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一体化三维测量时空基准研究 水陆一体化三维测量时空基准研究

来源 :电子乐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光和多波束点云水因有不同的参考基准、比例尺和坐标系统,导致数据精度也存在差异;并且内陆水域一般多为不规则的形状区域,水下地形与岸边水上地形接边处难以实现平滑拼接。在实际中水上与水下是互相连接的,然而在应用中水下地形和陆地地形数据是两部分,并未实现一体化应用。因此,有必要对内陆水下地形数据进行测绘以及整合,实现各种基准空间数据的整合,才能实现对基础地理信息的融合集成管理。

关键词:坐标系统一;时间基准;测绘

1空间统一

1)三维激光扫描仪坐标系

三维激光扫描仪坐标系是自定义坐标系。该坐标系的原点定义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发射中心,Z轴与极轴平行,方向垂直向上,与X轴构成激光扫描面(XOZ面),Y轴垂直于XOZ 面。在进行激光束扫描时,待测点P坐标可由P点与扫描仪中心距离S、水平角���、垂直角���计算得出。

2)多波束测线坐标系

由于多波束测深仪采用具有一定角度的扇形波束发射,多阵列回波信号接收

和多波束数据的转化及处理等技术。为了建立多波束测量水底地形点位的空间关系,进行多波束测量波束的空间位置转化,须首先建立多波束测量自身的参考坐标系统。多波束坐标系原点为换能器中心,发射的扇形波束面的每一根波束的角度固定且已知,由声速及传播时间,计算每个波束到达水底点位的斜距,进而计算各波束位置及水深。

水陆一体化测量系统集成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多波束测深仪、GNSS、OCTANS 和测船等设备,各传感器均有其独立的坐标系,通过其相对位置关系確定,结合 GNSS 实时定位数据、OCTANS 实时姿态及定向数据,转换为该水陆一体化地理坐标系。

2时间基准统一

水陆一体化三维测量系统由多传感器组成,为了将各传感器数据准确融合,除需各坐标系统的转换,数据正确时间也必不可少。时间同步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时间延迟法;另一种是时间同步法。时间延迟法是基于时间延迟恒定不变的假设,会有一定误差;时间同步法就是利用GPS的时间与1PPS不停地调整各传感器的时间,使各传感器的时间始终与GPS的时间保持同步。本次项目时间系统采用的是利用GPS的1PPS时间分别连接到多波束系统、定姿定向系统和三维扫描系统,实现时间的同步。

时间配准的目的是让每个激光扫描点都能得到测量该移动站的实时坐标和姿态数据。通过GPS接收机的位置信息和定姿定向系统的姿态数据,便可以求取激光扫描仪和多波束测深仪的准确数据。

式中X为内插值,L1为插值区间起始时间的测量值,L2为插值区间结束时间的测量值,K1为插值时间与插值区间起始时间之差,K2为插值时间与插值区间结束时间之差。

3实验结果

项目组对本系统进行了应用示范,对水陆一体化采集系统进行了针对性测试。给出了系统对团泊东区别墅区附近的实验效果图,利用水陆三维一体化测量系统,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风险,减轻了作业劳动强度,且成果丰富,应用广泛。

4.总结

通过水陆一体化三维测量技术研究,研制了船载水陆三维一体化综合测量系统,提出了水陆地形无缝扫测方案及无需潮位观测的多波束水深测量技术,给出了船载多源传感器配置方案、校准方法、坐标基准统一方法、测深和地形点云处理方法、多源点云数据融合方法以及精度评估方法,形成了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的方法体系,取得了满足规范要求的点云精度,克服了传统测绘方法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河道带状地形图的一体化移动测量,为河道及滩涂三维地理信息要素的高精度、低成本、高效获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杨盼.水陆三维一体化测量系统的集成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18.

[2]李英成,文沃根,王伟.快速获取地面三维数据的LIDAR技术系统[J].测绘科学,2018,(04):35-38.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抽象、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数学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和效果。
文创产品已成为博物馆经济建设、文化传播、品牌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文创产品的研发及运营工作是当前博物馆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例,介绍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设计、运营推广等方面的现状与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思考相应的发展策略。
压缩感知理论是一个新兴的信号处理方式,该理论打破了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限制,采用较低的速率对信号采样与压缩,建立了一个从少量采样点恢复原始信号的框架,有效节约了传输,存储等资源;为解决日益增大的数据处理需求指明了方向。  本文主要研究了压缩感知理论中的信号重构算法,对提高信号的重构精度与重构效率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首先对压缩感知的理论框架以及三大主要内容:信号的稀疏表示,测量矩阵的实现以及信号的
学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感器技术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电传感器目前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且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传统的电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弊端,例如无法在一些导电、腐蚀、易燃易爆等危险的环境中测量。光纤传感器是利用光纤作为敏感元件的传感器。由于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等优点,光纤传感器受到了学者的广泛研究。其中,多芯光纤是一种新型特种光纤,利用多芯
以煅烧α-Al_2O_3为原料,稀土氧化镧(La_2O_3)为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为成型粘结剂,通过混料、困料、研磨、模压成型、高温烧结等工序制备了氧化铝多孔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及La_2O_3添加量对氧化铝多孔陶瓷的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孔隙率、抗折强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烧结温度下,随稀土添加量的增加,多孔陶瓷的体积密度、线收缩率与抗折强度均降低,而
工程实践和研究表明,掺入钢-聚丙烯混杂纤维相比于掺入单一纤维的混凝土,能更好地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并具有良好经济性。目前国内外对混杂纤维混凝土的研究多集中于力学层面,对其耐久性能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研究几近空白。本文采用试验手段,结合已有成果,开展了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抗冻性能系列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
活性污泥系统应用广泛,涉及较多的生物过程,但目前尚无从基质、代谢产物、呼吸图谱多个角度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利用Biolog微平板、傅里叶红外、三维荧光和呼吸图谱四种常用污泥测试方法表征污泥生物代谢产物特性,试图研究四者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污水处理厂生物学状态的在线监测方法。为此,从西安周边六个不同污水厂曝气池采集活性污泥,采用上述四种方法分别表征了以下生化信息:利用Biolog ECO微平板
梁柱节点是框架结构中梁、柱构件连接的纽带。在地震作用下,节点核心区处于一个对角线方向受压、另一个对角线方向受拉的剪压复合应力状态,节点核心区极易发生剪切破坏,耗能能力较低。我国规范规定,框架结构设计应满足“强节点”原则,由此导致节点核心区钢筋拥挤,施工不便及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等问题。为了改善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并便于施工,本文将纤维增强混凝土(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F
学位
一、工程概况1、某市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大楼于1995年开始建设,于1997年竣工交付使用,因为出现了渗漏,2003年及2005年分别做过两次局部维修,在未做维修的部位特别是贵宾厅、餐厅、主楼屋顶及卫生间、地下车库等部位出现了严重的渗漏。2010年4月7日上午我们受甲方邀请到现场了解情况,根据现场勘察情况,该办公大楼多处部位渗漏严重,需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水堵漏措施,以满足
“摄影构图”在摄影学这个领域里似乎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地位,似乎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新闻摄影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我们稍微深入地对摄影造型的规律进行一番考察,特别是对新闻摄影的规律作过一些研究之后,就不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