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晚更新世沉积环境的演变

来源 :海洋学报(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s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于1979年与1981年对黄海晚更新世以来古地理环境的演变进行过研究,又据1980年所获得的综合分析资料对黄海晚更新世沉积环境的演变得到了新的认识,即黄海晚更新世以来,有三次裸露成陆,经历了陆—海—陆—海—陆—海的演变历史。研究证明,泥炭层可作为划分黄海晚更新世地层的标志层。 In 1979 and 1981, the author studied the evolution of pala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in the Yellow Sea in 1979 and obtaine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in the Yellow Sea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data obtained in 1980. That is, the Yellow Sea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re have been three nudibranches that have undergone the evolution of land-sea-land-sea-land-sea evolu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peat layer can be used as a sign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of the Yellow Sea.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析前人提出的阳光穿透深度Z_(90)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水体组成状况、大气条件和传感器接收特性等因素,提出了遥感透视深度Z_R的概念,并推导出Z_R与Z_(90)的关系式,用陆
本文推出了固液混合物、孔隙相互连通和相互孤立的饱和海底沉积物声速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沉积物结构对声速的影响程度并与以往常用公式比较,一些试验数据初步辅证了本文公
自本刊2007年第11期报道了止疼效果好、安牙固齿快的安牙宝成功问世后,青岛欧美专利技术研究所的咨询电话接连不断,上海、重庆、四川、黑龙江等地的读者纷纷来信来电,倾诉自
一、前言吕泗近海是指川腰港以南,启东咀以北,东经122°20′以西的广大水域。海岸线略向海凸出,北段为西西北—东东南向,南段偏南北向。岸外是宽阔而平缓的浅滩。北部有与岸
随着数码相机的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摄影的真实性一再的被高科技所践踏,摄影家们开始从早期摄影技法中寻找摄影的意义并将其继续发展。一如油画一样,在传统技法上推翻
(一)取样方法 1.取样站位的确定 岩石取样的目的,是为了采取前第四纪的岩石,以鉴定岩性、矿物化学特征、沉积相及年龄。本次取样的目的是解决南海北部陆坡底部及中、西沙的
七十年代初,秘鲁鳀鱼年产量曾高达1,200万吨,遥居世界单鱼种渔获量之首.但1972~1973年受到埃尔宁诺的影响,近年渔获量仅能维持200多万吨.此后,世界上许多科学工作者对埃尔宁
对沉积物的研究已得出普遍的结论:人类活动排放到天然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通常以相当不稳定的化学形式—非晶格相存在于表层沉积物中,由于重金属在沉积物/水界面存在着大
波浪测量分析仪是根据浅海波浪观测与分析的需要而研制的测量分析系统。采用超声和压力两种传感器进行同步观测。分别适用于中、小浪和大浪的测量,波高最大量程为20m。 应用
根据台湾海峡西部沿岸海域的沉积调查和研究,作者系统总结了该区海底沉积类型的分布特征,并详细分析了形成该区沉积类型分布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最后论述了此项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