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思考

来源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cg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一项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人才、智力支援的系统工程。高等院校承担了“产品”的生产阶段任务,而实际上培养农村人才的关键所在是要用得上、留得住,急需的是“人才成品”而不是“半成品”。如何有效利用党校函授教育的设备和师资搞半脱产学历教育,让更多的农村高中毕业生和有职业背景的人进入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来。为此,我们对彭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进行了调查和思考。
其他文献
第一章冬至  1  送葬的队伍稀稀落落,从村头到村尾歪成几条曲线,像迷了路的蚂蚁。春花,捧着父亲遗像,走在人群最前头。  冬天是个妖精。春花的脸像被刀割过,细细密密的萝卜丝中挤着稀疏的血线;十根手指头中的四根肿成了胡萝卜,这些冻疮最怕夜晚,那种痒会爬进血管,让她直想把心窝撬开在里头挠一挠。春花盼望三月,她喜欢春天,不只因为她叫春花,还因为变形了的手指在春天的阳光下可以复原。春生会抱着随处采摘的茶花
我国目前已进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制度建设和创新要有科学的理念,因为制度建设和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现实的具体途径。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教育思想:“教育优先发展”、“三个面向”,指明了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方向;培养“四有新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