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化学新课程的推进,科学探究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目前对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深度与广度的问题,即探究教学拓展的问题研究较少。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基于主题的探究教学的拓展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教学拓展;策略
一、确定化学探究拓展教学的主题的策略
教师在选择主题时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虑学生兴趣、明确所选主题的教学目标、注重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性、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选择主题时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拓展学生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拓展是围绕知识的深度和过程与方法的广度两个维度进行。因此,选择主题时应明确教学目标,是对知识的拓展,还是对能力的提升,或者是二者的结合。最佳的主题应该既能拓展知识又能提升能力。
2.注重学科内外知识的联系
主题是连接知识的纽带,即能将学科内知识进行串联又要联系学科外知识。能将更多的知识串联起来,才有利于更好地拓展。
3.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广泛性
化学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化学知识是无味的。选择与社会生活有广泛联系的化学知识作为主题,可以在知识拓展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更好地拓展。
4.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选择主题时应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考虑进去,甚至可将其作为主题,寻找支撑这一主题的相关知识,从而进行拓展。
二、化学实验的重新组合策略
化学实验的重新组合既将化学实验,按某种目的进行合理组合使其具有某种新的功能,从而形成新的实验方案。化学实验的重新组合强调对实验本身特征的继承性,即被组合的实验个体不丧失其自身特征,在以达到某一种或几种功能为目的的前提下,使不同实验个体中一些要素自然的交叉或者融合产生高度的和谐和自然。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重新组合时,教师应打破原有固化的思维,注重化学实验的特点以及化学实验间的相互联系。化学实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组合:①根据实验现象进行重新组合。化学实验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那些不可思议的实验现象。教师可将不同化学实验进行组合,产生一些具有观赏性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喷泉实验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可以得到美丽的蓝色喷泉,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将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的拓展。②根据实验原理进行重新组合。实验基本原理是设计性实验的基础,是实验进行的依据。对实验进行重新组合时应明确各个实验的实验原理,避免组合实验的不合理性。将具有相同实验原理的实验进行重新组合,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进行金属活动顺序讲解时,设计钠与水,钾与水的对比实验。让学生根据钾与水的实验,对钠与水的实验提出各种假设,并亲自实验。③根据实验功能进行重新组合。化学实验的功能主要分为三大类:认识论功能、方法论功能和教学论功能。认识论功能包括化学实验室提出化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能够为学生学习化学科学知识提供感性材料;化学实验可以验证、巩固、深化化学知识。方法论功能包括实验方法的发展史;实验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实验实施的一般程序;具体的科学方法。教学论功能包括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实验能够为化学教学创设情景;化学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化学实验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将具有相同实验功能的实验进行组合,能到达强强联合的效果,为实验功能的实现提供有力的帮助;相反,将具有不同实验功能的实验相结合,则会达到互补的效果。例如将化学实验方法论功能与教学功能相结合设计实验,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操作技能以及体验实验过程,学会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化学实验的重新组合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不同角度认识化学实验。
三、创设多因素影响的实验策略
多因素影响的实验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实验。在化学实验当中往往会有多个因素同时影响着化学实验的进行,每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改变实验结果。要想判断一个因素是否会对实验产生影响,就先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仅仅改变一个因素,观察实验结果是否有变化,也就是控制变量法,这就对学生逻辑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创设多因素影响的实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创设两因素或更多因素影响的实验。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章中,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这一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多因素实验例子。如果把问题改为“铁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让学生根据水,氧气,温度三个因素自行设计多因素影响实验,按照探究实验的步骤,进行设计到实施,则会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创设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实验进行探究教学,可以让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再通过设计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获得探究能力的提升。
四、创新实验策略
创新实验分为很多种主要包括化学实验的重新组合、实验方法的创新、实验装置的创新、实验内容的创新和原始创新实验。在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大都是照本宣科,大胆的创新实验很少,长久以往,会让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逐渐缺失,对化学实验的本质理解出现歧义,科学素养则会停滞不前甚至降低。
化学实验的重新组合就是将两个或者几个化学实验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实验。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实验方法的创新指的是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良,变为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从看变为做。对于实验试剂比较稀缺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在不影响效果的同时做到节约。
实验装置的创新是指针对原有的仪器的不合理性来展开的。对不合理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良,使其变得更易操作,实验效果更好。将教材中描述的知识点设计成学生探究实验是对实验内容的创新。例如,针对某一化学史将其设计学生实验,让学生重复科学家实验的过程。原始创新实验是全新的實验。它对学生科学素养要求很高,既要有创新的能力又要有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鲁翔.发现学习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55-56
[2]刘前树.化学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育,2007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教学拓展;策略
一、确定化学探究拓展教学的主题的策略
教师在选择主题时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虑学生兴趣、明确所选主题的教学目标、注重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性、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选择主题时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拓展学生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拓展是围绕知识的深度和过程与方法的广度两个维度进行。因此,选择主题时应明确教学目标,是对知识的拓展,还是对能力的提升,或者是二者的结合。最佳的主题应该既能拓展知识又能提升能力。
2.注重学科内外知识的联系
主题是连接知识的纽带,即能将学科内知识进行串联又要联系学科外知识。能将更多的知识串联起来,才有利于更好地拓展。
3.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广泛性
化学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化学知识是无味的。选择与社会生活有广泛联系的化学知识作为主题,可以在知识拓展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更好地拓展。
4.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选择主题时应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考虑进去,甚至可将其作为主题,寻找支撑这一主题的相关知识,从而进行拓展。
二、化学实验的重新组合策略
化学实验的重新组合既将化学实验,按某种目的进行合理组合使其具有某种新的功能,从而形成新的实验方案。化学实验的重新组合强调对实验本身特征的继承性,即被组合的实验个体不丧失其自身特征,在以达到某一种或几种功能为目的的前提下,使不同实验个体中一些要素自然的交叉或者融合产生高度的和谐和自然。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重新组合时,教师应打破原有固化的思维,注重化学实验的特点以及化学实验间的相互联系。化学实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组合:①根据实验现象进行重新组合。化学实验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那些不可思议的实验现象。教师可将不同化学实验进行组合,产生一些具有观赏性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喷泉实验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可以得到美丽的蓝色喷泉,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将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的拓展。②根据实验原理进行重新组合。实验基本原理是设计性实验的基础,是实验进行的依据。对实验进行重新组合时应明确各个实验的实验原理,避免组合实验的不合理性。将具有相同实验原理的实验进行重新组合,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进行金属活动顺序讲解时,设计钠与水,钾与水的对比实验。让学生根据钾与水的实验,对钠与水的实验提出各种假设,并亲自实验。③根据实验功能进行重新组合。化学实验的功能主要分为三大类:认识论功能、方法论功能和教学论功能。认识论功能包括化学实验室提出化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能够为学生学习化学科学知识提供感性材料;化学实验可以验证、巩固、深化化学知识。方法论功能包括实验方法的发展史;实验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实验实施的一般程序;具体的科学方法。教学论功能包括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实验能够为化学教学创设情景;化学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化学实验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将具有相同实验功能的实验进行组合,能到达强强联合的效果,为实验功能的实现提供有力的帮助;相反,将具有不同实验功能的实验相结合,则会达到互补的效果。例如将化学实验方法论功能与教学功能相结合设计实验,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操作技能以及体验实验过程,学会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化学实验的重新组合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不同角度认识化学实验。
三、创设多因素影响的实验策略
多因素影响的实验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实验。在化学实验当中往往会有多个因素同时影响着化学实验的进行,每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改变实验结果。要想判断一个因素是否会对实验产生影响,就先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仅仅改变一个因素,观察实验结果是否有变化,也就是控制变量法,这就对学生逻辑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创设多因素影响的实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创设两因素或更多因素影响的实验。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章中,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这一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多因素实验例子。如果把问题改为“铁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让学生根据水,氧气,温度三个因素自行设计多因素影响实验,按照探究实验的步骤,进行设计到实施,则会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创设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实验进行探究教学,可以让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再通过设计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获得探究能力的提升。
四、创新实验策略
创新实验分为很多种主要包括化学实验的重新组合、实验方法的创新、实验装置的创新、实验内容的创新和原始创新实验。在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大都是照本宣科,大胆的创新实验很少,长久以往,会让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逐渐缺失,对化学实验的本质理解出现歧义,科学素养则会停滞不前甚至降低。
化学实验的重新组合就是将两个或者几个化学实验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实验。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实验方法的创新指的是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良,变为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从看变为做。对于实验试剂比较稀缺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在不影响效果的同时做到节约。
实验装置的创新是指针对原有的仪器的不合理性来展开的。对不合理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良,使其变得更易操作,实验效果更好。将教材中描述的知识点设计成学生探究实验是对实验内容的创新。例如,针对某一化学史将其设计学生实验,让学生重复科学家实验的过程。原始创新实验是全新的實验。它对学生科学素养要求很高,既要有创新的能力又要有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鲁翔.发现学习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55-56
[2]刘前树.化学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