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除旱魔水为剑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ting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缺水,是西海固人祖祖辈辈挥之不去的梦魇。曾几何时,人们在这片干渴焦灼的土地上盼水,找水,做着苦涩的引水梦,降服旱魔,成为几代人的历史使命。
  2012年6月3日,宁夏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奠基仪式在原州区开城镇和泉村中庄水库建设举行,干部群众欢呼雀跃。
  这是一个梦想,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
  这是一个企盼,承载着百万人的心愿。
  西海固的发展,成在水,败也在水;富在水,穷也在水。几十年来,西海固在引水、节水、保水工程建设的路上从未停步,负重拼搏,鼎力前行,践行着 “不到长城非好汉” 的宁夏精神。
  缚住巨龙引来泾河水
  彭阳县王洼镇山庄村山沟里的一眼泉水,是乡亲们宝贵的生命之源。每年进入腊月,村民早早吆喝上牲口,驮上大皮桶,拉回沟泉水,存在院子里的窖里。村主任马义山说,吃水是乡亲们的头等大事,村民们盼水盼了几辈子了。
  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老一辈水利专家就提出引泾济清方案:把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泾河水,通过截引的方式,穿山越沟,引到清水河,解决清水河上段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但是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没有进展。
  泾河的龙潭水库是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的起点。
  一边是汩汩泾河水白白流向远方,一边是西海固群众为吃水发愁。西海固的出名,在于它的世界级贫困。而互为恶果的多旱缺水,是导致群众生活极端贫困的根本原因。
  偏远贫瘠的西海固人民的疾苦,时时牵动着共和国领导人的心。1972年,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委托李先念在北京专门召开了西海固地区落实民族政策座谈会。宁南山区“家无隔夜粮、冬无御寒衣”的贫穷落后景象首次通过国务院调查组展现在中南海领导面前,周恩来总理流泪了。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对于这句话的含义,西海固人有着比其他人更深刻的理解,人们想水、盼水的梦从未停止过。
  新世纪,新起点,新期待。21世纪,随着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临近,党中央、国务院将更多关怀倾注在宁夏中南部山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山区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水质型缺水问题,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适度开发泾河水资源,抓紧开展“六盘山引水工程”(后更名为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合理规划和建设部分水资源调配工程。
  泾河引水,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倾力支持下,梦想成真。
  2012年6月3日,宁夏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奠基仪式在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和泉村中庄水库举行。工程从固原市泾源县泾河源引水至宁夏中南部地区,将解决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和中卫市海原县部分地区城乡群众生活供水问题。工程主要由截引、输水、水库、泵站等工程组成,总投资17.22亿元,建设工期4年。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和海原县部分地区110.8万人的城乡饮水安全问题。
  子规夜半犹啼血,换得春风普六盘。自2012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固原市水务局举全局之力,加大协调力度,水投集团带领来自全国的20多家参建单位5000多名工程建设者投身于浩大的工程建设之中,成为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水利民生项目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白家村隧洞贯通啦!”2015年5月17日15时30分,泾源县香水镇白家村隧洞施工现场,人声鼎沸,机械轰鸣,欢呼声、鞭炮声不绝于耳,工程建设者与当地群众尽情庆祝这一时刻。水库和隧洞是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白家村隧洞只是12条输水隧洞建设的缩影。随着5221米长的4号白家村隧洞顺利贯通,为水源工程中庄水库具备蓄水条件奠定了基础。
  原州区开城镇的中庄水库建设施工现场,巍巍大坝宛如一个巨大的梯形屏障,横锁在山间。
  彭阳县长城塬上,一条长长的连通管线犹如长龙缠绕在茹河、红河区域的山川间,这是用来解决彭阳县北部片区群众饮水安全的连通水管。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在彭阳县实施的主要是连通工程,包括安家川片区工程、连通总管工程以及茹河、红河片区三大块。2014年10月,安家川片区连通工程建成,彭阳县北部交岔、王洼、草庙等7个乡镇8.2万人的吃水问题得到解决。跨越山川平原,水管子接到院子里、屋子里,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不仅滋润了旱塬,而且滋润了村民的心田。年轻人奔走相告,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节水灌溉打开“黄金通道”
  对于靠天吃饭的固原农民而言,“希望潜力在田、成效收益在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探索出了“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集结合,库、坝、池、井联用”的用水模式,提高水地单产效益,为身处干旱山区的农民开拓了一条“黄金通道”。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里一片绿色,村民正在收获最后一茬油菜。
  “要不是2万元装入腰包,怎么也不敢相信种菜能收获这么多。”当地农民这样感慨。节水灌溉使3000亩撂荒地重现生机,村民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农忙田间打工,农闲进城打工,彻底告别了贫困。
  原州区是典型的水资源缺乏地区,水资源总量1.26亿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的13%,可利用总量0.93亿立方米,利用率77%。原州区水务局节水办工作人员介绍:“原来每年分配黄河水4800万方,现在2400万方,水指标压缩一半,耕地面积又加大,面对这一矛盾,必须走节水灌溉之路。”
  原州区认真总结各地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取得的成功经验,紧紧围绕打造“宁夏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和“宁夏生态农业示范区”目标,着力转变节水灌溉方式,着力挖掘灌溉供水水源,累计建成各类调蓄水池45座,总调蓄能力达到530万立方米,建成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基地24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30万亩,实现了节水灌溉方式从以滴灌为主向滴灌、喷灌、微喷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转变,灌水水源从以地下水为主向地下水、地表水、扬黄水综合利用的转变,有力促进了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形成了以福银高速公路为轴线,南北连片延展,东西顺次展开的高效节水生态农业示范区域,带动了马铃薯种薯、冷凉蔬菜、枸杞等特色产业优化升级。   现代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马铃薯种薯亩均产量可达2500公斤以上,产值达4000元以上,蔬菜亩均产量可达5200公斤,产值在6000-10000元之间,枸杞亩均产量达200公斤,产值在6000元左右,与大水漫灌条件下种植葵花、玉米、小麦等作物亩均产值1000-1500元的收益相比,效益成倍增长。
  节水灌溉片区的部分农民与土地的依赖关系得到“松绑”,既可外出务工,也可接受龙头企业的雇佣,变“农民”为“农工”,多渠道增加收入,从而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原州区实施节水灌溉的各种作物平均节水幅度为45%,30万亩高效节水作物通过节水灌溉每年可节水3000万立方米,利用节约下来的水量可扩增灌溉面积15万亩,相当于引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新增了一个“扬黄灌溉工程”。
  随着节水灌溉的全面实施,常年制约农业的瓶颈被打破,农业发生了重大变革,实现了规模化布局、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经营,马铃薯种薯、冷凉蔬菜、有机枸杞三大特色产业由此崛起。原州区先后被授予“中国(西部)冷凉蔬菜之乡”“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宁夏首个“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区)”等称号。
  这里是全区扶贫攻坚的“硬骨头”,也是民生水利建设主战场。2010年以来,累计安排水利资金30多亿元,加快实施了一批事关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重点水利项目,全力推进固原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覆盖率和水质,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固原市重视水生态建设可用一组数字来说明:
  ——投资12.6亿元,建设旱作基本农田36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8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7万亩,实现了用水方式革命性转变。
  ——投资7.84亿元,实施清水河和苦水河治理及葫芦河、渝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完成11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有效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变被动单一抗旱为主动应对,确保了大旱之年未发生水荒。
  ——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多赢”,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53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64平方公里,治理区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彭阳县被评为全国十个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之一。
  水土保持绘就新蓝图
  2016年又是一年山川染绿、瓜果飘香。在一个个水土流失治理区,曾经黄土裸露、沟壑纵横的景象正被青山绿水所代替。西海固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征程上,踏出一串串坚实有力的绿色足迹。
  九月,秋意渐浓,记者来到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陈沟村,站在山头放眼望去,山岭叠翠,层层梯田绕山梁,千沟万壑披绿装。
  陈沟村村支书邵安泰告诉记者,两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荒坡地没有种,又蓄不住水,天旱就没有庄稼。年富力强的村民到外面打工去了。陈沟村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地表结构复杂,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面积达1207平方公里,占原州区总面积的30%。
  2012年,借助原州区张易镇陈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的实施,张易镇包括陈沟村在内的5个行政村悄然发生变化。陈沟村村支书邵安泰告诉记者,原来村里3000多亩土地主要以坡耕地居多,种植的冬小麦、洋芋、胡麻等作物,由于是坡地水土流失大,粮食产量也不高。通过项目的实施,如今村里种植面积增加到5000多亩,特色种植成为村民增收的新途径。
  以前,当地农民农作物以麦子、洋芋为主。坡改梯后,土地深耕细作了,农业机械派上用场了,全村药材发展1000多亩,价钱好、前景好。一亩地纯收入在3000到5000元之间。村民乐滋滋地说:“以前种啥都没有这么高的收入。”
  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发,先后在境内的黄河三大支流——泾河、清水河、葫芦河流域组织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11平方公里,极大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原州区是宁夏水利部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缩影。这种依托水土保持推进产业开发、改善生态、发展经济的水利工作思路,在原州区之外的其他地方得到借鉴和推广。
  彭阳县是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山多川少,沟壑纵横,水土流失面积84.2%。
  草庙乡曹川村村主任介绍,以前,当地老百姓种粮食的地方不平,地要么是陡坡地,要么是壕道地,正常的天气降雨,一方面是水土流失没办法控制,再一个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出行困难,生产耕作也困难。
  通过曹川水土保持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村砂石道路增加到18公里,田间道路和农户进家道路将近20公里,老百姓不仅出行方便了,也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省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年以来新建牛棚91座,增加牛存栏量280头,羊2900多只,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经过项目带动,三年内人均纯收入将达到8000元,鼓足老百姓“钱袋子”。
  近年来,彭阳县打造为水利部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隆德县成为“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西海固人民探索出了一条由综合防治向生态经济、清洁型流域转型,小面积开发治理促进大面积封育保护的新路子。
  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实质是执着坚定、不畏艰难、负重自强、敢争一流。固原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为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对于宁夏精神最好的阐释。
其他文献
近年来,银川市直机关工委按照“严格责任、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规范、严格处置”抓党建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管党治党的责任,强化党的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党员的“走在前,做表率”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争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党员”,为“四个银川”建设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党管责任突出一个“严”字。各级党组织书记严格落实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
期刊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要求全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正是要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充满生机、充满朝气,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必须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守崇高理想信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面
期刊
近年来,吴忠市坚持经济、生态与民生互促共融,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生态文明意识逐步提高,走出了一条具有吴忠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吴忠市将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扎实推进,聚焦自然生态美、山川环境美、城乡家园美、产业形态美、生活幸福美、人文和谐美“六美”目标,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美丽吴忠、健康净土、绿色城市、生态家园,绘就美丽
期刊
金秋時节,硕果盈枝。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各级党员干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
期刊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一个根
期刊
文明是一种风尚,文明是一种引领,文明是一种实力。当文明的种子在盐池乡间田野绽放出妍丽的花朵,这片古老而富有底蕴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近年来,盐池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大力整治乡村环境,加强道德引领,培育良好乡风,强化文化惠民工程,传承乡土文化,既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外在美”,又实现了
期刊
金秋十月,宁夏乡村云淡天阔,风景正好。一座座崭新的民居整齐排列,一条条平坦的村道伸向远方,一曲曲悠扬的乐曲在村庄里回荡。田地里的人们正忙着秋收,幸福的笑容挂在脸上,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撒播在田野,在茆塬,在河岸。山川大地,处处彰显着宁夏改革发展的铿锵节奏,处处蕴含着思想支撑、文化滋润和道德滋养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
期刊
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盐池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来宁调研讲话精神,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要求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以美丽乡村文明创建为主题,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期刊
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与1980年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既相互联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系统总结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果,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准则》
期刊
清晨,朝阳穿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林立的塔吊和错落的厂区镀上了一层金辉。  文明是石,能敲出星星之火;文明是火,亦可照亮前进的路。文明花开更是一种声音,一种力量,一种无声的力量。多年来,神华宁煤集团在自治区党委、神华集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文明办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工作目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谱写了一曲曲铿锵有力的文明之歌,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