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咏史》诗简论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jil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类型,西晋时期左思的《咏史》(八首)成为咏史诗成熟的标志,给后世咏史诗极大的启发。这组咏史诗借历史史实描述自我情感发展的历程,将史实和咏怀结合起来,借古喻今,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是咏史诗的一种创新,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左思 咏史诗 史实 咏怀 创新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类型,作者借歌咏历史事件或人物来抒发思想感情,表达议论见解。一般认为先秦时代的咏史诗还处于萌芽阶段,因为此时史实还没有真正成为吟咏的重点,咏史诗也还没有自成一体。根据现有资料来看,咏史诗体的确立应始自班固。但班固的咏史诗以叙史为主,末尾兼发议论,尚显粗拙。建安以后也有不少作家,如曹植、阮籍、嵇康等人也有咏史诗,但写法上大抵只是实咏史事,略述感慨。而西晋时期左思的《咏史》(八首)才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
  左思之前的咏史诗人很多,但是将古人与作者水乳交融地融成一体的,左思应是第一人。左思的咏史诗从不同方面刻画作者的性格特点,借历史史实描述自我情感发展的历程,将史实和咏怀结合起来,借古喻今,抒写个人胸怀,“题云咏史,其实乃咏怀也”,是咏史诗的一种创新,为后世咏史诗的创作提供了范本,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左思,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大约生于魏废帝时代,卒于西晋末年。左思其貌不扬,却自幼发愤读书,不事交游。《晋书·左思传》称其“才思过人”。他曾呕心沥血十年,写出著名的《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然而只因出身寒微,在门阀制度森严的西晋,其仕途注定是坎坷的,所以只能屈居下位,郁郁不得志。
  左思留存后世的作品极少,现存诗仅十四首,但他的八首咏史诗,慷慨激昂,雄迈高旷,名为咏史,实为抒怀,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这组咏史诗抒写了自己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抗争,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也洋溢着追求自由解放的浪漫意识,被钟嵘称之为“左思风力”。
  《咏史》其一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此首可以视作本组诗的总纲。本诗以述志为主题,虽名为咏史,开篇却并不言史,而是先从自己少年时期的读书经历谈起,自述武略过人,为后面抒志做铺垫。继则抒写自己在宏伟志向的引导下,抱着“铅刀贵一割”的想法去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用“左眄澄江湖,右盼定羌胡”把全诗推向高潮,然后出人意外地表示“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全诗在跌宕起伏中结束,既抒写了作者要凭借自己的才能,为国立功,功成身退的远大志向,又使诗歌的余味无穷。
  然而社会是不公平的社会,自己虽一心梦想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却感到请缨无路,报国无门,雄酬壮志难于实现,其中缘由就在于《咏史》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这首诗写的是在以司马氏为代表的世族地主当权的时代,门阀制度等级森严。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而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身居高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公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作者举出金日磾、张汤世居高位,与冯唐白首屈于郎署相对比,借古喻今,表现出作者对门阀制度的愤怒批判。诗中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豪门世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形象鲜明,表现含蓄。
  左思在《咏史》(其三)中,则紧承《咏史》(其一),表示要以段干木、鲁仲连为榜样,另辟蹊径,以期报国。而且“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高尚情操,强调了自己的理想与品质与一般追名逐利之徒是完全不同的。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左思在《咏史》(其四)这首诗中,前半段写汉代繁荣的长安城中权贵们的豪华生活;后半段写扬雄寂寞的著书生活。两相对照,褒贬之意溢于言表,对扬雄关门著书、甘于寂寞的歌颂,就表明作者是要以扬雄自比,并用来自励。所以何焯说:“‘济济’首,谓王恺、羊琇之属,言地势既非,立功难觊,则柔翰故在,潜于篇籍,以章厥身者,乃吾师也。”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左思《咏史》(其五)则是意象雄浑苍劲,感情慷慨激昂,让读者见到了一个志存高远,胸怀坦荡的诗人形象。前半段写洛阳皇都中的雄伟建筑和宫墙内的“蔼蔼王侯”,后半段写诗人要抛弃尘俗的荣华富贵,与封建统治阶级彻底决裂。在诗中诗人对黑暗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表现了诗人高洁旷达的人生态度。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咏史》(其六)是借歌咏荆轲来抒发自己对权门豪族的一种极端轻藐之情。战国时勇刺秦王的荆轲一直是历代文人歌咏的人物,但由于文人生活、经历、所处环境地位的不同,所抒发的感情也有所不同。左思认为,荆轲虽非自己理想的英雄,比不上无意仕途,功成耻受爵的段干木、鲁仲连等人,但同那些尸位素餐的达官贵人相比,却也判若云泥。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咏史》(其七)则是左思通过对主父偃、朱买臣、陈平、司马相如四贤早年不遇的贫穷和窘况的描写,慨叹贤士不遇,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愤懑心情。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咏史》(其八)中诗人由于对黑暗的现实和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无可奈何,志不得酬,才不见用,只好表示要鄙视尘俗,寄意先贤,从而隐逸山林,显得悲愤不平。因此这种咏怀与前面的激昂慷慨的态度相比,多少有些消沉和凄惨。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俯仰生荣华,咄嗟复凋枯。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因此从上不难看出,左思的《咏史》诗完整地展现了左思一生情感历程的变化轨迹,勾勒出了诗人由早期的渴望建功立业到壮志难酬之后的失望与愤懑乃至最终步入超脱这一思想变化脉络。其思想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如其一、其三。特别令人赞赏的是其“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中反映出的不图名利、不贪富贵的激昂情怀和只求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高尚品格。
  其次,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抨击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最具代表性的是其二、其七、其八。左思生活的西晋是士族门阀制度统治天下的时代,论品授官的选举制度扼杀了知识分子的梦想,“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实让左思无所作为。这首诗通过自身困穷处境的辩白:“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理直气壮地把“英俊沉下僚”的原因归咎于黑暗的社会和时命,这种陈古刺今地揭露门阀制度的腐朽,在当时文坛是十分罕见的。
  第三,表达对豪门世族的蔑视和与之决裂的精神。如其三、其四、其五、其六。一方面通过对历史上的高洁之士的歌颂,来吸取反抗现实的力量。因为歌颂段干木、鲁仲连等人就含有否定现实的意味。另一方面,左思对那些“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的权贵们,则决心远离他们,而要以许由为榜样超尘脱俗,要像荆轲那样蔑视权贵,从而流露出诗人高洁旷达的博大胸怀。
  从上不难看出,左思的咏史诗富有深刻的思想性,成为咏史诗成熟的标志,也就是清人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所说的:“太冲一代伟人,胸次浩落,洒然流咏。似孟德而加以流丽,仿子建而独能贵简。创成一体,垂示千秋。”从而耸立起魏晋南北朝咏史诗的高峰,给后世咏史诗极大的启发。■
  参考文献:
  1.何梅琴.感情激愤、笔力雄迈的左思《咏史》诗 [J].汉诗评论.2005(11).
  2.韦春喜.咏史诗成熟的标志之作[J].戏剧文学.2006(7).
  3.郑飞.略论左思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5).
  4.蒋方.论左思《咏史》诗的变体──兼论古代咏史诗的文化内涵[J].湖北大学学报.1994(4)
  5.李柳芳.简论左思的咏史诗[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
  6.潘江艳 王祖基.略论左思《咏史》八首[J].社科纵横.2007(4).
  7.龙剑梅.怀古咏今 言志写心——试论左思的《咏史诗》[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4).
  8.施仲贞.左思《咏史》诗情感特征与艺术手法之浅论[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6).
其他文献
电源是所有设备的动力源泉,保障电子设备功能的正常运行。随着电子设备朝着精密复杂的方向发展,对于电源体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片形式的开关电路是一种新型的电源,它的性
地名是语言中的专有名词,是地理位置和地域范围的特定名称,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地名反映着当地特定的文化内涵, 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体现着典型的地方
各区县(自治县、市)局,市局各处室、直属单位:为了贯彻落实"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应对入世承诺全面兑现后对外开放新形势,促进地方经济持
介绍了采用变温吸附技术对氯乙烯进行干燥脱水的工艺流程及运行效果,阐述了变温吸附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梅花在中国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傲霜斗寒.凛然怒放于雪虐风冽,百花衰谢。寒凝大地之际:它冰肌玉骨,横斜疏瘦,国色天香,韵胜格定。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梅花的形象比比皆是,梅花作为一种常
时代在进步与发展,城市化步伐在加快,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在逐步提高。在这些发展趋势下,智能建筑的规模正在 扩大,电气自动化的定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重点分析电气自
·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提出,七类肥料取消登记改为备案;·2020年底,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行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
高职思政课的信息化创新与尝试是由思政课特点、高职学生特点决定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高职思政课信息化教学中,校内外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平台得到充分利用,教学模式转为
(渝办发〔2007〕22号2007年1月31日)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2006年,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殡葬改革健康发展的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及FMRS外文医学数据库检索与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相关的文献,并对符合神经损伤修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神经损伤修复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