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支持、职业自我效能感与农民职业化意愿

来源 :农业经济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cow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职业视角看,农民职业化意愿的形成是其职业认知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江西省619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将职业自我效能感引入到外部支持对农民职业化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中,识别职业自我效能感在外部支持与农民职业化意愿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和政策支持等外部支持能够显著提高农民的职业化意愿和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效能感在外部支持与农民职业化意愿的关系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民职业化意愿,应通过增加外部环境支持,促进农民职业化意愿的形成;同时应注重农民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增强农民职业认知水平,引导和激发农民职业化信心;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提升职业农民技术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对各国粮食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基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发布的粮食和农业政策决定分析数据库(FAPDA),从生产端、消费端和贸易端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在新冠疫情期间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从粮食供给、粮食获得、粮食利用、粮食稳定性四个维度研究这些政策对全球粮食安全潜在影响.研究表明,各国普遍重视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弱势群体保护,发展中国家更注重保障粮食可获得,粮食进口国则更关注稳定农产品供给.随着全球疫情形势好转,粮食出口国的进出口政策经历了由限制到放宽再到促进的转变.这些政策措施对
粮食安全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内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使得我国粮食安全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国内粮食生产面临的粮食消费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成本高企、种粮积极性走低、粮食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诸多旧有延续性问题与挑战愈发严峻.基于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新形势的研判,认为未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战略安全地位将进一步上升,须从供给侧发力,推动粮食生产导向朝着“量”“质”并重转变,切实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调动农民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体系亟待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面临法律规范不健全、产权制度不清、村委会过度干预、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根源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定位的双重性及集体所有法权关系的复杂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应在分类改革路径下,逐渐剥离公共服务职能,确立营利性为主的市场主体地位.基于公有产权形态,明确农民集体和集体经济组织间信托法律关系,继而完善其授权经营机制.在此基础上,搭建治理结构、构建治理机制,以适用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的改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