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极值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c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确定物质的成分;确定杂质的成分;确定反应时的过量问题三个方面,阐述极值法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应用。
  【关键词】极值法化学计算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157-01
  
  极值法是中学化学的重要解题方法,主要特征就是充分考虑局部对整体的影响,从而找出整体的运动规律,并分析达到目的的有效方法。该思维方法对于有关混合物化学问题的解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成分
  解答化学试题常遇到一些知识技能化、题目模糊化的综合性问题,如物质的组成明确,列方程却缺少关系。当学生面临此种问题无法解题时,他必须会进行分析,把它分解成一系列的简单问题,然后分而解之,即根据物质的组成采用极端假设得到有关极值,再结合平均值原则确定结果。
  例1,今有某碱金属M和M2O组成的混合物10.8g,加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和干燥得固体16g,据此确定金属是( )。
  A、LiB、NaC、K D、Rb
  解析,此题可以借助数学的极限思想即极值法,可知M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范围。
  假如10.8g全部是金属M,则:
  M→MOH
  MM+17
  10.8g16g
  列式得M/M+17=10.8g/16g,推出M=35。
  假如10.8g全是M2O,则:
  M2O→ 2MOH
  2M+162M+34
  10.8g16g
  列式得2M+16/2M+34=10.8g/16g,推出M=10
  推出10  二、用极值法确定杂质的成分
  在分析混合物中杂质的成分时,可利用整体思维方法将化学问题看成一个整体,避开局部细节,从整体结构上进行分析、转化,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即将主要成分与杂质成分极值化考虑,再与实际情况比较。
  例2,将13.2g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4)2SO4样品,在加热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反应,收集到4.3LNH3(标准状况下)。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NH4HCO3NH4NO3B、(NH4)2CO3NH4NO3
  C、NH4HCO3NH4Cl D、NH4Cl(NH4)2CO3
  解析,设样品为纯(NH4)2SO4,则由(NH4)2SO4→2NH3知能产生4.48LNH3,大于4.3L。因样品中的杂质造成样品中NH4+的含量小于纯(NH4)2SO4中NH4+的含量,故要求选项中的两种物质至少有一种物质中的NH4+的含量应小于(NH4)2SO4中NH4+的含量。再将备选答案中的化学式加以变形,然后再计算:
  NH4HCO3→(NH4)2(HCO3)2
  NH4NO3→(NH4)2(NO3)2
  NH4Cl→(NH4)2(Cl)2
  部分“式量”为:(HCO3-)2=122,(NO3-)2=124,(Cl-)2=71,(CO32-)=60,而(NH4)2SO4中SO42-=96,即正确选项为D。
  三、用极值法确定反应时的过量问题
  当已知反应混合物的总质量或总物质的量时可假设全部是某一反应物,再假设两者可恰好完全反应,从而确定解题方法。
  例3,有18.4g由NaOH与NaH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将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8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6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
  解析,这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可能的反应有:
  NaOH+NaHCO3=Na2CO3+H2O①
  2NaHCO3=Na2CO3+CO2↑+H2O ②
  究竟按何种情况反应,必须判断出NaOH与NaHCO3在①中何者过量,才能进行计算。借助极值法可使判断方便、直观。
  设18.4g固体全为NaOH,则受热时不减少,剩余18.4g固体;
  设18.4g固体全为NaHCO3,则按②式反应后剩余18.4g×106/168=11.6g;
  设18.4g固体恰好按①式完全反应,则剩余18.4g×106/(40+84)=15.7g固体。
  现剩余16.6g固体,即介于15.7g和18.4g之间,应是NaOH过量。
  NaOH+NaHCO3=Na2CO3+H2O ⊿m
  4084106 18
  x 18.4g-16.6g
  则84/x=18/(18.4g-16.6g),x=8.4g。进而知:m(NaOH)=18.4g-8.4g=10g,NaOH的质量分数为(10g/18.4g)×100%=54.3%。
  参考文献
  1 余建宏.例谈用系统分析法解决化学问题[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8):42
  2 姚宏程、窦洪庚.高考试题分析之浅见[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5):50
其他文献
中国证监会公开征求修改意见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 办 法》)是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制定的,但相对于两部法规来说,《办法》不仅有 更详细和全面的政策规定,而且在规范收购行为的政策主张上有许多新的重要信息。这些信 息对指导上市公司收购行为有重大意义,需要特别关注。    一、《办法》的目的和意义    为什么选择现在推出这一法规,它有着什么样的政策背景?《办法》称“为
期刊
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是这次公选中最受关注、报名人数最多的职位,获得笔试资格的就有345人.其中一道试题是:请联系自己以往的工作体会,参考所提供材料中关于全面实施人文
科技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也创造了惊喜。作为全球最高水平的大型体育盛事,每届世界杯都会在某些环节出现新的技术手段,让人目不暇接。尽管南非世界杯在球场内外的组
在世博园里,人们通过对生活态度、理念的思考和畅想,描绘出一幅未来的美妙画卷。在画卷里,21世纪人类的新思潮——节能、环保、绿色、和谐,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在这股热潮中,我
期刊
作为每天和学生打交道的我们,怎样让学生们服我们?关承华老师总结出了三个字:脑、心、情。那就是用脑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味学生,用情去感化孩子。真正读懂了、理解了、用好了这三个字,自然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信服乃至佩服。一个真正让孩子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的教育者,才可能很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一、用脑去思考教育  用脑,即用思想、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是区别合格教师与教书匠的
期刊
上市公司并购活动历来是我国证券市场最活跃的部分,作为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它一直为市场各方所关注。随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出台,将有
【摘要】通过近年以来的经济转型,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房地产行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处于的地位已开始变化,从而导致房地产市场发生重大调整。本文一方面详细分析了当下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另一方面则对防范房地产市场未来风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为了对经济与市场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本文先从分析我国经济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