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近代以来的“防御式”文明论述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由于中国面临亘古未有的变局与危局,中华文明不断遭到质疑与批判.在此背景下,一部分人为了维护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在强势的近代西方意识形态话语下为中华文明谋求一席之地,遂采取了“防御式”的文明论述方式.这样的文明论述,总体而言高度依赖近代西方意识形态,需要从后者那里寻找可以证明中华文明基本价值的内容,然后尽可能地让中华文明的相应要素符合这些内容.这种处理方法虽有其苦心,但不利于保持中华文明的内在逻辑性与历史整体性.今天需要反思这样的文明论述,既要着眼于创造性阐释中华古典文明,从中国历史自身演进脉络出发揭示其根底与核心价值,又要重视让现代中国真正摆脱积贫积弱状态的历史动力,将文明论述与对新的世界秩序的思考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历史遗留问题建筑物"是当前中国城乡社会治理面临的难题之一.一些地方行政部门只是简单地将"历史遗留问题建筑物"以"违法建筑"论处,让涉案建筑物的当事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这种处理方式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效率,但却容易引发社会个体与公权力之间关系的紧张.对此问题的应对与处理,亟须基层社会管理者提升治理能力,严格遵循法治精神,将治理工作下沉,在维护权力运行的同时尊重个体权利,对"历史遗留问题建筑物"作精细化区分,根据不同情形进行法律责任的安排.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的大国转向,中国开始以大国的主体身份开展对外交往.然而,由于传统大国外交所显示出的国强必霸的历史道路,同样拥有"大国外交"限定词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常常被质疑会走上与传统大国相同的道路.从大国外交的特性出发可以发现,传统大国外交的国强必霸道路体现在维持大国地位、维护大国利益、推广大国意志和承担大国责任四个方面,核心特征是以强凌弱和强强争霸.但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特性和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使中国不能也不愿走这一道路.因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选择就是思考如
阿富汗战争后,塔利班迅速实现重组,建立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更加多元,意识形态趋向务实、温和.塔利班迎合了阿富汗广大农村和部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诉求,为之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满足当地人的生存和安全需求,并实现社会动员.相较而言,阿富汗政府的集权化努力和农村建设实践则以失败而告终,国家制度建构陷入不同族裔的博弈之中,效能颇低.塔利班最终填补了农村的权力真空,逐渐侵蚀和瓦解地方政权,并在美国撤军后全面夺取政权.塔利班上台后,仍然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涉及如何整合松散的组织结构,如何建构兼具伊斯兰传统与现代
新青年派知识群体在"二十年不谈政治"的盟约下集聚,完成了传统批判、文学革命等启蒙任务,而现实政治的逼迫使得他们又不约而同地开启了"谈政治"的实践.思想背景的差异导致新青年派有着"学理型政治""政治型学理"两种不同的学/政观念.当"五四"进入后半场,以学理阐述进行思想启蒙的"学理型政治"渐渐失去魅力,而侧重以实际行动进行社会改造的"政治型学理"逐渐成为知识界的众望所归.其间,大批新青年派知识分子也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思想转向.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进行的.国际上,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开展它的东方战略,打破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封锁,便开始着手指导中国的革命,而马林的来华加速了国共合作的进程.rn从国民党角度来看,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逐渐意识到需要对国民党输入新鲜的血液,而中国共产党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是国民党所需要的,同时,通过与共产党合作,国民党可以获取共产国际对国民党在革命上的支持,以促进国民党领导中国革命向前发展.
期刊
建党百年历史,伴随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近代中国效仿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努力失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中解放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法制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一定成就,但也遭遇曲折;改革开放时期,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法学得以恢复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逐步成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法治中国建设历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进入新发展阶段.
当代中国城市文化的新经验,应依据新发展理念予以总体考量.2020年,长沙成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长沙坡子街的现象级文化餐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个案,其通过在室内重建邻里街道,打造了"历史性地方"的时空美学;依托收集展览生活旧物,构建了"当代性气氛"的物质美学;借由保护地方味道和语言,彰显了"共同性伦理"的具身美学.市井文化、大众生活、众乐情怀,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城市文化"风味"的精神."小康美学"以"好韵味"与"好日子"为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理念,追寻着"及人之老""美美与共""民胞物与"的生活境界与文明理想
总结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成就,对于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范式创新,既要推陈出新,也要守正创新,注意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驾驭国际事务过程中形成的经典理论范式中汲取营养.推动新时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科学分析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洞察历史大势,集中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彰显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责任担当,为新时代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指明了正确方向,树立了崇高境界,提供了宏阔视野,昭示了新时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中
期刊
网络安全威胁是中国与周边国家面临的共同安全威胁之一.将网络安全合作嵌入中国周边外交议程,既是中国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与周边国家加强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下一步中国应该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就网络安全事务进行对话,将网络安全议题有效嵌入现有的地区合作机制之中;联合周边国家共建区域网络安全中心,如中国—东盟网络安全中心等;充分发挥自身在网络技术领域积累的优势,为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