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曲《塞上风情》作品赏析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马迪老师所作的笛子独奏曲《塞上风情》作品进行赏析,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作者简介、创作素材、作品分析和个人体会。该曲以陕北民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为创作素材,悠揚的信天游回荡在黄土高原上,倾诉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关键词]塞上风情;笛子;马迪;陕北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1)08-0078-03
  笛子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它是由天然的竹材制成,因此也称为“竹笛”。在现代,中国竹笛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流派,有“南派”与“北派”之分,南派以赵松庭、陆春龄为代表,北派以冯子存为代表;在竹笛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来看,可以划分为“传统派”与“现代派”,这两种表现手法虽然不同,但也彼此相互补充完善。竹笛所涉及的领域不仅仅限于中国民族乐团,在西洋交响乐团以及戏曲音乐中均有涉猎。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曲调。[1]李白曾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这样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笛子艺术的魅力。[2]
  一、《塞上风情》作者简介
  竹笛与乐队《塞上风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长安乐派”代表人物马迪先生于1997年创作而成。[3]马迪先生于1956年出生于西安,9岁开始学习吹奏笛子,师承著名笛子演奏家元修和先生,先后受益于谭谓裕及陆春龄等老一辈知名的笛子大师。
  马迪先生——生长在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人,在继承着传统笛子演奏方法的同时,[4]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先后创作了揉音等许多新技法,进一步丰富了竹笛的表现力,成为中国西部音乐家的代表,无论在演奏技巧上或作品创作以及教学方法上,都形成了其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笛艺界独树一帜。[5]在马迪先生数十年的艺术生涯里,还创作了《秦川抒怀》《赶牲灵》《纺线线》等数十首优秀乐曲。他凭一支竹笛弘扬秦风古韵,让世人领略八百里秦川浓郁的西部风情。
  二、浅谈《塞上风情》的创作素材
  《塞上风情》是根据陕北民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创作而成的。“羊个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哟拉话话难……”这首民歌源于陕西与内蒙接壤的毛乌素沙漠地带,歌里唱的是一对苦命恋人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是一位以放羊谋生的后生,他喜欢唱民歌,并且在放羊时经常唱,女主人公名叫彩英,人长得貌美,歌声也动听,二人因唱歌而相识、相爱,他们通过歌声来表达内心的爱。但按照乡俗,他们二人是同姓,有远亲关系,不能通婚,所以他们的爱恋只能压在心底。最终在彩英出嫁的那天,男主人公痛苦欲绝,看着心爱的人嫁给别人,唱出了这首感天动地的歌。
  《塞上风情》在《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原调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成为了该曲的引子部分,整曲为信天游的风格,慢板延续了引子的愁绪与思念,给人以一种悲怆、感动的情感。
  三、《塞上风情》作品分析
  马迪先生根据这首民歌创作的笛曲《塞上风情》,全曲分为三段:(引子)信天游;(慢板)眷情;(快板)放歌。悠扬的信天游回荡在黄土高原上,倾诉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凄美的旋律仿佛将人们带来到了这片深情的土地。[6]
  在引子中,采用“清吹”的方法,更加注重气息与音色,通过强弱对比、压揉音、气震音等技巧进一步用笛子“唱”出信天游的味道,更好地将曲子的情感通过笛子表达出来。引子中“一问一答”的配合像是男女之间的深情问答与牵挂,又好像是对家人、家乡的思念与眷恋。
  在慢板中,曲调宽广、悠扬、抒情,旋律的情感好似是在倾诉,又好似是在眷情。慢板中大量使用压揉音技巧,通过压揉音产生的二度关系,听众们更容易沉浸到曲子的感情中。仔细聆听,用心感受,在黄土高原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当地的人民、家人、男女彼此间的深深眷恋之情。
  在快板中,曲调开阔高亢热烈,节奏固定较为匀称。在乐曲处理方面,前段多处采用三度滑音、三度叠音、气震音等技巧,大旋律线条的演奏,表现力极丰富,深情表达内心想法;中段的滑音部分,一遍原调,一遍转调,丰富、活跃的整曲的氛围,紧随其后的多个历音,由慢及快再到匀速,接上轻快自由的吐音、花舌,快板部分显得格外俏皮活泼;后段的是前段的再现,较之前相比在演奏上更加激烈,将整曲推向高潮,以三个音的长音由弱到强再到最强结束本曲。
  四、《塞上风情》演奏处理
  首先,在引子部分,因不受节奏和速度的限制,所以处理得较为自由,笔者将引子部分划分为了6个乐句。首句的三个“2”,将第一个“2”以弱起、作延长开始了本首曲子的演奏,紧接着第二个“2”加入了一个缓慢的、轻轻的打音,第三个“2”作了多个颤音的演奏方式,将首句稳定在整句的第四个音符“1”上,并将其作了渐弱的处理,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勾起听众的兴趣,完成前半句的演奏,后半句依旧运用了打音,再通过一个长音的渐强加上气震抒发情感,首句的尾音以一个缓慢的“5”的下滑音收尾。第二句将长音“5”加上回滑音,此处的回滑音短促且圆滑,绝无生硬、突然的感觉,而缓慢的下滑音在曲中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见谱例1:
  [JP2]
  第三句先是“2”的高低八度的变化,加上与首句相似的三个“2”的处理方式,连接着两组三度滑音,“6”“#4”两个音符由重到轻,两组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组的时值是第一组的一半,且第二组的滑音为后面大切分节奏型的压揉音充当连接桥梁的作用,在声音效果上就好像是在压揉音之前产生了近似于回滑音的“6#45”,又好像是三度滑音“6#4”作了单音“5”的倚音,无论是哪种,都将前后完美地联系在了一起。压揉音通过手指放松自然做出的压揉动作,产生了“45”的二度关系,为该曲增添了色彩,让听众们感受信天游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场景。这一句似倾诉、似眷情、似问答,表达出内心深处所抒发出来的深深情感,同时为下一句引子部分的高潮做了铺垫。见谱例2:   第四句与首句在前半部分是完全相同,相同的谱子,相同的处理方式,但作曲既然做了重复的设定,我便在感情上做了额外的处理,第四句较首句相比,在节奏上更强,更易抒发感情。与此同时,在谱子中,我们可以对比出他们的不同,第四句在首句的基础上做了补充,这句补充起到了将引子推向高潮的作用。两个十六分音符、一个切分音的节奏型,在第一个十六分音符前加上一个倚音,将两个十六分音符吹奏出“545”回滑音的效果,连接着由“5”到“6”的上滑音,和压揉音的烘托,将乐句停留在高点。见谱例3:
  在第五句的开头处,顺势做了一个由上到下的滑音,连接多个打音,将乐句停到压揉音上,为引子末句的平稳做好铺垫。见谱例4:
  引子末句的三度滑音“53”、倚音等装饰音在演奏时将速度放慢,并适当地延长,以气震音的渐弱结束。见谱例5:
  其次,在慢板部分的处理上,我的处理方式与处理引子时大同小异,在注意气息和强弱关系的变化的基础上,对每一句做了“味道”的处理,使其真正具有當地的风格特色。例如,第一句中的“2”到“6”两个简单音符,吹起来并不是板板正正、完全按照谱面上的时值吹奏的,而是将后面的“6”吹奏出赠音的感觉,将“2”浅浅地落到“6”上,更加地符合陕北的味道。见谱例6:
  第二句以回滑音开头,在复附点八分音符中间加入一个打音,以“6”的长音加气震结束。见谱例7:
  在插入一小段间奏后的乐句部分,加入了垛音与花舌技巧,由垛音进入乐句,长音运用花舌技巧,产生一种浓厚的感觉。见谱例8:
  最后,在快板部分,表现出热烈的放歌场景,大量运用滑音和气震音。在每句的开始,加入与第一个音相适应的倚音,进入乐句中,以长音的气震拉长结束每一句。在短暂的间奏之后连接仿敲击乐的演奏,整个部分围绕两个音“4”和“2”,通过连续的滑音,以不同的节奏型,不同的时值,不同的调性演奏出丰富的敲击乐的速度和力度。见谱例9:
  紧接着是由慢及快的历音部分,上历音与下历音的组合,清晰明快的双吐音作欢腾的铺垫,将曲子的情绪与氛围上升到一定高度。历音和三十二分音符的部分,不能因为速度快、时值短就糊弄过去,也不能有一种拖拖拉拉的感觉,要保证每个音的质量,要吹得很清晰、很干净。见谱例10:
  最后一部分转回原调是快板的再现,只将其结尾做了以长音结束的处理,“4”“5”“6”三个音由弱到强的变化,最后一个音“6”上由强到最强,用开6孔颤3孔的方式,将“6”推至最高,强收结束。
  五、《塞上风情》演奏体会
  刚拿到谱子时,笔者粗略地看了一遍,一共6页谱子,总体上来说,笔者认为曲子旋律很简单,也没有复杂的节奏型,吹起来应该会比较容易。紧接着笔者去网上搜索了马迪老师演奏的视频,在边学习边欣赏的过程中,笔者渐渐地发觉到了曲子的一大难点——曲子的味道。
  在练习时,给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累!《塞上风情》并不像笔者初次拿到谱子时感觉的那般轻松、容易,而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的曲子。除了曲子的味道,尤其还需要一定的气息支撑,比如,曲子中推进高潮的部分,需要达到由弱到强,或是由强到更强的音乐效果,就需要气息支撑着向上推进、顶上去,来完成曲子所需要达到的音乐效果。除此之外,曲子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技巧——压揉音,对笔者来说需要额外的琢磨研究,因为压揉音是两个音通过压揉的动作而产生的,而这两个音是二度的关系,同时又都是两个半孔音,因此要在确保音准准确的情况下,通过手指放松的压揉动作,吹奏出该曲中压揉音的音乐效果。最开始笔者在做压揉的动作时,总喜欢用胳膊发力、使劲来帮助手指完成压揉的动作,造成的后果就是手指越来越僵、胳膊也越来越紧,紧接着带动着全身紧张,大大影响了该曲子的吹奏效果。经过一段时间压揉音的练习,笔者在吹奏时手指更加灵巧、胳膊更加自然、全身更加放松,这样一来,再次吹奏时,较之前相比好了很多。
  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断练习,笔者对《塞上风情》有了新的体会。首先,在吹奏时一定要保证放松,不仅仅是手要放松,全身都要放松。只有将全身放松下来,才能使听众感觉轻松自在,听得舒服不累。同样,如果能让听众听得舒服了,在一定的程度上,自己吹奏起来也会是处于一种很放松的状态下,听众与自身的感觉是相互的。其次,练习时不要急于求成,有些技巧的练习不在于一朝一夕,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练习,用到曲子中才会有恰如其分的效果。再其次,要注重气息的控制,在吹这种曲子时,气息要合理运用,切勿使气在不经意间浪费掉;同时,吸气也是一个关键之处,在较短时间内要将气吸满、吸足。再次,吹奏时,脑中要有画面,要先让自己沉醉在曲子中,认真感受曲子的韵律,认真体会作曲家在创作这首曲子的意图和想要表达出的情感,形成画面,才能更好地将这种画面感和情感传递给听众或是观众。最后,要想完成好一部作品,需要了解该曲的创作素材、缘由、情感等,再根据音频或者是视频将谱子完善好,综合对比多个版本,加上自己的实践,和处理乐句的方式,形成一套自己的吹奏风格。
  (责任编辑:刘露心)
其他文献
[摘要]  我国20世纪30年前后的艺术作品中,最出色的是抒情性艺术作品,这些歌曲大多数都引用了我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它们在音乐表现上讲究意境的表达,在情感上讲求细腻、含蓄地表达,在音乐的技巧上讲求精致、严谨。[1]陈田鹤在艺术作品创作领域中很有说服力,笔者根据对他所写的歌曲《山中》的剖析,深入挖掘他的编曲特点,为更好地演绎这个作品打好基础。  [关键词]《山中》;演唱技巧;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
姑婆王会悟是我父亲孔另境方面的亲戚.我父亲的姐姐,我叫姑妈,而姑婆要比我姑妈和父亲长一辈.我们都是浙江桐乡的乌镇人.其实,王会悟(1898-1993)比我父亲大不了几岁.在家我经
期刊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世居甘肃的有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藏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河西走廊生活的裕固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与蒙古高原回纥和由漠北迁入河西走廊的回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受音乐思潮的影响,西方现代音乐对我国的音乐产生了极大地冲击,80年代初,中国作曲家开始尝试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多方位的融合
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是一篇争议颇多又发人深思的历史性著作.每每翻看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都会出现新的观点和想法,让人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
德彪西,法国作曲家、革新家,印象派鼻祖.是一位富有天分的反抗者.拥有敏锐的听觉,强调感受,注重乐器音响效果的使用,创作出了许多独具匠心的音乐作品.其作品结合了东方音乐以
[摘要]  本文主要简单地介绍了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通过对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理论进行分析,来探讨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的有效应用,研究民族音乐作曲理论的实践性,以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充分应用民族音乐作曲技术,来提升民族音乐水准,用音乐来向全世界展示我国民族地区的文化特征和艺术风貌,传承优良的民族精神,让民族音乐作曲中融入生活,有效运用音乐作曲技术理论知识,从而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音乐,它们独具特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音乐在我国的音乐课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有效宣传了中国音乐文化,也丰富了音乐教育的课堂。基于此,本文从舞蹈音乐与民间舞蹈音乐的概述入手,首先分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然后探究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音乐的课堂运用。  [关键词]舞蹈音乐;民族民间舞蹈音乐
1rn在漾濞,好多人都知道李家庄,全是因为那些甜到心坎的糖心苹果.李家庄苹果出名,与一位老人的艰苦奋斗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他是李家庄苹果成功的最为关键人物.
期刊
[摘要]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五千多年历史,博大精深,随着音乐这门学科的发展,高中音乐鉴赏这门学科的不断丰富,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已成为重要话题。但是现如今根据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情况,发现对传统文化元素音乐教学缺失。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课授课时,应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乐器、戏曲等融入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更好地继承以及发扬传统民族文化。  [关键词]高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