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病毒核酸和细胞因子检测分析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zhengpe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儿童的病毒核酸和细胞因子检测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4月期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2019-nCoV感染确诊儿童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隔日采集咽拭子和肛拭子,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咽拭子和肛拭子2019-nCoV核酸。流式细胞术检测病程早期(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中期(咽拭子病毒核酸阴性而肛拭子核酸仍阳性)、恢复期(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IL-17F/IL-22/TNF-α/TNF-β水平。

结果

共12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女=5∶1;平均年龄(7.0±4.3)岁;临床分型无症状感染2例,轻型5例,普通型5例,无重症及危重症患者。9例我院初诊患儿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最初呈平行阳性状态,肛拭子排毒中位数时间长于咽拭子排毒时间[32(4.5,45.0)d vs 3(2,9)d,Z=11.0,P=0.010];肛拭子较咽拭子排毒时间差值中位数长25.5(1.5,42.8)d。病程不同时期(早期、中期、恢复期)血清细胞因子IL-17A、IL-4和IL-5总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FP值分别为8.33,0.016;5.36,0.010;6.56,0.004),但主要在病程中期明显升高。而IL-17F、IL-2、IL-22在病程的早、中、恢复期均有升高,但病程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肠道排毒时间较长,尽管尚未确定感染性,但对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Th2细胞和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了2019-nCoV感染后的非重症感染儿童的免疫应答过程,监测儿童患者的病毒排出情况和细胞因子变化,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的疗效,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2016年10所医疗中心608例Ⅳ期食管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资料,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ⅣA期食管鳞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29.5%和24.3%,ⅣB期患者分别为58.8%、29.0%和23.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度、治疗方案、计划肿瘤体
目的探讨肺癌相关基因甲基化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病例组对象,65例同期住院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PCR特异性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APC基因启动子1A(APC1A)及上皮黏性蛋白基因(ECAD)等肺癌相关基因的甲基化检测,分析肺癌相关基因甲基化与肺癌的关系,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PLD)在骨肉瘤化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2016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治疗的经典型骨肉瘤患者276例,其中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顺铂和多柔比星(ADM)联合化疗的213例患者为ADM组,其他63例患者的化疗方案中除PLD替代ADM外,化疗药物、剂量强度和化疗周期均相同,为PLD组。新辅助化疗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
目的探讨秦皮甲素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以28、56、112、225、450和900 μmol/L的秦皮甲素处理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24、48和72 h,同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分别以225、450和900 μmol/L的秦皮甲素处理MDA-MB-231细胞48 h,同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
目的了解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情况,探讨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 173例已经发生死亡并且死亡原因已知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相关死亡信息,分析死于心血管病淋巴瘤患者的特点。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 173例淋巴瘤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病75例(6.4%),其中冠心病27例,脑卒中25例,高血压7例,心源性猝死5例,肺栓塞4
目的探讨保乳术联合术中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接受保乳术联合术中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近期随访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不良反应及乳房美容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101例患者中,4例出现复发或转移,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为94.9%,3年累积复发率为5.1%。单因素分析显示,月经状态和术后全乳放疗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
目的探讨KDM6A突变或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二代测序对57例胃癌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以及Cbioportal、Kaplan Meier-Plotter和the Human Protein Atlas等生物信息数据库资料,分析KDM6A突变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57例胃癌样本中,KDM6A突变14例,突变率为24.6%。突变组与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患者新发肺癌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征。方法收集58例CTD-ILD患者随访过程中的系列胸部CT图像,分析间质性肺病的CT特征、肺癌病灶CT图像上的初次出现时间、肺癌确诊时间,肺癌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位置、形态、大小)及其CT动态变化特征。结果58例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多(31例)。胸部CT表现为2种或2种以上肺间质纤维化CT征象并存。在随访过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coxsackievirus-adenovirus receptor,CAR)在胸腺癌中的表达和溶瘤腺病毒H101抗肿瘤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胸腺癌组织和细胞中CAR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量。H101病毒感染Bcap-37、MP59和T1889细胞后,RT-qPCR和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
目的研究姜黄素通过激活miR-192-5p/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肾母细胞瘤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方法采用CCK-8法探讨姜黄素对肾母细胞瘤SK-NEP-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究其合适的作用浓度;V-FITC/PI检测SK-NEP-1细胞的凋亡率;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miR-192-5p和PI3K的结合活性;RT-PCR检测miR-192-5p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