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反向混淆理论界定和司法认定研究r——以“MK案”和“新百伦案”为视角

来源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t5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司法实践中,反向混淆逐渐被认可为商标侵权表现形式.与正向混淆相比,其侵权目的、侵权主体的地位均有所不同,且反向混淆突破了商标法的比例原则,所以对于反向混淆的理论构成,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然而,司法实践中也没有形成对反向混淆认定标准和考量因素的统一认知,为解决这些困境,应加强对原告商标权的审查并适当提高混淆可能性的认定标准,具体来说,应在结合《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的基础上灵活认定商标相同或近似,侧重考量商标知名度、共存可能性等因素,并结合行为人的主观状态综合判断.
其他文献
基于2007—2019年沪深A股7801家企业的数据,验证了合并商誉对企业投资不足的直接效应、基于融资约束的间接效应及其综合效应.研究表明:合并商誉对企业投资不足的综合影响为正
合法性体现着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认可程度,制约着企业各种资源、资金的获取,对企业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风险投资作为第三方机构介入企业,通过降低风险企业信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