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核干细胞因子腺病毒干扰载体构建与干扰作用观察

来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针对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基因寂寞的RNA干扰腺病毒载体,观察其干扰作用。方法根据克隆的全长Nucleostemin基因(1 650bp,GenBank接受序号:AY825265)设计RNA干扰反向重复序列,采用分子生物学组装腺病毒载体,制备高效价RNAi重组腺病毒。实验分为Backbone-P1P2重组腺病毒感染组(P1P2干扰组)、Backbone-P3P4重组腺病毒感染组(P3P4干扰组)、Backbone空质粒病毒感染对照组(B组)和无病毒感染对照组。不同剂量腺病毒液RNAi(分别为60、30、15和7.5μL)转染F6细胞及U937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6细胞及U937细胞中核干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U937细胞中核干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判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靶向核干细胞因子基因的腺病毒RNA干扰载体(Backbone-P1P2,Backbone-P3P4)被成功构建。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F6细胞内不同梯度浓度腺病毒RNA干扰后,核干细胞因子表达量分别为1.23、4.48、5.03和5.75,随P3P4片段RNA干扰浓度梯度下降而核干细胞因子表达量呈上升趋势。P1P2干扰组蛋白水平为0.219±0.051,与空质粒转染对照组的2.174±0.196比较明显降低,F=279.4,P<0.001;P3P4干扰组蛋白水平为0.0164±0.003,与空质粒转染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F=363.4,P<0.001。P1P2干扰组基因表达水平为1.585±0.20,与空质粒转染对照组的3.932±0.271比较明显降低,F=145.9,P<0.001;P3P4干扰组基因表达水平为1.328±0.251,与空质粒转染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F=149.9,P<0.001。细胞周期实验发现,核干细胞因子干扰后,P1P2腺病毒RNA干扰组为44.89±4.04,与空质粒转染对照组的54.74±3.28对比减低,F=10.75,P=0.031;P3P4干扰组为45.00±3.82,与空质粒转染对照组对比减低,F=11.23,P=0.029;S期+G2M期细胞P1P2干扰组为55.11±2.81,与空质粒转染对照组的45.26±1.72对比升高,F=26.82,P=0.007;P3P4干扰组为55.00±2.64,与空质粒转染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F=28.67,P=0.006。表明核干细胞因子在细胞周期中阻碍G2/M检验点通过。结论成功构建针对核干细胞因子基因沉默的RNA干扰腺病毒载体,该病毒载体可特异有效的沉默下调核干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为今后研究核干细胞因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多数肿瘤伴随KRAS基因突变,并提示不良预后,靶向KRAS突变一直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难点。突变的KRAS蛋白难以采用传统抑制活性位点的方式设计特异性抑制剂,被称为"不可靶向的药物
<正> 目前,农民的增收及就业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农民增收缓慢存在着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只有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制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与稳定,加快农村
近年来,中餐主题宴会成为餐饮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各种类型与风格的主题宴会孕育而出,本研究以此为背景对中餐主题宴会的内涵、设计的原则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提出设计的层次和
目的探讨DLK1和Jagged1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深入分析两者与肝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1-01-01-2009-10-30顺德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目的对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及突变研究。方法收集一个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家系成员和一个散发病例的血样抽提基因组DNA,选用2号染色体长臂上已知致病区域的6
目的研究口服造影剂对胰腺癌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01-2013-08-3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治疗科6例
以海南省农药市场为背景,以杀虫剂为重点类型,较全面地完成市场调查,且在调查基础上,对海南省农药市场的发展现状、特点及问题有所分析研究,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逐步完善和发展,高校正在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出更多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医疗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因而卫生医疗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是当
硫酸盐还原菌(SRB)是腐蚀性最强,也是研究最广泛的腐蚀微生物。本论文针对传统SRB检测方法周期长的问题,分别构建了基于生物识别材料伴刀豆球蛋白A、基于SRB生物印迹薄膜材料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