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家庭无创机械通气1年的疗效观察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稳定期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家庭无创机械通气的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无创通气组20例,对照组26例,其中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为1年,分别测量比较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1年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氧分压(PO2)、pH值,呼吸困难分级和6分钟步行距离(6WMD),并观察患者1年内因急性加重而住院的次数.结果①稳定期合并高碳酸血症的两组极重度COPD患者,其FEV1,FVC、PO2,pH值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PCO2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无创通气组的PCO2较出院时降低(P<0.05),对照组的PCO2较出院时升高(P<0.05).②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通气组治疗1年后的MMRC评分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 <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院1年的6WMD较出院时明显下降(P<0.05),无创通气组则较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的PSQI与出院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无创通气组经无创通气后其住院次数与1年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则呈现上升趋势(P<0.05).结论稳定期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极重度COPD患者,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对患者的肺功能无明显的改善,但是可以降低患者PCO2,一定程度上改善缺氧,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提高运动耐力,缓解呼吸困难,但对于睡眠质量没有明显的改变。

其他文献
文章指出企业内部信息化和社会环境问题是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 使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抑制被动吸烟大鼠动物模型β2肾上腺素受体的过度激活,观察其肺功能、小气道病理发肺气肿改变.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9只),吸烟组(8只)和吸烟+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干预组(简称吸烟+干预组,8只).对各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同时测定小气道病理评分和平均肺泡线性间隔.结果 吸烟+干预组PEF与吸烟组PE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5±0.53)ml/s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ECOPD住院患者病例99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
加快正畸牙移动速度,缩短正畸疗程是正畸学者所追求的方向之一。随着牵引成骨技术广泛应用于颅面部骨骼,上下颌骨的延长和牙槽骨垂直距离的增高等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目的 研究摄氧量动力学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检测中的变化特点,探讨COPD严重程度对摄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
期刊
目的探讨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居家模式下Ⅲ~Ⅳ期压疮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诊的28例Ⅲ~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居家组,每组14例。居家组运用居家模式联合简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同时为家庭照护者提供伤口护理知识和专业指导;常规组患者在医院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使用简易封闭负压引流相关指标、费用、疼痛感及照顾时间等情况。结果居家组的医疗费用、疼痛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