定一个吸引人的项目,找到合适的赞助者是最起码的条件,接着就要看该项目最终能否带来利益的共赢。如果能,支持会继续,源源不断;不能,结果可想而知。  历朝历代的皇帝用钱,绝不是毫无节制的。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早就为子孙后代定下了每年用钱的数量,如果超过了
期刊
人们都不会怀疑李白的酒量。在唐朝的诗人中,李白的酒量跟他的诗一样,是算第一的。但李白究竟能喝多少酒,这倒是个谜。   在这方面,他自己最爱“吹牛”的,经常夸耀:“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以及“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此乃酒后狂言,不可全信。只是他确实很讲究喝酒的气氛:“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数到最后,恐怕连自己也数不清?。没钱埋单,就脱下皮大衣(“千金裘”),连同自
期刊
下班的路上碰到一个老妇人,她很瘦,个子很高,脸上挂着近乎谦卑的微笑,向走在我前面的人说了一句什么。可那年轻人马上躲开她走了,她那在寒风中抖动的白发让我心疼不已,恍然想起了早已故去的妈妈,于是,我放慢脚步等她走过来。  她脸上挂着笑,用几乎祈求的眼神望着我,我下意识的用手抓住兜里准备好的一块钱硬币,准备施舍给她,可她却说:“姑娘,百姓超市关板不?”我略略吃惊!马上说:“不关啊?!”她很满足地“哦”了
期刊
母亲常说:“宝贝,你是我生命的简写。”  母亲平淡的一生没有传奇,但她却是我生命中的传奇,是父亲存在的意义。父亲对母亲的爱和母亲对我的爱将母亲的一生牢牢锁住。母亲说我是她生命的重心,父亲是她生活的中心。而母亲自己,却将她那颗柔弱的心,分成三份:给我、给父亲、给我们的亲人。这个刚柔并存的倔强女子,用她细腻且善良的心,细致又真挚的情,撑起整个家庭。她和父亲一起,为我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港湾。这辈子,若是离
期刊
第一次。1952年7月周恩来提议彭德怀以军委副主席身份兼代总参谋长以后,彭德怀专门去向毛泽东提出,自己担任总参谋长确实不合适,想担任王震那个角色,去搞农垦事业。说总参谋长可以让高岗来当,列举了高岗的一些优点。毛泽东没有同意,反而问他,高岗难道没有缺点吗?彭德怀又推荐邓小平来当总参谋长。毛泽东肯定了邓小平的才能,并认为他同军队有着较多的联系,是合适的人选,可是他从现在的岗位上抽不出来。交谈的结果,彭
期刊
我在一家《妇女》杂志上开专栏,写有关情感问题的文章。可能我谈得大胆和直率,所以颇受读者的欢迎。有些读者给我写信诉说她们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而家庭暴力并非全是丈夫打妻子,也有妻子打丈夫,还有父母打儿女,有一个被继父打得要死的女学生,说她正躲在“家庭监狱”的角落里给我写信;还有一个丈夫说他真正在家跪搓衣板,而且是跪那种锯牙锋利的塑料洗衣板……看到一封封充满痛苦的来信,我大吃一惊,这才知道一些家庭正在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