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教学走出个性缺失的困境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heng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学生习作的总体状况,众人脑海中定会浮现出许多贬义词,如:编抄套假大空、伪圣化、千篇一律……这些评价,一方面,比较客观地描述了学生习作总体质量之低下;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多年来习作教学境地之尴尬!其中,笔下无“我”、个性缺席,是习作教学中最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那么,如何才能解放人的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的释放出来,让习作园地遍开个性之花呢?
  
  一 攫取独特新颖的原始素材
  
  众所周知,生活阅历、语言词汇的贫乏,是学生习作时出现“编”“抄”“套”“假”“大”“空”的“罪魁祸首”。而陌生化积累,是个性化习作所不可或缺的。
  1.生活素材的陌生化积累。个性化的习作需要陌生化的生活素材为支撑。就积累形式而言,陌生化通常表现为观察角度的新颖独特及观察方法的推陈出新,如横切苹果找“星星”、用两个平面镜变换夹角观察事物等。这些内容,将使习作趣味盎然。从积累内容看,陌生化通常表现为生活事件的新奇及个体经历的与众不同,如目睹军演、亲历“非典”等。在一大堆老掉牙的“五子登科”中,这些内容无疑会鹤立鸡群,点亮读者的眼睛。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作陌生化积累的有心人,可以设立“我的发现”(人手一册)、“流动日记”(班级公用),专门记录有价值的生活素材,并举行“每周新闻快报”,相互交流借鉴。一次,班级举行“每周新闻快报”,有个同学讲述了到福州某公园游玩,看到两个衣衫褴褛、瘦骨伶仃的流浪乞讨儿童的事。我借机补充,每座城市都有不少类似的孩子,他们多为黑社会势力所控制。据说,为了博取人们的同情,歹徒们经常蓄意将孩子折磨成残疾人。此事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出了各具个性的习作:或声讨歹徒,或质问政府无能,或表达对不幸儿童的同情,或呼吁全社会都来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或提醒家长要保护好自己的子女,或给小朋友支招防拐卖、防绑架,有的则坦言自己不知该不该给钱的困惑……
  2.语言材料的陌生化积累。个性化的语言、超越常规的表达,通常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与震撼。教师一要引导学生善于积累陌生化的语言材料,定期交流研习,使之及早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二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多作个性化表达的尝试;此外,还可以开展“酷词酷句进超市”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习作中的“酷词酷句”,与他人分享习作和创造的快乐。这样,我们才能在批阅习作时“听到花开的声音”,“嗅到阳光的味道”。
  
  二 积淀真实细腻的内心情感
  
  作为教师,除了教育学生应坚持说真话、表真意、抒真情,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合理引导,使学生的体验尽可能精细化。如,进行“天才测试”游戏之前,教师神秘兮兮地说,“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重要的测试。据说,这份试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邀请了世界各地的一千多位专家,历时三年多才完成命题,专门用于鉴定天才,一测一个准。”再郑重其事地宣布,“此次测试,共有20道题,答卷时间只有5分钟,时间一到,立即停止答题,否则,取消考试资格,也就是取消‘天才’评选资格。”接着,又故弄玄虚地让学生深呼吸三次,“缓解紧张情绪”。发“卷”时,“为了确保公平公正”,让学生抬头看天花板,不准偷看“试题”,并将“试卷”背面朝上分发。尔后,采取倒计时的方式宣布“测试开始”。“测试”时,又不厌其烦地提醒“时间已过去了×分钟”、“测试时间只剩下×分钟”……如此这般,直至“测试”结束。当学生看清第20道题竟然是“如果你已经读完所有题目,请你只做第2题”(第2题为“在右上角写下自己的姓名”)时,更是惊呼“上当受骗”,原来所谓“天才测试”,只是一场游戏!可以想像,整个游戏过程,学生的内心体验经历着怎样复杂而微妙的变化。有了如此深刻细腻的体验,习作又怎会个性全无、面目可憎?
  
  三 砥砺灵敏新锐的思想触觉
  
  培养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让思维能力与习作能力协调发展,是习作教学应有之义,绝非附加任务。教师要经常提供话题(如辩论题、二难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自觉砥砺思想触觉,提高思辨感悟能力。笔者曾经在班上玩过“传话”游戏,好端端的两句话,到最后被传得面目全非,全班同学笑成一团。笑声甫定,我便问道:“大家知道老师为何要举行这样的游戏吗?”于是,同学们纷纷“跳”出游戏,思索起游戏所蕴含的哲理来,并将自己的个性化感悟外显在习作中:或以为道听途说,不足为信;或强调合作的重要;或告诫大家说话要小心,传话要三思;甚至联想到“一步走错,终身错”……倘若没有深入思考与感悟,习作又怎能达到如此深度?
  
  四 畅游奇妙无比的虚拟世界
  
  要写出个性鲜明、卓尔不群的习作,想像就必须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不落俗套。教师应千方百计激励学生进行超常化想像,引领他们畅游奇妙无比的虚拟世界,使之从中真正感受到想像、创造、习作的快乐。
  1.每日健脑。每天花3~5分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做做“健脑操”。如,你能给图画“ ”拟5个题目吗?“⊥”像什么,你能想出10个答案吗?蜜蜂为什么爱跳“8”字舞,你能给出几个怪理由?等等。实践证明,“健脑操”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评选奇想。每次习作,我总提醒学生,“记住,不光是老师,所有的读者都喜欢读与众不同的文章。”而每次写想像文章,我都设立“奇想奖”,并告诉学生,想得越大胆、越离奇、越与众不同,就越有可能获奖。于是,我们从学生的习作中得知:未来的电视,可以像窗帘一样随意折叠、剪裁;乌鸦第二次受骗,是因为经不起狐狸“投中有奖”的诱惑;由于人类无节制破坏环境,宇宙法官已经下令严惩不贷……
  
  五 搭建百花齐放的和谐平台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化、个别化的指导与帮助,搭建自由抒写、尽情挥洒的和谐平台,努力创造条件,让百花齐放,让百鸟争鸣,让春色满园,让彩霞满天。
  1.命题的开放。打破教师垄断命题的局面,尽量采取有利于恢复原始写作动机的命题方式(如:师生合作命题、学生自由习作、情境化命题或话题式命题等),变“要我写”为“我想写”、“我要写”。另外,要重视命题提示语,它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力求既简洁扼要,又能有效拓启学生的思路,更预留给学生个性化解读和自由表达的空间。
  2.导写的开放。教师彻底摒弃传统的“弱智化指导”,从激发习作需求、丰富习作内容及拓宽习作思路入手,取消人为的条条框框,淡化写作技法传授,还学生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一片天空。如,“非典”肆虐时期,家家户户如临大敌,新闻报道连篇累牍。我先请学生畅谈连日来的见闻及感受,再让每个学生就“非典”这一话题至少拟出3个题目,进行“题目竞奇”,并任选其一自主习作。结果佳作不少:《都是“非典”惹的祸》《“非典”面前人人平等》《向白衣天使致敬》《告“非典”病魔书》……
  
  六 培育姹紫嫣红的个性之花
  
  教师一要摒弃不合时宜的“缺陷思维”,变“蛋里挑刺”为“云中觅月”,以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习作当中的每一处闪光点、每一朵个性之花,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精心的呵护;二要以博大的胸怀容新容异、容差、容错,多做“点石成金”(如,偏题的,换个题目)的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凸显习作个性;三要坚持多标准、分层次评价,真正做到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习作;四要不吝赞辞,多多设奖(如,可设“诚信奖”、“奇想奖”、“佳题奖”等),增强学生的练笔积极性和习作自信心。这样,习作个性之花才会开得无比娇艳!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市六一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正>一种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国际市场接轨,有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经济体制的接轨是接轨的关键,因为现代国际社会的市场经济,已经形成世界性的市场经济体系,我国要面向
用光学显微镜、X 光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经热腐蚀后的K-3合金试样及渗铝的 K-3合金涡轮叶片进行了分折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失效的原因是硫化及熔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以独特的优势影响着世界各个角落。它在为人们带来新知的同时也成了各种思想的交流平台。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
一、中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德育认识存在误区 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等与德育直接相关的因素对德育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如有的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做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新闻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各个媒体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受众的法宝。新闻策划作为当今比较流
随着我国出版行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明确以及出版工作阶段性转移的逐步实施,期刊面向市场、深化改革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期刊作为一种重要的出
地市级党报是最基层党报,担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把握舆论导向,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及时反映基层群众呼声。宣传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必须有利于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有利于教学中不利因素的消除,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为此,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必须遵循以下
《大兴安岭日报&#183;周末版》的《小城焦点》栏目是一个以新闻舆论监督为主的新闻栏目,已经开办二年多了。2007年以来,在报社领导的重视下,我们认真思考,精心策划,研究选题,找好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