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谋发展 善治善为惠民生

来源 :档案与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dsfdsadsfa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张家港市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基层社会治理发生深刻变化,档案工作也面临全新挑战。市档案馆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探索档案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机制,不断满足基层治理和群众需求,形成了具有张家港模式的档案服务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先行探索:构建“多元协同”的檔案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进一步稳固基层治理基础


  1.制度引领,打响基层档案工作品牌
  一是科学规划,聚焦顶层设计。将农村基层档案工作纳入《张家港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整体规划,完善档案工作发展的制度设计、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和长效机制。二是部门协同,凝聚工作合力。会同民政局、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水务局等社会民生部门,制定了民生档案、村镇建设、河湖治理等领域档案业务文件,实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三是强化考核,实现层层联动。市档案部门建立了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基层档案工作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层级考核,有效保障基层档案管理有序开展。
  2.体系创新,提升基层档案服务效能
  一是构建“大档案”管理格局。建立以综合档案馆为核心,涵盖开发区、镇、村(社区)、家庭的档案馆网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的基层档案工作格局。目前10个区镇全部建立档案机构,建有6个区镇档案馆。杨舍档案馆为全省首家区镇合一档案馆,永联档案馆为全省首家村级档案馆。全市所有镇属事业单位和涉农部门全部建立档案室。涉农档案总量已达25万余卷51万件,涵盖基层各个民生领域,不仅满足了农村基层治理的需要,也真正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推进“多元化”主体参与。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大各方力量调动,将基层组织、村(社区)志愿者、居民群众纳入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范畴,参与基层档案治理实践,推动档案建设向基层下移。参与“百村万户”口述历史档案建设,形成88万字口述档案;参与乡村记忆影像拍记,形成动态反映乡村面貌的照片25万多张;参与方言语音建档,建成681分钟的乡音数据库;参与家庭建档,自觉构建家族记忆,目前全市建档家庭达1.5万余户,其中南丰镇33户农民集体建档,受到中央文明委、国家档案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引导社会力量、民间组织主动参与家谱宗谱、老物件、老照片等珍贵档案史料的抢救性征集,打造承载乡愁记忆的地情资料库。
  3.法治保障,实现基层档案有效监管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基层档案事业,不断完善档案监管体系建设。一是强化依法治档。围绕档案管理体制、档案安全、基层撤并档案处置、村镇建设和民生领域等,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检查,确保基层档案规范管理。二是强化外部监管。联合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督导基层档案工作,并提出合理建议。三是强化星级测评。以档案创建为契机,为基层单位提供精准服务。目前97个社区、148个行政村、134个涉农单位档案工作达省星级标准。

二、稳步拓展:优化“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档案资源新内涵,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1.以“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为理念,建好民生领域档案
  围绕基层群众出生、上学、毕业、工作、结婚、退休、死亡等全生命周期,建立医学出生证明、学籍、工龄认定、婚姻、离退休、殡葬等各门类档案,为解决居民身边的小、急、难事提供有效保证;围绕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好农村社保、合作医疗、农村教育、劳动就业等民生社会事业领域的档案建设。目前全市基层单位建有50多类专业民生档案,已接收进馆30多类、22.9万卷,占馆藏档案总数的45%左右。
  2.以“还政于民、还权于民”为理念,建好治理领域档案
  对照基层治理工作目标,一是重点做好村民协商自治、村民议事会、村民换届选举、民主监督、“一事一议”事项、村规民约等的归档工作;二是做好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农地确权、土地流转征用、村民建房、拆迁安置、收益分配、民生微时事等领域档案;三是抓好基层矛盾调解、来信来访、“三优三保”“三治”(治违治污治隐患)等领域档案。
  3.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为理念,建好重点领域档案
  围绕产业兴旺,抓好生态农业、绿色农产品、乡村旅游、农业科技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建档工作;围绕生态宜居建设要求,做好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电网、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等档案建设;围绕乡风文明,建好长江文化艺术节、文明镇村建设、文明家庭、乡贤名人、民俗文化、古宅民村等档案。
  4.以“依法管理、民主决策”为理念,做好依法行政档案
  率先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档案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印发《关于加强依法行政档案管理的通知》《重大行政决策档案案卷评查标准》等文件,确保各区镇在从事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合同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档案齐全完整,推动依法行政档案在基层落地生根,为实现基层“用权留档、追责有据”提供有效保障。
  5.以“凝聚力量,弘扬民风”为理念,建好乡贤名人档案
  围绕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围绕“好人”“模范”、红色老党员、老兵、文明新人和在本村(社区)里群众口碑好、社会影响好、群众威望高的各类人员开展乡贤名人建档工作,目前全市乡贤建档家庭达1.5万余户。通过集中展示、开展“档案中的文明村风”等宣传报道活动,弘扬优秀乡贤精神,凝聚乡贤力量,在广大群众中培育知贤、颂贤、学贤的社会新风尚,更好地发挥好乡贤的桥梁、智库、榜样作用。

三、价值效应:以“高效便捷”为目的,实现档案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新突破,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1.立足需求,建成联动共享的基层档案资源管理平台
  持续推进农村基层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初步完成基层馆(室)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和重要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建设,为构建基层档案利用体系夯实基础;构建数字档案馆(室)系统、电子文件中心、图片中心、音视频档案库等集成式利用平台,充分发挥基层档案宣传教育、信息交流等功能;继续完善名镇名村、古迹遗址、沙上文化、河阳文化、暨阳文化、东山文化及非遗传承、乡镇企业等基层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呈现立体式乡村记忆,满足基层社会治理利用需求。
  2.优化服务,建成普惠便民的民生档案共享服务平台
  将村级档案利用纳入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加快推进覆盖市、镇、村的“民生档案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平台整合了200多万条民生档案信息,与全市10个区镇、49个村进行互联互通,目前已实现档案信息市、镇、村纵深共享。自民生档案共享服务平台开通以来,已提供档案查阅3.9万人次,出具相关证明材料3.7万余份,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生产生活、创业创新等实际问题1.5万个。特别是2019年张家港市乐余镇在推进“三优三保”专项工作中,通过民生档案共享服务平台,为1.9万余户农户、企业提供了建房许可证存根,真正体现了民生档案服务民生的功能。
  3.创新载体,建成共享开放的基层档案文化展示平台
  依托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盘活档案資源,不断加大基层档案文化产品供给力度,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是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出版乡村影像记忆系列丛书、张家港方言文库等档案文化产品,展示农村发展变迁。二是打造联兴村、农联村、长江村等乡村记忆试点工程,建立了一批反映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特色产业的乡情村史陈列室、乡村记忆展示馆,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提取基层档案资源的特色基因,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和影视产品,打造乡村记忆品牌。

四、开创未来:持续构建档案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1.突出精准性,基层档案资源内涵再深化
  以既减轻基层组织“过度留痕”困扰,又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规范运行为目标,会同民政部门研究制定镇村档案基本目录清单,重点突出村级重大行政决策、招投标管理、阳光村务(党务、村务、财务)、社会事业、三资管理、土地管理、收益分配、基础设施、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等十类,全面压缩基层治理过程中事务性、辅助性等台账资料的归档,突出基层档案资源建设的精准性;同时新增农村产权交易档案、河湖治理(河长制)档案、乡贤名人档案、乡村记忆影像档案、依法行政档案、地情资料等门类,全方位反映基层治理的管理流程。
  2.突出智慧化,基层档案治理方式再创新
  持续推进“智慧档案馆网”建设,实现集基层档案的收集、保存、管理、利用、监管、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档案管理体系;利用“电子档案检校系统”,通过AI人工智能检测校验手段,对各类民生档案数据进行核对、整改和完善,全面提升基层档案数字化质量;助推“放管服”改革,打造不见面审批的电子档案平台,对基层档案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和智慧支持,推动档案信息随时、随地、随需应用。
  3.突出融合力,服务基层档案治理再升级
  不断推进共享平台的增点扩面,打造15分钟档案利用服务圈,构建一个网格化、便捷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档案融入“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实现“一口受理、一站服务”,通过将档案服务延伸到村级便民服务终端,实现“查档随时随地、阅档一键打印”;全力融入长三角地区线上线下、异地同步查档服务,打破区域壁垒,实现档案利用服务跨地域、跨馆际共享,真正实现查档“零跑动”;借力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开发一批有影响力、有深度的基层档案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通过“融媒体”,将档案文化延伸至更广空间,实现乡村文化和历史的永久保存和跨时空传播。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进入行业应用阶段,也为档案工作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尤其是文本处理、信息抽取、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技术在档案工作中体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案例,分析了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档案智能挑选和智能鉴定划控等工作取得的成果,并研究探索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审核和音视频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思路,最后对人工智能在档案领域中的挑战和对策进行了思
期刊
2014年,为抢救全市国有集体破产关闭企业档案,经编办批准,正式成立“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为隶属于常州市档案馆的全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专门致力于全市破关企业档案抢救和工业遗存的展览展示。经过5年多的发展积累,接收和整理了180余家破产关闭企业档案近50万卷,建成了“百年工商档案展示馆”“档案史料陈列馆”“全国劳模档案展示馆”等固定展厅和“龙城骄子”“关怀与激励”等主题展览,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全
期刊
摘要: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大批老桥正在迅速消失的现状,城市失忆、文化断裂等问题日益严峻。文章以无锡老桥视觉档案工作为例,阐述了老桥视觉档案在留存历史文化和承载乡愁方面的重要价值,重点介绍了无锡老桥视觉档案的留存、拍摄与开发利用的工作实践,以期为同类档案工作提供实践层面的一些参考。  关键词:城市化;老桥;视觉档案;开发利用  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批曾经发挥着重要交通作用的老桥正在以
期刊
昆山市委副书记张月林调研市档案馆工作  3月26日,昆山市委副书记张月林赴市档案馆新馆调研档案工作。张月林一行先后察看了市档案馆查档窗口、地方文献陈列馆、总控室、消毒设备间、档案库房、信息机房等功能区域,听取了市档案馆馆长陈勇关于近年来全市档案工作情况及2020年工作计划的汇报。张月林对昆山市档案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在固本强基、科技支撑、社会服务、创新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并对今后工作提出
期刊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开之时,由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与江苏省档案馆、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行政学院共同建设的党性教育主题教室,6月4日在江苏省委党校正式启用。受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的委托,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刘鲤生和省档案馆馆长陈向阳、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桑学成、省档案馆副馆长孙敏一起出席启用仪式并讲话。省委党校
期刊
摘要:用户参与档案知识生产激活了档案资源组织和利用方式,但其中的角色分工尚未明确。文章重点分析UGC、PGC、OGC三种机制的特点及关系,并以UGC为比较中心,发现档案知识生产内容存在谬误纰漏、价值密度较低、涉及法律问责、质量评价混乱等问题。因而遵循“源头把关—过程规范—全程控制”逻辑,提出了内容质量控制策略:重视档案素养教育,实现业余与专业平衡,突出档案知识挖掘,加强前后环节协同。  关键词:档
期刊
2019年正值南京解放70周年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方芳、余翔任主编,杨颖奇任执行主编的《南京解放史(1945—1949)》,于今年4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该书邀约了数位在中共南京党史、南京现代史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撰写,其40余万字植根于丰富的档案史料,论述真实有据,有不少闪光的学术创新观点,既是南京近现代史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成果,亦是中共南京党史研究方面
期刊
我叫宋善恒(曾用名宋飞),现年95岁,家住泰州市姜堰区大伦镇运粮村。我是一名抗战老兵,亲历抗战的幸存者。  1941年,我17岁,在省四临中(江苏省立第四临时中学)读高中一年级。此时,日军已在我的家乡肆虐了4年。驻姜日军虽然不多,但动不动就有飞机轰炸,常常是这边老师刚刚打开讲义,那边就拉起尖锐刺耳的防空警报。学校实在是办不下去了,书实在是读不下去了,县城实在是待不下去了。青年人的血是热的,我们几个
期刊
七一建党节,我们与党一起欢度“政治生日”  7月1日,省档案馆开展全体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省档案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副馆长赵深、孙敏,副组长、副巡视员邹华、于晓庆及全体党员参加活动。该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开展“七一”表彰,表彰省档案馆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二是全体党员参观党性教育主题教室。  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机关党委书记、副馆长赵深指出,开展“七一”表彰,是
期刊
[摘要]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是广电基建项目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科学管理基建工程档案不但有利于广电基建工程质量的提升,而且能为广电事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文章依据连云港市广播影视文化产业城项目档案管理的经验,阐述了目前广电部门在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升广电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的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广播影视基建档案项目管理文化产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