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潮》2009年第3期要目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e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总能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及时抓住关键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表明主张的办法之一,就是为新华社撰写文章。
一九六四年六月,毛主席说过,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工业是一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毛主席这里讲了基础工业和农业、国防工业的关系,讲了发展基础工业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基础工业为农业服务、为国防工业服务这两个任务。
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进程中,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努力推动拨乱反正的同时,还就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等问题发表了一些讲话,作出了一些批示。本刊选登其中未曾正式发表或未全文发表的部分谈话和批示,供研究参考。
搞四个现代化,把农业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农业不过关,工业就跑不快。几次工业下马,都是农业牵涉的。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粮食稳住了,其他都能稳住;粮食一涨价,其他都要涨。开始不大懂这个道理。全国解放前夜,我到上海,那时物价还在上涨。我们研究后,从各处调来粮食,要多少卖多少,后来物价就逐步稳定了。一九五三年九月,新粮上市,
我看这个计划,是一个很积极的计划。从我们现有水平和基础看,能够完成,很了不起。现在不是考虑速度、规模不够的问题,而是要考虑能不能办到。指标订得高一些有好处,逼人上去,保障就是后面的十条政策。包括引进XXX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取得世界先进成果,这是重要的一条。今后我国工业发展速度每年要平均增长百分之十。世界上一般国家增长百分之三四,就了不起。
期刊
(一)要把农业放在必要位置上。对农、轻、重的次序,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没有这样摆。在党的高级干部中,对农业搞上去要费相当劲儿的认识,不一定一致。报上讲到要建设工业省,却很少听到要建设工业农业省。中国的特点是人口多,耕地少,耕地中还要有一部分种植经济作物。美国人口少,土地多,气候好。苏联的土地也比我们多。我们前几年每年要进口四五百万吨粮食,
今后八年对外贸易中的外汇逆差,可以吸收外汇存款解决,不仅可以从香港吸收,还可以从欧洲吸收。政策放宽一点,还可以多吸收一些。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美国作家,国际投资银行家和公司战略家,美国公共广播公司节目主持人。他长期关注中国,撰写出版了《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和《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伟大变迁》等书,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8年9月,库恩接受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拍摄的电视文献片《中国:1978--2008撰稿组的采访。本文根据这次采访的内容整理而成。
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鲁振祥所著《史事追寻——中共思想史上若干问题》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系从作者近年发表和写成的文稿中选编而成。这些文稿,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形成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建国理论的艰难历程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