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院校《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

来源 :中国食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nian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营养与健康是当代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医科院校相继开设《食品专业英语》课程,这是英语技能的普及运用、食品专业的地位提升和医科院校的特性优势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在实际《食品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挑选、师资配备和考核方式等原因,教学效果未达到最理想状态。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学生、学校三方的认知和理解不一致,因此医科院校《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需从加强学习、培养兴趣和改善环境入手。
  一、《食品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食品专业英语》是高校为食品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其直接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专业文献的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科院校相继开设《食品专业英语》的课程。
  《食品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是由英语技能的普及运用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文化、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理所当然化作国际交流的纽带。英语全球化成为大趋势、大流行,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把英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不同的文化水平对应着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学,义务教育之后高等教育的专业化使得专业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食品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是由食品专业的地位提升引起的。衣食住行,食为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跨越了量到质的转变,尤其近年来食品问题频发,食品行业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食品营养、健康、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同时国内外食品研究的现状与差距催生了《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
  《食品专业英语》教育在医科院校更具有重要性。医科院校的办学宗旨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紧密相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因此,必须加强国内外合作、分享经验,食品类专业的交流和沟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食品專业英语》教学现状
  从理论上讲,医科院校《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应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现实与理想往往存在很大差距。
  1.教材方面。不同院校的教学侧重点有所差异,比如高职院校侧重食品的加工、生产,农业院校侧重农作物的种植、培育,医科院校侧重于食品的安全、营养,不同教学目的决定了授课范围与教学内容。然而,目前仍然缺少根据院校教学特点设置内容的细分教材,高校可挑选的余地较少,同时也存在教材内容涉及面较老旧、文章没有及时更新等问题。
  2.师资配备方面。教师的专业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食品专业英语》教师原则上应该具备扎实的英语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现实中往往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术业有专攻”已是难得,多面手、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同时,也存在《食品专业英语》教师基数少、执教时间短、交流具有局限性等问题。
  3.考核方式方面。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习,从中去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要测试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虽然,可供选择的样式繁多,但是基于方便、快捷、好操作的要求,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内容局限于翻译、写作等。这些问题可能妨碍了《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三、《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教学质量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教学效果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为此,笔者提出了对应的提高措施:
  1.教师层面:加强学习,课上课下同进步。(1)提高知识储备。加强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学习,掌握食品专业的相关知识。(2)教学方式。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一体化现场教学、微课、分层教学和一体化现场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方式。(3)课堂改革。课上提高师生互动、课下开展集体活动,让教学不局限于教室。
  2.学生层面:培养兴趣,理论实践双巩固。(1)制定学习目标。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制定合适的目标。(2)保证学习时间。预留学习《食品专业英语》的时间,整理好碎片化时间。(3)培养学习方法。根据感兴趣的话题、所做的研究等,选择合适的书籍,掌握精读、细读的方法,并联系生活实际,多读多用。
  3.学校层面:改善环境,硬件软件共提升。(1)组织领导。成立由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业英语教师代表组成的专业英语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专业英语教学方面的工作。(2)教材建设。在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组织专业英语教师根据本省的实际、本校的特色编制独立教材、校本教材,配套安排相关的期刊杂志和书籍。(3)教师培训。组织校内的教学观摩、集体备课、教学比赛活动,开展校外学习、培训、进修活动。
  食品科学研究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只有掌握食品专业英语才能更好地为相关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扫除障碍。因此,推进《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研究,提升教学品质是食品专业院系乃至现代科学教育的重点。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不再是满足饱腹感和色、香、味、形等,对于食品的营养与卫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现代餐饮行业的发展要求,还是从现代人满足自身营养均衡和强健机体的需求出发,在高职烹饪专业《烹饪营养学》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餐饮工作者是十分必要的。  一、《烹饪营养学》课程内涵  《烹饪营养学》是一门集理论性
作为可内服的抗菌成分,赋予橄榄叶提取物理想抗菌性的成分主要是环烯醚萜与橄榄苦苷。本文以橄榄叶提取物为研究对象,从毒理学的角度,对其安全性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植物提取物介绍  本文所分析的橄榄叶提取物,由橄榄干燥叶提取所得,其成分以黄酮和萜类为主,具有良好活性。此外,提取所得羟基酪醇可被用来刺激线粒体合成及功能发挥,并且能够抑制酪氨酸消化和碱基修饰相关反应,这也决定其具备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属于典
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料,具有致癌性,不允许在食品中添加。但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让食品颜色更鲜艳,仍会使用苏丹红,因此加强对食品中苏丹红的检测十分必要。本实验在参考国内外检测方案的基础上,对检测方案进行了改善,实现了简单、迅速、准确的目的。  一、材料及方案  1.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1100(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一些常用仪器。  2.试剂和标准物。甲醇(色谱纯度);乙腈(色谱纯度);有机酸溶剂(C
作为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的稻米消费水平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提高。现如今,人们在购买稻米产品的时候更加重视其品质,这就涉及到稻米食味品质的提高。本文在简单叙述稻米食味品质的基础上,就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以便为今后国内稻米生产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水稻食味品质概述  水稻的食味品质是一类较为复杂的性状表现,主要是指在观察、食用米饭的过程中,为人们视觉、味觉、嗅觉等带来的感
目前,马铃薯是东乡县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主推作物,因此提高其经济效益十分重要。但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病害,大大降低马铃薯的种植质量和产出效率。本文主要探索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种类,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防治马铃薯病害的措施和方法。  一、东乡县马铃薯常见的病害种类  马铃薯的病害一般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马铃薯的病毒病,也就是马铃薯自身所带的疾病;第二类是病薯以及土壤传播的病害,比
高效液相色谱法又被称为高压色谱法,是气相色谱法和静电液相色谱法的结合,在色谱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检验等多个领域。本文首先对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药品检验中的运用模式。  一、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概述  20世纪初期,俄国学者最早提出色谱法的理念,后来在原有色谱法的基础上提出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概念。它的主要优势如下:①高压。流动相通过色谱柱的
在贵州省植物园内对从荷兰引种的10个百合品种种球萌发、生长、开花和抗病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状试验。通过对所引百合品种的种植,总结出适合在贵州栽培荷兰百合的配套技术,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