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之思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7114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以来,人们喜欢用"自由表达"来表达作文教学新理念,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学生的作文能力却未见有多大提高。笔者认为,必须重新审视"自由表达",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概念、意义与特点
  (一)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概念、意义"自由表达"包括与其和它相似的字眼,没有出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和课程目标部分,而只是出现在"教学建议","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见,"自由表达"是操作层面即教学策略的概念,就是学生能够在较少束缚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表达。鼓励自由表达,培养良好的写作心态,有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兴趣表达甚至能乐于表达,同时,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特点。小学生习作能够"自由表达",就在于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能自由表达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们的心智水平,心智水平越高,表达也就越自由。但是,小学生习作的"自由表达",并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表达,不可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自由表达"有很大的受限性,受到心理发展特点、生活经验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限制。
  小学生的"自由表达",首先受到心理发展特点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即使到第三学段,抽象思维仍然需要形象材料的支持。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虽然一直在发展之中,但即使到了第三学段,个性的发展,也仅仅是比较多地减少对父母的依赖;社会性的发展,对人与社会的观察,角度比较单一,也是肤浅的。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个性与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做到想表达什么事物就能表达什么事物。
  其次,是受個体生活经验的限制。即使到第三学段,他们对生活感性认识的积累也还是比较单一的,对生活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
  其三;是受个体写作经验的限制。第一学段,是写话的启蒙教育阶段,学生要学习怎么遣词造句,把句子写通顺、写完整,怎么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第二学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两段话,是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三学段,也不过是比较系统地"学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习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每个学段的习作,都有新的写作知识要学习,"自由表达"都受到写作经验的限制。
  二、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指导策略
  对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其受限性,要遵循课程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一)目标策略。教学是有序行为。习作教学也应该有序,要遵循教学目标两个向度,写作心态的向度和写作能力的向度。
  第一、二学段的"自由习作",在培养写话的兴趣引导学生"乐于表达"的同时,要把能"写话"纳入教学目标,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到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两段话。第二学段如果没有培养写一两段话的能力,第三学段的分段写也就失去了依托,因此,围绕一个主要意思写一两段通顺连贯的话,应该是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重点。第三学段,在继续发展学生的"乐于表达"的写作情感时,要注重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能力。
  (二)开源策略
  1、热爱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作家是如此,对刚学习写作的小学生更是如此。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承受生活,认识生活,丰富情感。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就会乐于表达生活,表达生活就会有话可说。
  2、读书积累。要引导学生从书中间接认识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和积累语言。一是间接认识生活,很多生活,就是阅历很丰富的大人也不可能都经历过,通过读书,可以体验人生的丰富多彩和大千世界的奇妙。二是丰富情感体验,人类的高尚情感十分丰富,每个人都不可能有很全面的体验,但可以在读书中徜徉其间。读书体验,是对别人体验的再体验,在再体验中丰富情感,升华情感。
  3、促进心理发展。一是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思维的具体化,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与思想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二是要促进个性和社会性和谐发展。语文学科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和谐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导流策略
  1、激发表达欲望。表达欲望是写作的动力,召唤起表达欲望,学生就会"乐于表达"以至"欲罢而不能"。
  可以情感激发表达欲望。挖掘写作对象的情感,或赋予写作对象以情感,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给带有情感的作文题目,《我感激的一个人》可以唤起感恩的情感而乐于倾诉,《今天玩得真开心》因符合学生的天性而使他们乐于表达;此外,充满情感的导语,也能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2、指导表达方法。课标指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指导的途径有,指导课中指导,面批时指导,讲评课的指导和随课文教学指导。
  指导课的指导。作文指导课,除了激发写作兴趣外,要进行取材指导、开拓学生选材的思路,比如可以用例举法,例举写作材料,激发学生通过联想从记忆仓库中提取写作材料。构思指导,要引导学生想明白要告诉别人什么意思,哪些内容写具体,那些内容少写甚至不写,要按照什么顺序写才能把意思说明白等。起草环节的指导,学生在起草过程中,老师要巡视,发现共性问题,要及时在班上做集体指导。
  3、分流。对"自由表达"与"规范指导"可作适当的分流。小练笔、日记给足"自由表达"的机会,学生"写作目的自由、选材自由、应用表达方法自由"。
  作文指导课和讲评课,则要适当加强规范指导,即使是没有题材限制没有写作方法的明确要求的作文,也要进行规范指导。
  假如把习作比作一棵大树,心理发展、生活与读书就是大树的根,自由写作就是枝叶,树没有枝叶不行,没有树根更不行,心理发展有多成熟,热爱生活与读书的程度有多深,习作就可能有多大程度的自由。根深才能叶茂,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热爱生活、热爱读书,有效学习表达方法,才有可能在较高的层次上实现习作的"自由表达"。
其他文献
油分在种子中的积累是生物合成的典型范例,其最终产物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使得可通过遗传控制来有目的地提高种子的品质。种子油分含量的自然遗传倾向于低油分方向筛选。而目
由于现在的电脑、电视等网络媒体,经常报道某某学校的学生又由于某某原因跳楼自杀了,每当我看到这触目惊心的一幕时,心里总是在想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当前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意见。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
期刊
内容摘要:做到善于表扬鼓励每个学生,我深信,这会像一张风帆,使每个学生在人生的航程里产生不尽的动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鼓励 表扬 健康和谐 全面发展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啊,我国现行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是让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写到这,我不由的想起曾在《班主任之友》杂志中看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颇受启发:一
"问题导学"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及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问题导学"是一种有效和发展性的教学模式,源于思维活动产生于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能使学习者的思维具有明确目的性;解决问题的学习能使学习者在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新旧知识之间作出联系,建立知识系统。通过学生亲身探究和实践,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有利于培
期刊
改变了13亿人的生活和命运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从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入手,发动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带领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通过十一届
教学十几年来,听别人上课也不下百堂。每当听别人上示范课时,内心就激情涌动:教学环节多完整,板书多工整,普通话多流利,孩子多聪明,回答问题那么准确无误......  可当自己走进课堂时,教学环节完整了,粉笔字写好了,普通话流利了,可學生回答问题却不是那样准确无误。后来,我才终于悟出那所谓精彩的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共演的一台戏,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而真正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真正的课堂
期刊
加强党委自身建设,维护班子团结至关重要。这当中,党委书记作为“班长”负有第一责任,不仅要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更要带好“一班人”共事处事干事,让委员各
An optimal vibra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partially observable nonlinear quasi Hamiltonian systems with actuator saturation is proposed. First,a controlled part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写的是作者访问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当地牧民热情欢迎的感人场面。这是一篇集语言美、自然美、人情美于一体的感人之作。语言美描绘了自然美,讴歌了人情美,这正是本文写作特色之所在。因而教学这一课,应抓住这一特色,引导学生欣赏语言美,领略自然美,品味人情美,从而受到民族团结和热爱祖国的教育。  一、欣赏语言美  《草原》全文语句多姿多彩,美不胜收。要让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的几点实践:教师角色转变;构建学习环境:通过实现轻松的心理、充足的时间、及时的帮助、适时的激励等目标来完成;学生体验。课堂引申:实践课的课堂引申到广阔的社会,并由专业人员承担教师的部分作用。反思存在问题:学生技术基础薄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能力;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