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巧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fly_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媒体资源共享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优势
  现代的小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较强,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得比较熟练,音乐教师应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心理特征,与学生一起在音乐课堂中正确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音乐潜能。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必将带来学生音乐学习的很大变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共享,如各类教育教学所需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各种动画、声音、视频、课件和影视录像等。教师还可以直接在网上多媒体资料库中查找所需的各类素材,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制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教室的大屏幕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来上课。甚至还可以通过链接直接进入全国各地的网站,得到所需的素材,向学生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后可以进入“搜狐”“新浪”“网易”等网站,查找相关网站和网页。这样,教师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所需的多媒体素材,可以最大限度地资源共享,在制作课件、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避开了技术方面的困难,教师可以专注于专业课程的钻研和教学策略的研究。音乐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音乐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教学能力,用优美的琴声、动情的歌声、婀娜的舞姿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适当使用,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感到他们是音乐学习的主人。
  二、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利用网络资源学习音乐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音乐审美的良好情境中,学生和教师一起,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起音乐与其它艺术门类及其它学科的联系,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学习音乐。例如,我执教的四年级音乐课《打字机》就是一节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音乐课。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模拟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一边听,一边参与模拟操作。学生可以把操作的文字和操作步骤一一对应起来,也可以把每一个步骤拆开,一步一步,一层一层,指导与操作交织在一起,师生互动,直到学生都能准确掌握使用多媒体演示,直观明了,动作规范,变抽象为直观,学生易学易懂。教师是主导,两者互动起来,能使学生的领会更快、更深刻。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从“会听”变为“会问”“会做”,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数字化教学恰当运用在音乐欣赏课堂中
  依托信息技术资源,可加强多角度训练,即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某个音乐知识通过多途径来寻求答案。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上的音乐资源,使音乐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查找相关音乐文化资料,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和选择音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音乐学习能力。音乐欣赏在我国各级学校体系中日益受到重视,这是随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深化而出现的必然现象。许多音乐教师在进行欣赏课教学时不像以往那样隔靴搔痒似的读有关音乐作品的解释或轶闻趣事,而是重视贴近作品,从形式和内容的互动关系上把握作品的特征和价值,尽可能使学生获得理性的收益,具体的教学方法也趋于多样性和实效性。通过多年的音乐欣赏教学,我慢慢感触到,在师范教育欣赏教学中,可以把各种题材内容相尽相似的音乐作品结合在一起来分析,采用现代化的多想、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例如,可以把德彪西的《月光》、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以及阿炳的《二泉映月》放在一起欣赏。在这部分内容欣赏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光盘,要向学生介绍作曲家生平时,只要进入《作曲家传》,选定要介绍的作曲家,我们就可以看到作曲家的画像,见到关于作曲家的文字介绍。我认为,这样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很多知识,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欣赏内容教师对比讲解,网络清晰,边听边看,边看边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总之,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技术,运用于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它毕竟是教师利用现代工具和手段的方法,是辅助性的方法,再先进的多媒体也取代不了教师的讲解,教师上课更不能全部依赖于多媒体工具上,教学上应该遵循适当、适度的原则。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欣赏教学的数字化增加了教学的魅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和图书资料栩栩如生,许多原来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与优秀的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必将使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从观念上、内容上、教学手段上有所突破,让学生真正的在音乐课中得到美的熏陶,实现音乐教育的现代化。
其他文献
摘要: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打工,他们则留在农村老家,日盼夜盼父母归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贫困,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了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匮乏的压力。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无法享受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他们只能孤独寂寞地成长。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特别是班主任,要多和留守儿
期刊
粤剧,又称“广府大戏”“广东梆黄”“广东梆子”“广东大戏”,是广东省地方代表戏曲之一。流行于是用粤语的地区,遍及香港、澳门、东南亚及南北美洲的粤籍华人聚居地。被周恩来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随着粤籍侨民散居世界各地,传播到五大洲,成为海外拥有最多观众和最有影响力的剧种。在以粤语为母语的海外华人中,粤剧成为世界上以粤语为母语的人们的情感纽带,成为人们传递炎黄子孙爱国情感的文化载体。在大众娱乐活动日益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要想改变课堂的枯燥、抽象、沉闷,使课堂充满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品位,实现教学的艺术化。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一、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  幽默的语言是最聪颖、睿智的语言。它可耐学生细细品味,能启
期刊
一、中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文化功能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美术鉴赏课学习对他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美术鉴赏课能激发人的创造灵感,培养审美能力,使高中生认识和体会美。显然,审美能力越好的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越强,爱好越广泛,学习越好!  第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价值
期刊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但小班初期的幼儿由于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之中,他们的思想境界还处在涂鸦阶段,他们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初入园的幼儿还不习惯于有组织的活动,对绘画是怎样一回事也并不清楚,所以在幼儿美术方面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和帮助幼儿由不习惯过渡到习惯,由不清楚过渡到清楚,并使之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期刊
践行《纲要》和《指南》的精神,以实践促学习,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开展“以幼儿为主教师引领下的民族创新美术”教育活动,既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发展,尊重幼儿内在发展规律、尊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权、又要尊重幼儿个别差异,强调要创设发展空间。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幼儿美术创新教育的论述。  一、优秀的民族文化渗透到艺术教育课程中,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幼儿园的课程计划与实施,具有文
期刊
根据实践教学观察,不少初中生对于音乐和音乐课有着两种比较复杂的感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和媒体使得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变得很近,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在音乐方面,流行音乐更能得到他们的青睐,并为它打上“时尚”的标签。而音乐课本中的那些传统音乐知识,在学生们的眼里就是相对的“老土”,这些偏颇的认识使得中学生对音乐课乃至传统音乐出现了排斥的表现。当然,这和教师的教育教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语文难,难在识字;识字难,难在不识字理。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的乏味、枯燥,一笔笔笔画让他们看得眼花缭乱,记得头脑发昏,死记硬背令他们对语文产生了厌恶。黄亢美老师的字理识字,犹如一股活水,给识字教学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低段“学段目标与内容”“写话”一项首条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接触社会不多,加上他们识字量少,阅读面窄,在写话时经常出现语言平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一部分学生对写话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写话是一种“苦差事”,讨厌写话,惧怕写话,产生“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或者是不知从何入手,整天求助于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孩子在他周围——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是不应当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我们竭力要使孩子所看到的每幅画,读到的每句话,都能启发他去联系自己和同学。”  校园墙包括校园内所有建筑物的外墙,校内围墙,教室走廊墙面和教室内部墙面。它们无处不在,与我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期刊