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刺秦”题材电影的新历史主义美学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刺秦”题材电影主要以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周晓文的《秦颂》,以及张艺谋的《英雄》最为知名.这几部电影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显现出了新历史主义的美学风格.三位导演根据需要,从历史的缝隙里寻找矛盾生发点,让现代话语进入历史情境中.在视觉上,三部电影在尽量避免轻率戏说的基础上,将历史奇观化与时尚化了.在“刺秦”故事的不断演绎中,新历史主义所提出的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得到了彰显.
其他文献
纵观华语电影发展史,尽管中国电影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科幻电影的探索,但不可否认,科幻电影依然是华语电影发展格局中的短板所在.直至2019年,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
期刊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剧《觉醒年代》,描摹了1915年到1921年间中华民族的思想变化历程,以陈独秀、李大钊为核心人物,由《青年杂志》创刊为历史起点,展示了新文化运
期刊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产业展现出越来越蓬勃的生命力.数字技术加快了数字资源的产出,也为我国影视制作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一批优秀的国产动画影视作品应运而
期刊
交互式电影作为新一代视听媒体的变革形式,是对传统电影制作以及观影方式的一次挑战与颠覆.一方面,交互式电影的出现使得电影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介入,交
在漫威系列科幻电影中,钢铁侠、蜘蛛侠等形象的身体形态呈现出从“赛博格”到“自然之子”的演化趋势,这是神话思维的影像呈现不断发生嬗变的必然结果.前者是以赛博格形象预
中国西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建构起西部电影神话.兴盛于20世纪50年代的神话批评,经由弗雷泽、弗莱等人的发展,融合人类学、心理学学科的理论知识,成为电影批评的重
研究印度尼西亚电影(以下简称为印尼电影)文化,必须意识到它复杂的政治历史背景、国家文化、民族信仰等方面的内容,印尼电影文化与以上内容的关联超越了一门艺术的基本存在,
无论是执机还是担任摄影指导,摄影师赵小丁电影作品中的空镜头都有较为明显的个性特征,本文从三个方面尝试了概括:一是空镜头的色彩有强烈的辨识度,视觉冲击强烈,配合恰当的
“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阶级分析的二分法形成的二元对立的叙事框架和藩篱亟待突破.1984年,广西电影制片厂(简称“广影”)郭宝昌导演的作品《雾界》开启了生态叙
民族题材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而又独特的位置,十七年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鲜明的“为人民”的艺术特征,体现了对“人民电影”与“人民艺术美学”的孜孜追求,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