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辈子跟党走

来源 :北京支部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秘密送信   刺刀下遭遇惊险
  1926 年我出生在梨树沟村。1940 年,刚满 14 岁的我在村里任秘密交通员,主要任务就是秘密与各村联系,传送党的信件或口信。
  平谷北部山区是“无人区”的一部分,包括梨树沟、刁窝、玻璃台等村的大片地区。就是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盘山至平谷北山建立了秘密交通线,我们秘密交通员成为党地下斗争的一个“传输纽带”,专送党内机密信件。
  所送的急件要插火柴或鸡毛,有时一夜可送出一二百里地远,真是日夜兼程,风雨无阻。送信时,为避开敌人,要钻山沟,翻山过梁,拣没人的地方走。
  我们交通员有三条纪律:一是接信绝对保密,二是保证送到,三是遇到敌情及时处理,来不及时将信毁掉。
  交通员随时可能遭遇生命危险,我知道一个叫陈毓秀的交通员就在井儿峪当站长时不幸牺牲了。有一次,我去刁窝村送信,因为塔洼村是日本鬼子的驻地,意味着随时可能遇到敌人。
  果然,出村不久,突然发现远处一伙日本鬼子走来。我赶紧钻进路旁的一个棒子秸垛里。鬼子经过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居然用刺刀向我躲藏的棒子秸垛乱捅一气,其中一刀的刀尖眼看就到了面前,就在離我仅仅三五厘米远时停下了。在万分惊险中我屏住呼吸没有动弹,我当时想,即使被刺伤了也不能暴露。
  估摸着鬼子走远了,我才小心翼翼地爬出来,观察四周没人,便飞一般向刁窝村奔去,在生死边缘我完成了这次送信任务。
  和我一样,方圆十几个村都有秘密交通员,至今我还记得一些交通员的名字:塔洼村刘满、刁窝村魏云恒、玻璃台村王明善、大段洼村胡春元、南水峪村张金堂、上营村张品一、关上村张守仁等等。
  1942 年,我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山民、区干部任久林的介绍下,光荣入党。就在一棵核桃树下,我对党宣誓,下定决心一辈子跟党走。
  克服困难   与日寇奋战到底
  提起日寇的罪行,真是数也数不完。我们住的草房经常让日本鬼子放火烧毁,有时全村所有的房子都被烧光了。敌人烧光我们的房子,是因为要制造“无人区”,也是因为我们的房子住过八路军、养过军马。敌人反复烧,我们就反复建。
  敌人还想把我们饿死,经常来“割青”,就在庄稼还没有成熟时,他们疯狂地来割青苗,一遍遍地割,不让长粮食,不让我们生存。
  就在敌人的“三光”政策和严密封锁下,我们战胜了缺粮少盐没衣穿等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粮食,我们就吃野菜、树叶;没有火柴,就用敌人电线杆上瓷瓶里的硫磺加麻秸杆制成“大取灯”,把烧着的树疙瘩埋在灰堆里当火种。我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坚决抗日。
  我们军民一条心,坚持和敌人进行斗争。在有限的条件下,主要通过“麻雀战”“地雷战”等方式对抗敌人。
  “麻雀战”一般是在敌人大规模来抢粮、抢牲畜、“割青”时进行的。记得一次收秋时,从陡子峪下来几百个日本鬼子,我们村民兵提前知道情况,就做好了准备,分布在靠近山口附近的几个山头。
  因为敌我双方兵力相差悬殊,我们的人员有限、枪支弹药有限,于是我们就分散开来,这个山头站几个人、那个山头站几个人,眼看着敌人走近了,就接连放枪,只见这山头发几枪,紧接着那山头又来几枪,这边扔出几个手榴弹,那边又放几发土炮。
  敌人见到这种情景,一下子就懵了,也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不敢再贸然前进。
  一天下来,敌人不但粮食没抢着,反而丢下几具尸体,惊慌失措地跑了。我们在给养不足的情况下,靠着“麻雀战”一次次战胜了敌人。
  “地雷战”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好办法。当时,挂甲峪村山上有一座兵工厂,以制造地雷为主。我曾去取过地雷,走一天,取一两个地雷。我们在鬼子必经之路上“埋雷”,靠着为数不多的地雷,让鬼子吃了大亏。
  在兵工厂的指导下,我们还自制了一种 2 米多长的“大抬杆”,就是像长枪一样的小火炮,内装火药和碎锅片,威力很大。
  另外,有时我们也主动袭扰敌人。一般在晚上,我们专门到黄松峪、陡子峪、祖务、将军关等鬼子据点周围,打几枪、扔几个手榴弹,随后安全撤退。就这么袭击骚扰日本鬼子,鬼子一宿都不得安宁,吓得他们又是打枪,又是放炮,白白消耗大量子弹。
  生死无畏   始终不渝跟党走
  1948 年,我到密云县巨各庄担任区长。当时,“伙会儿”组织在密云地区十分猖獗。他们依靠国民党的支持,有武装有组织,不但阻挠我们的土改工作,还杀害了我们的农会主任。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我们和“伙会儿”的斗争激烈而残酷,小战天天有,大仗常常打。
  在一次战斗中,子弹从我的右腹穿出,身负重伤的我被组织转移到平谷红石坎疗伤。说是疗伤,其实只是用盐水消毒,并没有其他的药品。
  当晚见到我的人连连惋惜:“最多活到明天早上。”可我大难不死,不仅活到了第二天早上,而且又参加了打击“伙会儿”的斗争,眼看着“伙会儿”组织被消灭,眼看着新中国成立。更难忘的是,作为华北局党校的学生,我还有幸参加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1949 年解放后,我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在通县地委组织部工作,1953 年回到平谷,先后担任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领导职务。
  掐指一算,从抗日战争到建国后,我为党的事业奋斗了70余年。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多大风险,我这颗红心永远向着党,一辈子始终不渝地跟党走。
  (责任编辑:闫正宇)
其他文献
问:我们支部有位党小组长调到其他工作岗位,支委会就指定了一位同志任小组长。这样做符合有关规定吗? /邓英  答:从有利于党小组的活动出发,党小组长一般应由小组成员选举產生,遇到特殊情况可以由支委会临时指定正式党员担任,待条件成熟后,可再由小
期刊
街道工委按照“党员派到一线去,支部建在项目上”要求,结合地区实际,抽调精干力量,增设环境建设办公室,成立了背街小巷环境专项整治臨时党支部。以党员为骨干,安排15名街道领导干部担任主次干道街长,102名副主任科员以上机关党员干部担任巷长,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45支,为居民提供规范便捷的服务。  同时,坚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化到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当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时重要讲
期刊
一是加强示范引领。以连续10余年为村中孤寡老人和建国前老党员免费送豆浆的水峪村老党员杨万俊为模范,成立“杨万俊党员服务队”,为全乡党员树立身边榜样。同时,实施榜样示范联动机制,在“杨万俊党员服务队”的基础上,组建1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古村落保护、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提供志愿服务。二是健全管理体系。规范党员服务队服务章程、服务宗旨、服务标准等日常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乡党委统领、组织
期刊
雁栖镇党委针对部分党支部在发展党员数量、質量上缺乏统筹考虑和综合研判,个别党支部存在“近亲繁殖”和突击发展等问题,强化镇党委领导监督职责,严格落实提前预审和前置考察制度。要求各党支部在确定发展对象前,将材料上报镇党委党建办预审,并由镇党委成立专门的考察组,采取党员干部座谈、群众走访、随机回访等方式,对积极分子成熟度进行反复考察,未通过考察不得列为发展对象,从源头上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期刊
一是强化特色,打造支部形象。聚焦文化主业,梳理符合单位业务和队伍建设实际的党建工作方法,以全员参与、团队提炼的方式,打造“支部工作法”党建品牌。二是细化亮点,打造推广经验。各基层党支部积极总结党建工作亮点做法,总结形成“排头兵”工作法、“五贴近”工作法、“传帮带”工作法、“心理疏导排解压力”工作法等一批可借鉴的党建工作经验。三是優化考评,打造展示平台。将“支部工作法”的提炼和实践成果作为基层党建述
期刊
一是动态管理覆盖。将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党支部为网格内的居民提供就业、低保、救助、调解等服务,实现对居民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服务。二是志愿团队覆盖。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作用,建立党员巡逻队、宋瑞岚工作室等20多支党员志愿服务品牌队伍,实现群众自下而上参与,推动回迁社区治理的新途径。三是便民服务覆盖。为全镇17个社区2.4万户家庭安装燃气报警器、发放消防安全包,建立17个党群连心室,配备
期刊
街道工委制定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对新登记的流动党员实行“三见面”。一是“当天见面”,社区党务专职工作人员要在当天与党员见面,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二是“一周見面”,要求楼门(栋)长要在7天之内与党员见面,进一步熟悉流动党员的家庭和居住情况;三是“半月见面”,社区党委书记要在2周之内与党员见面,介绍社区党组织基本情况,引导流动党员尽快融入。通过建立层层见面、逐一对接的机制,实现党组织与流
期刊
摘要:现在,在普通学校中增加了融合教育的理念,在普通班级中有6%的因自身特質及家庭影响不适应学校生活的特殊儿童,每个特殊儿童呈现出的个体行为与外在状态都带有原生家庭赋予的认知与能力(先天和后天习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这部分学生自身的偏差行为给所在班级和老师带来了很大困扰,影响了班级建设速度……在班级心理团体辅导课中,这部分学生呈现的偏差状态引起了我的重视,如何有效的利用正向的团体力量影响到个体学生
期刊
摘要:中小学生性教育的开展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运用相关的实践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性认识和自保意识;是积极落实《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重要环节。因此,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性意识,是学校、教师、家长迫在眉睫的工作,也是我校健康教育与心理教育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山区;小学生;性教育;教
期刊
万里碧空下,蜿蜒长城作背景,一栋栋青灰色的别墅民居沿河而建。街头巷尾,灿烂雏菊盛开,夏日艳阳下的“最美乡村”司马台村,散发着宁静迷人的味道,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  司马台村为密云区古北口镇的行政村,位于司马台长城脚下,距密云城区53公里,距北京市区约120公里。村党支部书记吕大如介绍:“司马台村共有480户1124口人、党员54名。在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党支部坚持党组织引领,抓住古北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