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二十二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反映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则是股市走牛的坚强基石。然而,近几年来,中国股市却与宏观经济出现了背离的现象,尽管GDP每年都保持7%左右的增幅,但上市公司的业绩却出现逐年下滑。如何来解释中国股市的走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之间的背离,分析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揭示股票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客观认识股票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进一步发展中国股票市场的前提。
关键词中国股市实体经济相互关系政策建议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09-02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正式营运,标志着中国证券集中交易市场的形成,将中国资本市场推进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A、B股)达到2063家,总市值达到265422.59亿元,投资者开户数达到13391.04万户。与1992年底19家上市公司1048.13亿元的总市值相比,我国股票市场在市场规模扩大方面取得的成绩斐然。然而,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是曲折坎坷的,与一直稳步增长的国民经济相比,股票市场的波动频繁而剧烈。宏观经济状况和股价走势的不太符合,引发了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股市的众多评判与争论,其最核心的内容可以归结为“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否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本文将对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一定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一、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一)中国经济周期的运行情况
本文依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CEMAC)发布的一致合成指数月度数据法对我国1991年1月至2008年4月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周期划分。
从上表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出,自1991年以来,我国已经历了4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自2005年2月开始的第5个周期也已达到峰值,处于下降阶段。虽然周期波动的长度参差不齐,但都只有3—5年的时间。
(二)中国股市周期的运行情况
对上证综指1991年1月至2008年4月的历史走势进行了周期划分。
从上表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出,自1991年以来,我国股市已经历了两个完整的周期,自2005年6月开始的第3个周期也已见顶,处于下跌过程中。
(三)中国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关系研究
根据表1和表2的显示,自199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已经历了四个完整的周期和一个上升阶段,与此同时,股市只经历了两个完整的周期和一个多头行情,简单来看,两者似乎毫不相干。但只有通过更加全面深入的对比分析,才能得出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的真实关系。
从上表的对照中,我们可以简单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我国股市周期运行与经济周期运行不具有同步性。股票市场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比实体经济第一、二、五个周期的起点晚2个月、4个月和4个月。峰值的出现也不同步,股市第一、三个周期的峰值比实体经济第一、五个周期的峰值分别早出现3个月和1个月。
第二,股市周期波动幅度远远大于经济周期波动幅度。股市第一个周期的波动幅度是第一个经济周期波动幅度的71.25倍,股市第二个周期的波动幅度是第二、三、四个经济周期平均波动幅度的87.21倍,股市第三个周期的波动幅度是第五个经济周期波动幅度的124.56倍。可见,股市的波动性不仅剧烈,且与实体经济稳定性加强的趋势相反,股市的波动性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我国的股票市场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不存在显著的对应关系。
二、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不相关的原因分析
理论上来说,股票市场的发展应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实证分析的结论却是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不能促进甚或还阻碍经济的发展,整个股票市场游离于经济增长的过程之外。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股市存在的股权分置现象
股权分置是指我国股市存在流通股与非通股之分,而非流通股所占比例较大,流通股股东的选票所占比例较小,难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决策,使得管理层对公司的股票价格并不十分关心,公司治理结构极其不合理。
(二)我国股市监管制度缺陷
主要表现在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由于股市是典型的信息市场,只有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时性,才有可能形成公正、合理的证券市场价格。但在行政管理体制下,非市场手段的监管极易造成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间信息不对称,使得上市公司从不完善的制安排中寻求租金,扭曲股市信息传导机制。
(三)投资者结构不合理
我国股市投资者以中小投资者居多。中小投资者缺乏理性分析能力,往往处于“非理性的狂躁”状态,导致过高的换手率。这也正是导致股市与经济增长显性不相关的主要原因。
三、协调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政策性建议
在正常情况下,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越强,往往意味着股市越成熟越完善。对照前面本文对中国股市进行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我们发现中国股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弱,反映出中国股市的不完善。为了更好地发挥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彼此间的相互促进作用,针对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一)建立多层次的股票市场体系
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可以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融资需求,从一定程度上避免股票市场定价的单向性,对保证市场资金充裕、培养长期稳定的投资者群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股票市场监管体系,保证监管制度化
完善的监管体系,是股市健康运行的保证,发展我国股市的当务之急是制定、修改与完善各种与证券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股市各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关系。
第一,要健全和完善现有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使各法律的独立性和协调性相结合。不仅要完善已有的证券法规,针对市场违规新现象给予法规上的及时适当补充;而且在保持已有证券法规独立性的同时,要协调《证券法》与《公司法》、《刑法》等一些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各个法规间仍存在着一些矛盾或不协调的地方亟待改善。
第二,完善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制度,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另外,还要提高监管透明度,加强对监管人员的监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第三,应重视监督机构的执法力度。一是加大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会计师、律师、证券公司的检查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机构和个人进行有效的惩罚。二是建立证监会加入第三者诉讼的制度。在符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符合公众利益的前提下,证监会以一方当事人的身份,提出观点和意见,介入法律诉讼。
(三)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善始善终解决好股权分置问题
股权分置是历史遗留问题,扭曲了资本市场的价格形成体制。我国已经于2005年9月5日证监会正式公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之后,启动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工作程序。
股权分置改革进行到现在,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的限售流通股稳妥地实现上市流通,不让其对我国股市的平稳发展产生太大冲击。针对这个问题,2008年4月证监会还发布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定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公开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
参考文献:
[1]Greenwood Jcremy and Smith Brace.Financial Markets in Development,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Journal of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01.1997,2l(1):145-181.
[2]刘树成.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北京:社会科学主义献出版社,2007.
[3]刘骏民,任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一对我国当前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一种解释.经济研究.
[4][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5]贾炜,蔡维,樊瑛.一个关于中国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7,9(34):93-96.
[6]王志扬,马理.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财贸研究,2005,(1):94-96.
[7]郑江淮,袁国良,胡志乾.中国转型期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0,(6) 15-24.
关键词中国股市实体经济相互关系政策建议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09-02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正式营运,标志着中国证券集中交易市场的形成,将中国资本市场推进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A、B股)达到2063家,总市值达到265422.59亿元,投资者开户数达到13391.04万户。与1992年底19家上市公司1048.13亿元的总市值相比,我国股票市场在市场规模扩大方面取得的成绩斐然。然而,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是曲折坎坷的,与一直稳步增长的国民经济相比,股票市场的波动频繁而剧烈。宏观经济状况和股价走势的不太符合,引发了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股市的众多评判与争论,其最核心的内容可以归结为“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否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本文将对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一定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一、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一)中国经济周期的运行情况
本文依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CEMAC)发布的一致合成指数月度数据法对我国1991年1月至2008年4月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周期划分。
从上表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出,自1991年以来,我国已经历了4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自2005年2月开始的第5个周期也已达到峰值,处于下降阶段。虽然周期波动的长度参差不齐,但都只有3—5年的时间。
(二)中国股市周期的运行情况
对上证综指1991年1月至2008年4月的历史走势进行了周期划分。
从上表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出,自1991年以来,我国股市已经历了两个完整的周期,自2005年6月开始的第3个周期也已见顶,处于下跌过程中。
(三)中国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关系研究
根据表1和表2的显示,自199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已经历了四个完整的周期和一个上升阶段,与此同时,股市只经历了两个完整的周期和一个多头行情,简单来看,两者似乎毫不相干。但只有通过更加全面深入的对比分析,才能得出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的真实关系。
从上表的对照中,我们可以简单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我国股市周期运行与经济周期运行不具有同步性。股票市场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比实体经济第一、二、五个周期的起点晚2个月、4个月和4个月。峰值的出现也不同步,股市第一、三个周期的峰值比实体经济第一、五个周期的峰值分别早出现3个月和1个月。
第二,股市周期波动幅度远远大于经济周期波动幅度。股市第一个周期的波动幅度是第一个经济周期波动幅度的71.25倍,股市第二个周期的波动幅度是第二、三、四个经济周期平均波动幅度的87.21倍,股市第三个周期的波动幅度是第五个经济周期波动幅度的124.56倍。可见,股市的波动性不仅剧烈,且与实体经济稳定性加强的趋势相反,股市的波动性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我国的股票市场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不存在显著的对应关系。
二、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不相关的原因分析
理论上来说,股票市场的发展应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实证分析的结论却是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不能促进甚或还阻碍经济的发展,整个股票市场游离于经济增长的过程之外。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股市存在的股权分置现象
股权分置是指我国股市存在流通股与非通股之分,而非流通股所占比例较大,流通股股东的选票所占比例较小,难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决策,使得管理层对公司的股票价格并不十分关心,公司治理结构极其不合理。
(二)我国股市监管制度缺陷
主要表现在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由于股市是典型的信息市场,只有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时性,才有可能形成公正、合理的证券市场价格。但在行政管理体制下,非市场手段的监管极易造成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间信息不对称,使得上市公司从不完善的制安排中寻求租金,扭曲股市信息传导机制。
(三)投资者结构不合理
我国股市投资者以中小投资者居多。中小投资者缺乏理性分析能力,往往处于“非理性的狂躁”状态,导致过高的换手率。这也正是导致股市与经济增长显性不相关的主要原因。
三、协调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政策性建议
在正常情况下,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越强,往往意味着股市越成熟越完善。对照前面本文对中国股市进行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我们发现中国股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弱,反映出中国股市的不完善。为了更好地发挥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彼此间的相互促进作用,针对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一)建立多层次的股票市场体系
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可以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融资需求,从一定程度上避免股票市场定价的单向性,对保证市场资金充裕、培养长期稳定的投资者群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股票市场监管体系,保证监管制度化
完善的监管体系,是股市健康运行的保证,发展我国股市的当务之急是制定、修改与完善各种与证券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股市各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关系。
第一,要健全和完善现有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使各法律的独立性和协调性相结合。不仅要完善已有的证券法规,针对市场违规新现象给予法规上的及时适当补充;而且在保持已有证券法规独立性的同时,要协调《证券法》与《公司法》、《刑法》等一些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各个法规间仍存在着一些矛盾或不协调的地方亟待改善。
第二,完善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制度,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另外,还要提高监管透明度,加强对监管人员的监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第三,应重视监督机构的执法力度。一是加大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会计师、律师、证券公司的检查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机构和个人进行有效的惩罚。二是建立证监会加入第三者诉讼的制度。在符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符合公众利益的前提下,证监会以一方当事人的身份,提出观点和意见,介入法律诉讼。
(三)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善始善终解决好股权分置问题
股权分置是历史遗留问题,扭曲了资本市场的价格形成体制。我国已经于2005年9月5日证监会正式公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之后,启动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工作程序。
股权分置改革进行到现在,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的限售流通股稳妥地实现上市流通,不让其对我国股市的平稳发展产生太大冲击。针对这个问题,2008年4月证监会还发布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定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公开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
参考文献:
[1]Greenwood Jcremy and Smith Brace.Financial Markets in Development,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Journal of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01.1997,2l(1):145-181.
[2]刘树成.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北京:社会科学主义献出版社,2007.
[3]刘骏民,任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一对我国当前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一种解释.经济研究.
[4][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5]贾炜,蔡维,樊瑛.一个关于中国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7,9(34):93-96.
[6]王志扬,马理.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财贸研究,2005,(1):94-96.
[7]郑江淮,袁国良,胡志乾.中国转型期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0,(6) 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