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9月起,译林版的英语新教材全面在各小学使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熟悉的人物形象和单元板块一下子变成了全新的人物形象,全新的板块结构,起初真让人有点适应不过来。不过,很快学生就被全新的内容吸引住了的眼球,特别是Story time的童话故事,Fun time的游戏, Culture time中的各国不同的文化,Cartoon time中的 Sam、Bobby、Billy、Willy之间诙谐的故事,让学生捧起书久久不肯放手。本套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编排每一册教材内容,特别是高年级的教材挑选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学生特别喜欢。尤其是环境、健康饮食等具有时代气息的话题,与社会大环境紧密相连,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融入在各板块的内容中,既有利于知识的教学,又有利于技能的培养。
布鲁诺说过:“知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如果我们一线老师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学会合作分享,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全员动起来,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还原孩子本真的天性,涌动着生命的灵性,孩子也会在探究中成长,课堂也更灵动,更有魅力。
一、童话故事教学体现合作分享
众所周知,童话故事对于每个儿童都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对于自己喜爱的故事,他们就会主动去读。童话故事首次出现在我们的英语教材中,耳熟能详的中文故事变成了英语故事,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哪怕故事中有不认识的单词,也丝毫不会影响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教师就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合作、探究,分享他们在童话故事中所想所得,进而达到“读懂故事、悟出道理”的育人目标。
教学六下《The lion and the mouse》时,Fun time板块将Story time的故事改编成了对话形式。课上我先带领学生一起来观察每幅图,想一想图上的人会说些什么话?如果遇到不会表达的句子,我板书在黑板上,尽可能让故事变得更完整。随后学生自由组合,当堂表演故事。对于表演的不足之处,全体师生一起探讨,学生课后进行整改,第二天课上再次表演。有了前一天的经验,学生表演时注意了说话的语气、神情、动作,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特别是一位男生表演的凶恶的狮子,夸张的语气与动作更让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笑声久久回荡在教室内。这是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笑声,更是他们体会到合作分享的快乐。
二、语法板块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我们以往的教材中,从未将语法知识编入。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又不得不进行语法知识的教学。译林版教材Grammer time采用直观、易懂的图表形式,通过归纳一单元新授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相关语法知识,这不仅给教师教学语法知识指引了一条路,而且给学生学习和复习语法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例如六下Unit 1学习了副词的用法,如图,
有了图片的帮助,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文本句子,观察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引出“副词”这一概念。然后让学生思考副词应放在句子的什么位置,对比例句“He’s a happy boy.He laughs happily.”中的happy与happily,由学生得出happy与happily的不同点,进而得出形容词和副词的不同用法。在这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学生通过读、说、想等活动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自己归纳和总结出教学难点“副词”的用法,更用智慧“引”“诱”出灵动的英语课堂。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英语课堂成为了孕育学生思维的土壤,达到了语言与思维同生共长的境界。
三、文化板块让课堂多元化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译林版新教材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通过图片和简单的对话或文字介绍,呈现不同文化的异同,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各国文化认识和理解。如六下的Culture time部分介绍了外国的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和中国的Chinese idiom,教师补充了“亡羊补牢”的英文表达“mend the fold after the sheep have been stolen”。学生在对比了中英文的表达后,深切体会到了汉语的简洁和意味深长,从而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另外新教材还对比了西方各国的不同习惯,如五下Unit 3 Culture time部分对比英美不同询问厕所的方法In the UK,we ask “Where’s the toilet?”和 In the US,we ask “Where’s the restroom?”。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拓展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对各国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英语保持一份浓厚的兴趣,坚持一份“容纳百川”的心态。
教材只是教师传播知识的一个载体,课堂的灵动,更关键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教学的理解。如果教师在运用教材教学时,多一点思考,多一点智慧,那么灵动的、充满童趣的课堂就离我们不远了……
布鲁诺说过:“知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如果我们一线老师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学会合作分享,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全员动起来,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还原孩子本真的天性,涌动着生命的灵性,孩子也会在探究中成长,课堂也更灵动,更有魅力。
一、童话故事教学体现合作分享
众所周知,童话故事对于每个儿童都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对于自己喜爱的故事,他们就会主动去读。童话故事首次出现在我们的英语教材中,耳熟能详的中文故事变成了英语故事,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哪怕故事中有不认识的单词,也丝毫不会影响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教师就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合作、探究,分享他们在童话故事中所想所得,进而达到“读懂故事、悟出道理”的育人目标。
教学六下《The lion and the mouse》时,Fun time板块将Story time的故事改编成了对话形式。课上我先带领学生一起来观察每幅图,想一想图上的人会说些什么话?如果遇到不会表达的句子,我板书在黑板上,尽可能让故事变得更完整。随后学生自由组合,当堂表演故事。对于表演的不足之处,全体师生一起探讨,学生课后进行整改,第二天课上再次表演。有了前一天的经验,学生表演时注意了说话的语气、神情、动作,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特别是一位男生表演的凶恶的狮子,夸张的语气与动作更让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笑声久久回荡在教室内。这是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笑声,更是他们体会到合作分享的快乐。
二、语法板块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我们以往的教材中,从未将语法知识编入。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又不得不进行语法知识的教学。译林版教材Grammer time采用直观、易懂的图表形式,通过归纳一单元新授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相关语法知识,这不仅给教师教学语法知识指引了一条路,而且给学生学习和复习语法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例如六下Unit 1学习了副词的用法,如图,
有了图片的帮助,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文本句子,观察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引出“副词”这一概念。然后让学生思考副词应放在句子的什么位置,对比例句“He’s a happy boy.He laughs happily.”中的happy与happily,由学生得出happy与happily的不同点,进而得出形容词和副词的不同用法。在这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学生通过读、说、想等活动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自己归纳和总结出教学难点“副词”的用法,更用智慧“引”“诱”出灵动的英语课堂。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英语课堂成为了孕育学生思维的土壤,达到了语言与思维同生共长的境界。
三、文化板块让课堂多元化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译林版新教材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通过图片和简单的对话或文字介绍,呈现不同文化的异同,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各国文化认识和理解。如六下的Culture time部分介绍了外国的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和中国的Chinese idiom,教师补充了“亡羊补牢”的英文表达“mend the fold after the sheep have been stolen”。学生在对比了中英文的表达后,深切体会到了汉语的简洁和意味深长,从而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另外新教材还对比了西方各国的不同习惯,如五下Unit 3 Culture time部分对比英美不同询问厕所的方法In the UK,we ask “Where’s the toilet?”和 In the US,we ask “Where’s the restroom?”。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拓展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对各国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英语保持一份浓厚的兴趣,坚持一份“容纳百川”的心态。
教材只是教师传播知识的一个载体,课堂的灵动,更关键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教学的理解。如果教师在运用教材教学时,多一点思考,多一点智慧,那么灵动的、充满童趣的课堂就离我们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